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7 21:3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温故知新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危害?
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自主学习
1860
打开中国市场
亚罗号
马神甫
英法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长江中下游
沙俄
半殖民地化
150多万
第二次鸦片战争如何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战火再启--联合修约与高筑藩篱
战和不定--袭击广州与愤然一击
战败签约--《北京条约》与危机加剧
一、战火再启:
联合修约与高筑藩篱(背景)
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统计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状况如何?
(2)你认为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提出了什么要求?其要求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一: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万英镑)
材料二: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中国近代现代史
年代
1842
1844
1848
1850
1852
1854
1856
正当贸易总值
96.6
230
144
157
250
100
221
当时西方国家是怎样扭转这种局面的?
(1856年—1860年)
扩大侵略权益
担心危及统治
提出“修约”
拒绝“修约”
清政府
英法等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高筑思想藩篱
清政府严守华夷之辨,极度鄙夷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号称对外开明的耆英对西方各国君主的称号就心存鄙视,斥“其称号亦有不同,大都剽窃中国文字,妄示夸张,夜郎自大。彼以为自尊其主,于我无与”
——《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七册
当时的清政府是如何应对这种局面的?
清政府
海防战略表现出浓厚的闭关意识,以西式战船不合本地“地宜”为由,放弃了仿制西式战船的努力。
西方国家
战舰海上纵横,
所向披靡
高筑军事藩篱
当时的清政府是如何应对这种局面的?
高筑经济藩篱
清政府
反对自由贸易,把对外贸易当成一种“天朝”对西夷的恩赐笼络手段
西方国家
以商立国
贸易自由
当时的清政府是如何应对这种局面的?
二、战和不定:
袭击广州与懵然一击(经过)
广州
大沽
天津
1856年,英舰袭击广州,战争爆发。
1857年,英法联军攻广州。
1858年,英法联军攻大沽,占天津,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的签定
《天津条约》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淡水、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⑤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进一步影响和操纵清朝统治
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张到北方沿海、长江流域及腹地,为扩大侵略提供条件,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进一步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大沽
天津
北京
1859年,英法
再攻大沽。
1860年,英法占天津,逼北京,火烧圆明园,订《北京条约》。
焚毁前圆明园景致之一
圆明园遗址
三、战败签约:
《北京条约》与危机加剧(影响)
《北京条约》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准许华工出国;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
1、天津开埠通商成为外国侵略势力在北方的主要活动基地,威胁北京的安全。
2、割地进一步破坏了我国领土主权,扩大了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为此后强租新界作了准备。
3、准许华工出国,是对我国劳动力的掠夺。
4、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想一想:《北京条约》有哪些危害?
政治上:
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经济上:
外国势力由沿海各省,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劳动力。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危机加剧
沙俄趁火打劫
19世纪下半期,沙皇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条约
时间
内容
①侵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②夺取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航行权,开辟了从黑龙江通往太平洋的通道。
《瑷珲条约》
1858年
沙俄趁火打劫
条约
时间
内容
割走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北京条约》
1860年
夺走了中国西北44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年
看着被洗劫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
你有怎样的感想?
断壁
残垣
圆明园的悲剧能否改写?你认为能改写悲剧的条件是什么?
学习本节课后,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建议从:对内方面如综合国力、民族交往;对外关系等方面思考)
【感悟当下】: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坚持改革开放
两栖登陆训练
发射舰对舰导弹
舰艇编队
发射反舰导弹
坚持
科教兴国
习近平的
欧洲访问
厉害了,我的国!
亚投行
“一带一路”
G20峰会
金砖会议
1、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为此,英国(

A.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侵占的香港
B.在北京划定使馆
C.成立了洋枪队
D.迫使中国人签订《南京条约》
直击中考
A
2.近代史上,中国多次遭到列强侵略,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增加沿海通商口岸
B.允许外国人在内地自由贸易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要求清政府允许鸦片贸易
直击中考
c
3.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4.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直击中考
B
D
5.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直击中考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