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吉德玛》(人音版三年级上册)
课型:以律动为主的欣赏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即速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过程与方法:
能安静地聆听乐曲,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感受并表现宽阔的美丽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自信参与音乐并表现音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即速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2、能安静地聆听乐曲,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感受并表现宽阔的美丽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聪明活泼,好学好动,接受事物快,表现力强。在音乐课堂中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及与他人的合作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学习情况良好,能够辨别并描述音乐中节奏、速度、旋律的变化,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音乐
导入:今天何老师将带领三、二班的孩子展开一段奇妙的音乐之旅。只有学会聆听、会感受的孩子才能参加。
1、生闭眼聆听,把你的感受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可以是左右晃动,也可以是拍强弱。)
2、生谈感受。
3、师小结:歌曲一开始速度较慢,情绪优美、抒情,后面的速度较快,情绪欢快、活泼。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森吉德玛》,是一个少女的名字,本来是一首民歌,后来被我国著名作家贺绿丁创编成了一首管弦乐曲。乐曲慢板部分像描写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快板部分像是蒙古民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
(二、)复听音乐,随音乐律动
请同学们轻轻站起来,咱们站成一个圈,一起随着音乐,走进美丽的大草原。
——师带着走。
(三、)用律动表现慢板
1、我们终于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咱们坐下来放松放松。
——师:怎么放松呢?可以捏捏手、捏捏腿、捶捶肩,可以自己放松,还可以帮你旁边的同学捏捏肩。
2、合着音乐放松
(三、)用声势表现快板部分
热情好客的藏族人民已经向我们伸出了友谊的双手,你想和他们怎么玩?(师唱主旋律三遍)
——手拉手跳舞、拍手的游戏。
师:咱们就一起玩拍手的游戏。
①生探索
②师小结:归纳出一套动作
③慢练(一起唱主旋律,用“lu”)
④加速
⑤合着音乐一起玩。
三、完整表现音乐
——坐位设计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音乐感受了音乐速度不同就会产生情绪的不同。我们也通过一次次的参与体验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也在音乐中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辽阔与美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基于基本能力培养的简单说明:
《森吉德玛》是贺绿汀管弦乐组曲的第五乐章。乐曲以舒缓的节奏开始,第一小提琴与中提琴以相距三个八度的音程持续演奏主音,与第二小提琴、大提琴、单皇管的长音,构成开放排列的和玄,双簧管在空旷、辽阔的背景中,吹起了优美的主旋律。
一、在教学活动中,首先从整体感受音乐,并用身体律动把它表现出来;整体感知,根据速度情绪的变化,把乐曲分为两个部分。其次,分乐段感知。最后,又完整的聆听并用律动表现。
二、整体感知+分段欣赏+总体展现
采用听动结合、听唱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遨游音乐知识的殿堂。通过玩整体感知律动表现、分段欣赏——慢板每一句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快板探索身体,用声势为歌曲伴奏、完整聆听并用律动表现等方式,自然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感受乐曲结构和音乐主题旋律,锻炼其感受分析、欣赏表现音乐的能力。又例如:通过慢板的律动,相互按摩捶背等,再到探索身体打击乐,随着音乐为乐曲伴奏等活动,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音乐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课堂氛围快乐有趣,教学效果良好。
我认为音乐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大胆的把感受用动作表现出来,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开发其积极的思维活动,感受作品的情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