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短歌行
曹
操
他曾讨董卓为汉除奸;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风云;他曾广聚贤才,横槊赋诗。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
【考纲要求】能力层级:识记、理解
1、
默写名句名篇
2
、鉴赏文学作品的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1、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中的作用
2、品味诗中表现出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学习重难点】
1、分析曹操“忧”的内涵
2、理解本诗中用典的意义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解
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调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短歌比较短促,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的体裁。
[诵读
感悟]
忧
诗歌解读
1、诗中“忧”字出现多次,请找出诗中表现作者“忧”的诗句?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诗人究竟“忧”的是什么?
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3、找出诗歌用典的诗句,
并谈谈用典的意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课堂小结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当站在历史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但我们不能因此沉溺其中,更要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生命能量,在朗朗长空留下我们光辉灿烂痕迹!
曹公,我想对你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你知人善用,求贤若渴,
智勇双全
你是当之无愧的一代枭雄
作业
背诵并默写《短歌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