(共17张PPT)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均田免赋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东汉黄巾起义
明末李自成起义
根据图片思考这些起义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由于当局统治黑暗,爆发的农民起义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
为什么会有这场农民起义?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造成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史学家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内因:剥削的加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根本原因
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诱因
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大风暴即将来临。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他是谁?
一个苦读诗书的农家子弟
但是四次乡试,次次落榜
“世界万国之人,在世人所论,虽有上下尊卑贵贱之分。但在天上神父之前,以万国男女之人,就如其子女一般。”
“故在世界之上,则以四海之内,皆为兄弟一般,并无各国之别”“以全世界之人,皆一家也。”
——《劝世良言》
在科举道路上屡屡失败的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会。
1843年第四次科举落榜的洪秀全从西方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的启示下,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并逐渐发展了冯云山、洪仁玕(gān)、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分子。将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借助“上帝”的权威来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他们积极传教,发展会众两千多人。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材料研读:
金田起义时,广西巡抚周天爵在一封信中写到:
“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吏,未走先哭。乃于十二日甫抵武宣,而教匪偷越紫金山而来,如虎兕出柙,先锋已到三里圩矣。……方到时县官一人,一县皆空,而纷纷向西逃者渡江江穿无歇时。问县(官)刘作肃有何准备?答云‘只有一绳’,则大哭。我等何等福气……”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太平军发展迅速,斗争矛头指向清朝统治者
永安建制
(1)分封诸王
东王
杨秀清
西王
萧朝贵
南王
冯云山
北王
韦昌辉
翼王
石达开
(2)意义
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组织。
说明了这个新生的农民政权一开始就依照旧的封建制进行内政建设
(个体的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建制
围困桂林
全州之战(冯云山牺牲)
长沙之战(萧朝贵牺牲)
攻克武昌
定都天京
金田起义(1851)→永安(初建政权)
→永安北上(1852年春)→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昌→南京(改名天京)
定都天京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至此,太平军建立起同清政府相对立的农民政权。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分配方式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分配原则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评价:
局限性:带有很大的空想性,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绝对平均)
进步性: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意义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结果
军事上达到全盛——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①逼
②杀
③责
④杀
洪
杨
韦
石
⑤疑
⑥走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重建领导集团
(1)封洪仁玕为干王,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年轻将领
(2)写成《资政新篇》
洪仁玕
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适如外邦火轮车……准自专其利。兴银行。……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资政新篇》
内容:倡导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未实施
结果:《资政新篇》未能实施。
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制度联系起来,没有涉及农民关心的土地问题。
天京陷落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败,安庆陷落。
后李秀成率军克杭州,逼上海,遭到李鸿章率领的淮军和华尔率领的洋枪队的抵抗和反扑。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太平军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
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发展阶段
时间
1851
1852
1853
1864
定都天京
全盛:北伐和西征(1853-1856年)
发展:永安建制
转折:天京变乱
后期防御战1857—1863
失败:天京陷落
兴起:金田起义
西方列强
太平天国
镇压
反侵略
镇压
反封建
联合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
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太平天国起义的评价:
(1)进步性: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局限性: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团结。
曾国藩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
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发迹,不仅官居一品,而且以文人获封武侯,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1853年回乡期间,他鉴于清朝军队腐朽不堪,遂以当地团练为基础,利用儒家思想和宗法关系,编练了一支带有极强私人性质的武装-----湘军,因此成为近代军阀的鼻祖。1854年,湘军练成水陆两军,开赴湖南、湖北战场与太平军作战。太平军遇到了起义以来最凶悍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