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
三
年级上学期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浏阳河》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类型
欣赏课
教材分析
古筝曲《浏阳河》由同名歌曲改编,乐曲采用变奏曲的形式,主题旋律出现了四次,巧妙地运用不同技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乐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深情地表达了人民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是上世纪50年代的创作歌曲,旋律流畅、优美动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古筝乐器,了解其音色特点,熟练模唱《浏阳河》的主题旋律,感受乐曲主题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听唱、体验、比较、综合等方法,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速度变化,加深对主题旋律的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筝曲《浏阳河》,感受主题旋律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熟练模唱《浏阳河》的主题旋律
2、教学难点:区分四段主题旋律的不同演奏技法
教学过程
步骤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宋祖英演唱《浏阳河》视频片段问:歌曲唱了什么?
2.简单介绍浏阳河。
学生仔细聆听歌曲,从歌词中感受歌曲内容。了解浏阳河的相关音乐知识。
通过聆听和讲解,初步认识浏阳河,为新课进入铺垫。
新授
(一)聆听古筝音色、认识古筝1.初听古筝曲《浏阳河》提问:这首《浏阳河》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介绍古筝、感受音色(1)请熟悉古筝的学生介绍古筝
(老师补充)(2)学生上台弹奏古筝,感受古筝的音色。
学生聆听古筝曲《浏阳河》猜想演奏乐器。听教师讲解、学生上台拨动琴弦体验古筝清脆悦耳,如山泉般流畅的音色。小结:古筝音色有什么特点?(弹拨乐器,低音浑厚,高音清脆······)
学生通过聆听、实践等方法,了解古筝的构造、感受古筝优美的音色特点。
分段聆听古筝曲《浏阳河》第一段:1.
出示乐谱,教师弹古筝第一段。2.
出示旋律线带唱。师生合作,加深对主题旋律的记忆。
1.
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与速度,用“lu”模唱主题旋律。(唱的同时用手臂跟旋律线律动)2.
分组或师生接龙模唱主题旋律。选择跟主题旋律相符的画面。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肢体等方面体验音乐速度与情绪,将抽象的音乐直观展现,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分段聆听古筝曲《浏阳河》第二段:1.教师弹奏第二乐段问:A.这一段与第一段比有什么变化?B.音变多了还是少了?(介绍旋律加花技法)2.
律动表现:随音乐体验欢快活泼的情绪。
1.感受第二段与第一段的速度变化。2.体会增加辅助音可以使主题变丰富。3.游戏感受歌曲速度和情绪。4.
选择跟主题旋律相符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知识点。再通过律动加深对乐段情绪和速度的体验,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分段聆听古筝曲《浏阳河》第三段:1.教师弹奏第三乐段问:你们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老师演奏的这段音乐吗?2.
展示第三幅河流图。律动表现:随音乐体验河水平稳流淌的画面。
1.感受第三乐段如流水般的意境。2.创编动作并随音乐律动。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来讲述、欣赏音乐。自己创编符合音乐形象的动作感受音乐的美。
分段聆听古筝曲《浏阳河》第四段:1.弹奏第四乐段问:这段音乐与第几段相似?展示与第一幅相同的河流图。
1.
听出最后一段与第一段相似。再次聆听并哼唱主题旋律。找出歌曲音的组成,认识五声音阶。
通过自主发现和思考的方式学习知识点,感受歌曲的再现。
(三)完整感受1.回顾乐曲段落问:主题出现了几次?2.分组完整体验全曲。3.介绍引子与变奏曲式。
通过板书以及律动活动完整回顾主题的变化。
引导学生回顾欣赏过程,巩固全曲结构。
拓展
问:你还知道哪些民族乐器?播放民乐合奏《浏阳河》
回忆认识的民族乐器。观看民乐合奏,了解乐曲的不同表现形式。
巩固学过的民族乐器,了解作品的多种表现形式。
课堂小结
古筝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古筝曲《浏阳河》,更深入的认识了古筝,感受了古筝的音色。希望大家能喜欢并热爱我们的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
板书
浏阳河A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