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雨和雪.
学习目标
1
知道雨、雪、露、霜、冰雹都是自然界的降水。
2
知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彼此聚集达到空气承托不住时就会往下降落,形成雨或雪。
3
经过类比实验和类比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类比逻辑推理能力。
基础训练
一、填空题。
1.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附着在地面或物体上的_________。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成的_________,附着在地面或物体上。
2.下雨前和下雪前,天空中都有_________,这说明雨、雪来自_________。
3.在寒冷的冬天,当气温降到_________以下时,水会结冰。
4.霜和雪都是__________态的水。
5.在空中喷洒_________,使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_________,形成雨,这就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冬天,盛水的水缸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缸缸体本身所造成的
B.水缸里的水结冰后膨胀造成的
C.水缸里的水受热膨胀造成的
2.从天空中降下来的雨、雨夹雪,冰等是不同形式的(
)。
A.凝结
B.对流
C.降水
3.深秋,气温温差大,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草木就在上面不断地凝结,这就是深秋早晨我们看到的露水。太阳出来后它们很快不见了,是因为它们吸收了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而(
),飘散在空气中了。
A.沸腾
B.凝结
C.蒸发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1.化雪天比下雪天冷,原因是化雪需要吸收热量。(
)
2.冰雹是降水形式的一种。(
)
3.冰化成水的过程中,它的质量会减少。(
)
4.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增大到相当程度,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就会形成降雨。在空中喷洒制冷剂,人工增大小水滴或小冰晶,可加快形成降雨或降雪。(
)
5.打开暖水瓶的盖子,从暖水瓶中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
6.水有三种形态,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能力提升
四、看图分析:写出水的状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
1.实验装置是怎样模拟雨的形成的?
从瓷盘掉下来的小水滴相当于自然界里的__________。实验中看到的
“白气”相当于自然界的__________。酒精灯相当于自然界里的__________。
2.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发现,烧杯里面的水受热变成__________,飞散到空气中。__________在空中遇到瓷盘受__________凝结成__________。
3.这个实验说明了雨的形成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小水珠
小冰晶2.云
云
0℃
4.固
5.制冷剂
增大
人工降雨
二、1.B
2.C
3.C
三、1.√[解析]冰变成水需要吸热,雪由冰晶组成,所以雪化成水需要吸热。
2.√
[解析
]冰雹是固体的水。
3.X
[解析]冰化成水是物理变化,质量不会改变。
4.√
5.X
[解析]“白气”是小水滴,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6.√
[解析]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四、水蒸气→水
水蒸气→冰
五、1.雨
雾和云
太阳
2.水蒸气
水蒸气
冷
小水滴
3.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当温度在0℃以上时就形成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