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唱准“356”这三个音高,并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草原上》,让学生初步感受我国内蒙古民歌的音乐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唱、看、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体会内蒙古民歌的音乐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
1、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正确演唱及356的音准掌握。
2、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三、教学方法:齐唱、模唱
四、教学过程:
1、学什么(3分钟)
加律动神奇的手指操1.38秒
(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
师: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风和日丽,绿草如茵,蓝蓝的天空中漂着朵朵白云,同学们想去吗?想,好!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一起走进那美丽的地方。(播放内蒙古大草原的图片,歌曲)那里的人们呢,经常骑着马,赶着羊群,在草原上放牧,同学们,知道我们来的是哪里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草原上
师:看完这美丽风景,同学们想学会哪些音乐知识呢?
生回答:我想学会草原的歌,我想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先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我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我能唱准3、5、6(msl)三个音的音高,并感受内蒙古民歌的特点。
3)我能用简单的律动表现音乐。
2、我来学
1)师: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的美景那么美,你们已经是草原上的小牧民了,想不想听一听草原上的歌儿呢?好,静静的聆听,听的时候要思考这首曲子的速度和旋律是怎样的?(1分钟)
生:中速,优美的
(1分钟)
2)听完草原的歌儿,老师也想给小牧民们唱一唱,你们愿意听吗?
在听的时候,请拿出你的右手一起画旋律线,好不好。出示草原图片介绍内蒙古民歌。(1分钟)
3)一个美丽的草原,蓝天是那么的高,有羊儿马儿在奔跑,我们一起用“LU”来模唱歌曲。(要求坐姿、嘴型)唱一遍之后,第二遍看黑板上的声势谱随着音的高低画旋律线看谁画的最好,连模唱连画旋律线,钢琴伴奏(3分钟)
4)用LU模唱歌曲后,我相信小牧民们一定也会唱曲谱,小牧民们我们先认一认这些小朋友,看谁认的最准确,伴奏弹一遍,老师分成四个小组,看看哪个小组唱的最准确,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第一组唱第一横的1、2小节,评价,全体同学完整演唱1、2小节,以此类推(6分钟)单音弹琴,老师为你们鼓掌,老师发现356这三个音唱的不够准确。有位叫做柯尔文的音乐家,为了帮助小牧民们唱准它们,特意编了一些手势,我们来学学手的位置,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听辨练习,优美的歌声吸引来了三位好朋友,我们看看是谁,小羊来了,老师找三名学生扮演三只小羊,分别是356的小羊,老师弹出哪个音相对的那只小羊举手唱出来,在座的小牧民们做柯尔文手势,看谁听的最准确,做完游戏后,同学们在完整演唱一遍。
5)老师创编一个小节奏,看谁模仿的最像?看老师,跟着老师一起来,师示范第一组,剩下的三组由你们自己完成,读两遍(2分钟)
6)同学们的模仿力真强,歌词读的那么棒,我相信小牧民们自己把歌词填入歌曲中,你们唱的能更动听,你们哪个地方没掌握谁能给大家唱唱,歌曲接龙游戏(5分钟)
7)小牧民们唱的真动听,草原上那么美,我们应该把草原的美唱出来,对不对?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强调强拍唱好,吸气(2分钟)
8)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也是来自内蒙古的歌曲——(草原放牧)
听一听和草原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A、欣赏做律动
B提示相邻小朋友讨论一下这两首乐曲速度、旋律有什么不同?
生:稍快、欢快的(4分钟)
3、我来用(10分钟)
内蒙古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人们在放牧之余,总是喜欢唱唱歌,跳跳舞,来表达心中的喜悦,小牧民们想不想载歌载舞?想,好!老师分成四个小组,看看哪组创编的最有创意,合作的最好。(生互评)
师:每一组表演的都很好,希望你们下一次能更好的发挥出你们的创意和合作精神
加打击乐器今天老师也要当一回蒙古人,跟着小牧民们一起来载歌载舞,师生一齐跳。放视频音乐草原上
我来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和欣赏了内蒙古民歌,简单了解了内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风格的歌曲,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学习和欣赏到更多、更优美的歌,希望同学们从小做起,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