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教学内容】
教材地位:指数函数是中学教材中的一个基本内容,是最重要的初等函数之一;它在反函数概念及对数函数概念的引入和学习中起关键作用;是高中教材中应用于实际最广泛的数学模型。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数函数的应用。
(2)难点:指数函数模型的建立。
【教学目标】
理解指数函数的意义,能描绘指数函数的图像,掌握指数函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实际应用,使学生获得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体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体会指数函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1.情境设置
回忆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
(1)指数函数①,②,③,④的图像,请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a1,a2,a3,a4,0,1六个数。
(2)对指数函数图像的整体再认识。
(3)揭示指数函数图像特征与底数的依赖关系。
2.探索研究
(1)提供生活中符合指数函数关系的丰富背景。
(2)研究以下问题。
放射性物质的残留量问题。
(3)研究以下问题
存、贷款利率问题。
(4)研究以下问题
人口增长问题。
3.演练反馈
练习4.2(2)(进行简单分析,得到数学模型即可)。
说明:
(1)可以将练习问题分别搭配在例1,例2,例3上以此完成,起到减低难度,逐步提高的目的。
(2)可以让学生充分列举生活中遵循指数函数规律的其他现象和事实。
4.总结提炼
(1)应用的领域
(2)应用的方法、步骤
(3)模型的计算技巧
5.教学评价设计
继续完成课内没有完成的练习。
【教学反思】
①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是引起“探究”的逻辑起点,问题情境应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②活动的控制要有张有弛,做到高潮迭起,否则会使课堂“有效思维”量减少。
③由于书上现成的结论对学生的探究会造成实质性干扰,所以探究性教学需不需要预习呢?(可能的结论是:概念性、初始性的课不预习有利于探究,其他悉听尊便。)
④在指数函数的性质探究过程中,学生归纳出了大量的结论,很多是课本上没有的,有些可以说是真知灼见,也颇有用处,该给这样的结论以什么样的地位或“身份”呢?(我的办法是给它们命名——就用发现者的名字——如指数函数的“马小可性质”等。)
⑤探究性教学设计不宜写详案,但“故事”发展的情节和脉络一定要勾画清楚,对探究活动可能的发展趋向要有预见性
⑥探究性教学的价值显而易见,但其慢节奏将以牺牲进度为代价,而后者往往是不可调和的,咋办?(这说明,探究学习只能有选择地在部分内容中施行,而要其成为主流教学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努力!)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