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PPT课件 分数的意义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PPT课件 分数的意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6-28 08:4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的意义
说课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要求: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2)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 的结果。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主要学习目标有三个: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比较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感受分数的意义、探求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堂总结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认识单位“1”
教法、学法
重点
难点
教学目标
情感
目标
能力
目标
知识目标
分数的意义
教材地位
与作用
重点难点
板书设计
小结与评价
总结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
巩固练习
点拨升华
学情分析
说学情
说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本课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信息窗1中的内容。在三年级已经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
说教材
1
2
3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因此,我们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难点
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重点
理解单位“1”与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说学情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单位“1”的理解。学生更喜欢学习较为直观,形象的知识,所以在对学生教学时,需要将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场景相结合,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说教法
在教法上,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了观察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引导发现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促进方法迁移。教学中多次让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到最佳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比较、分析、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采用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等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说学法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学时,以学校的科技活动为切入点,然后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展开学习活动。
2、利用情境,探索新知
首先,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由于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标示,也会读写分数,因此可直接让学生观察信息窗1,根据图中的信息和红点标示的问题,直接提出:要分的是哪些物体?把谁看做一个整体?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明白应把5只船模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每个同学分1只船模,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利用情境,探索新知
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这里是把谁看做一个整体?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和信息窗中的信息,理解这里应把每小队飞机总数分别看做一个整体。接着,让学生结合所标示的问题,用学具摆一摆或画一画,感受把一小队的4架飞机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2架)就是一小队总数的 ;把二小队的6架飞机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2架)就是二小队总数的 。
学生经历上述过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一小队和二小队的每份都是2架飞机,为什么用来表示的分数却不一样呢?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最后得出:由于整体的数量不同,分的份数也不同,所以用来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不同。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大量实物操作活动加深认识。
2、利用情境,探索新知
2、利用情境,探索新知
最后,引导学生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2、利用情境,探索新知
并结合具体例子,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联系分数的意义再向学生说明: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然后,让学生说出 和 的分数单位,从而进一步体会: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不同的分数有着不同的分数单位。
5
3
1
6
2
6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 )份的数。
里面有( )个 。
1.
3
5
3
5
1
5
2 . 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6组,一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的 ( ),两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表示有( )个( )。
2
6
2
1
6
3
4、引导总结,交流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谈一谈。
板书
分数的意义
本课板书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图形的观察,采用了先分后总的方式归纳板书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概念。它起着启发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动脑去探索有关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分析能力。
一个计量单位
单位“1”
一个物体
一种图形
许多物体组成
的一个整体
说评价建议
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发挥数学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数学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
数学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选拔等多种功能,
根据课前研究完成情况制定评价策略
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多种评价
方式
说课程开发与利用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拓宽数学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数学素养。”
课程开发与利用
课前:了解分数的产生,交流分数的现实意义。
课后:调查统计本班学生身高在某段内所占的比例,
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