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2)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形操作与发现,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在学习中养成自学、合作、提出问题、总结方法的品质。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模式:先学后教
四、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23面),并完成一个长方体的制作(能展开);2.
导学卡
长方体实物(可展开)
长方形
五、教学过程:
教 案 学 案
设计意图
一、复习
导入1.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2.复习长方体。3.出示长方形和长方体,进行对比后揭题:长方体的表面积。二、目标
导航1.出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2.出示学习内容及自学题。三、自学
提问1.让学生阅读并操作长方体表面的展开图。完成自学题。2.
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或不懂的问题。四、合作
展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1)对子间检查,辅导(2)小组长组织组里解决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整合小组内提出的问题。2.让两个组展示长方体的展开图,并汇报。3.展示小组整合的问题。五、导教
解惑1.教师演示长方体的展开图。2.把展开图合拢成长方体,画出一长方体图,标出长10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3.引导学生总结方法,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一步:上下面第二步:左右面第三步:前后面第四步:加起来4.
尝试练习(例
1)六、练习
拓展1.组织学生完成当堂练习内容。2.课堂学习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
1、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
(
)。2、看图:(单位:米)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
m),宽是(
m),高是(
m)。
上、下两个面的长是(
m),宽是(
m)。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
m),宽是(
m)。
左、右两个面的长是(
m),宽是(
m)。读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1.学生读出学习目标:(1)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2)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明确自学内容(23面),先简要浏览一下自学题。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23
面)(1)把一个长方体标明“上、下、左、右、前、后”面,后沿着棱剪开,展示出来。(2)长方体
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
)。2.我提问:
先对子间检查、对学。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小组长组织整合问题。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长方体的展开图,其他人可适时补充。展示出小组整合的问题(小黑板展示)。1.认真看教师演示操作,认真听讲解。2.
理清上下面的长和宽。
理清左右面的长和宽。
理清前后面的长和宽。3.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4.完成尝试练习(例1)(1)题目要求的是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
),也就是(
)个面的面积总和。(2)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这个包装箱的表面积完成当堂练习:(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2)说一说该求哪部分的表面积?
制作一个无盖的玻璃鱼缸(长方体),求所需玻璃的面积。说出这节课自已的所得。
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复习长方体的面,为启发学生学习新课打下基础。对比长方形和长方体,巩固长方形(平面图形)与长方体(立体图形)的关系。贯彻目标学习法。落实“先学”理念,自学题让学生先自学教材,独立完成。落实问题学习法,培养学生自学中的问题意识。在自学的基础再对学、群学,整合问题,使学习进一步深入,自学中的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展示图,汇报图,展示小组整合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教师的引导下,方法可由学生总结出来,让知识进一步巩固而成体系。通过尝试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发现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当堂共同解决。通过练习检测自已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拓展与运用,对学生进行灵活运用知识的引导。对照学习目标总结课堂学习所得,是进一步巩固知识的小环节。
教学反思及感悟:这个教学内容通过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前自学),完成了对教学内容的初步自学,并制作了可展开的长方体,让学生对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课堂中通过复习导入,启发学生再自学教材,完成自学题,学生已经掌握了内容的60%以上。再通过小组内对学互帮互助,小组长组织的主要问题的讨论交流,以及各小组的展示互动,大部分学生已经对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了认识和体验。在导教解惑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汇报,方法概括,形成了知识体系。“尝试练习”和“当堂练习”两个环节是对知识的运用和巩固。操作体验→自学总结→合作探究→展示互动→方法总结→运用巩固,贯彻了“先学后教”的理念,让课堂的学习活动“自主开放”,学生求知欲强,表现欲强,智慧碰撞,方法得当,从“尝试练习”和“当堂练习”两个环节的检验可看出教学效率高效。我想,这种主体参与式的课堂,就应是高效课堂的主要特征。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