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07 20:5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
过程方法:通过观察物体、想象猜测、合理推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个人得的结果不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他们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因此他们的结论都不完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盲人叔叔,使他们知道大象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并指出这节课将和大家一起研究怎样正确地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片面地了解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目的:一方面是在上课的初始阶段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从故事的寓意中初步感知:要全面地了解物体就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感受物体。)
2、
观察物体,探究新知
(1)
出示鞋盒
1.导入:大象我是拉不来,但我找了一个身边最常见的物体,看,这是什么?今天咱们就从它开始:
2.问题:这是什么立体图形?有几个面?
3、七嘴八舌:
a.在你的位置观察,你看到了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看到的面会不一样?
b.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见所有的面吗?(小组交换位置看看)
4、验证:
用自己身边的一些长方体来验证刚才的结论,看是不是正确。(厚一些的书、字典、文具盒……)
5.结论:无论站在哪一个位置,都不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相对的面不能同时看到)
(二)认识正面、左右面、上面
1、导入:其实,我们刚才看到的面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正对我们的这个面叫正面,那它的对面叫什么呢?(后面)位于我们左侧的面叫(
),那它的对面呢?上面的面叫(
),下面的面叫(
)。真聪明,不用我说就都知道了。
2、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都会有一些特殊标记,那它的正面就是固定不变的,比如这个鞋盒,你说哪是它的正面?对!还有我们的课桌,哪是正面?还有电视呢?如果没有特殊标记的物体,哪个面对着观察者,哪个面就是正面。
3、小考查:(ppt出示连线)
4、结论: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画一画
1、导入:那在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得到的形状又会怎么样呢?同学们请看!(出示: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大家认识他们吗?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这几种立体图形,按记录单上的要求,把你看到的形状画下来。(生画,师巡视)
2、ppt出示正确结果
3、结论: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四)巩固提高
1、猜猜:现在老师考考大家,(ppt出示)
2、连一连:(ppt出示)
(五)两个物体的组合图
1、导入:故事王国最近发生了一件奇案,请看(ppt出示),请大家帮忙侦破此案吧,可以利用你手头的工具实际观察一下,看到底谁是真正的犯罪嫌疑人。
2、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3、真棒,这么高难度的题都没有难住你们,再来!(ppt出示)
三、谈收获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溜走了,那接下来让我们把你今天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ppt出示)1、在不同位置上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时,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3、观察物体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不能只根据一个面的形状就去判断它是什么物体。
那我们应该告诉《盲人摸象》中的盲人叔叔什么呢?请大家大声告诉他们吧!(齐读第三条)
四、结束语: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你们的精彩回答令我叹服。学到这里,老师想起了我国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首诗(ppt出示),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诗人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那么我们眼中的世界会更清晰更精彩!好了,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上面
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侧面
《观察物体》教后记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不定型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我设计本节观察物体的课,内容接近于实际生活。我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1、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从某个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观察物体的前提。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习”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正方体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但是因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费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