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有的同学从活泼好动变得沉静好思,有的从谨慎害羞变得热情大胆,有的从孤独自卑变得开朗自信……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同学相反,他们变得忧郁、偏执甚至好斗。面对压力他们害怕、紧张,没有信心;面对同学他们敏感、孤僻缺乏自尊;面对挫折,他们灰心丧气,失去目标……
心理健康是幸福人生的支柱。体育活动对改善心理状态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会通过体育活动来维护心理状态,增进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分析
根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在学习各项运动科目之前,应对体育的作用进行讲解,使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运用体育运动来增强自信,调整情绪,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另外,教材还突出了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相应的体育运动进行合理的心理辅导。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上都有明显的变化,在这个被称为“黄金期”、“美妙期”、又被称为“烦恼期”、“危险期”的人生特殊转折阶段,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这个阶段,更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树立科学的健康观,了解自信,自尊,以及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技能目标:明确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自信,学会通过运动来合理的调整情绪。
情感目标:了解健康的心理对人生的意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教法
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形象的讲解健康心理对于人生的意义。通过课件、图片讲述一些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一些悲剧。
问卷调查:根据教材要求,对学生们进行自信程度调查,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
师生互动:通过学习,让学生讨论,每位同学说出一种调节消极情绪的方法。制定短期的锻炼计划。
学法
分组讨论:观看短片或图片后,学生分组讨论,什么原因造成的悲剧;讨论控制情绪的方法等。
实践:通过学习,了解自身心理存在的问题,量身为自己制定训练计划,以便于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良好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主题: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地点:多媒体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1、2班学生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自己,有针对性的通过体育锻炼改善学生的现状
导入部分:
通过观看短片视频和图片文字,使学生们认识到心理问题的危害有多大。
基本部分:
问卷调查:根据教材上给出的问卷对学生的自信程度进行调查。
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讲述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何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怎样利用体育运动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针对调查结果分析讨论: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自卑、自信、自负的行为表现和对正常学习生活的影响。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自己,知道什么是健康。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学会通过体育运动来宣泄情绪。
合理制定锻炼计划:要求学生们课下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并分小组互相监督,慢慢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预期效果
使90%以上的同学能够独立完成锻炼计划,会适当的通过体育锻炼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增强信心。健康的心理不是一节课就能做到的,对待有问题的学生要有耐心,慢慢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