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7 22:0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学目标:
1、以“月”为线索,赏析本诗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2、发挥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感受诗中美景。
3、缘景明情,把握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景、理、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一个盛世,唐代诗人灿若繁星,唐代诗作浩如烟海,其中有一位诗人非常特别,他为后世只留下了两首诗歌,并且凭借其中的一首而得到了极高的赞誉,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聆听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唐代绝响——《春江花月夜》。?
二、作者生平
张若虚(约660-720),扬州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其诗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古今评说
“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三、解题
《春江花月夜》
原为乐府旧题,属于《清商曲·吴声歌》
,相传为陈后主所创。
  今据郭茂倩
《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
  而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四、请欣赏全诗
,
并思考全诗以什么为中心、以什么顺序为线索展开。
请找出明写“明月初升”、“月上中天”、“月渐西落”、“月沉江海”的诗句。
明月初升: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上中天: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月渐西落: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月沉江海: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本诗以“月”为中心、以月升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展开。
线索:月升—月上—月落—月沉
既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动人美景,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性思索,更写月光引起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
五、结构层次
月下之景: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画意
(1—10句)
月下之思: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哲理
(11—16句)
月下之情: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诗情
(17—36句)
六、分析第一层:月下之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1、开头十句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什么图?
回顾意象:
“意”属于人的主观意识,
“象”则指客观事物(景象)。
“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意”和“象”的统一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明确:
意象:江潮、明月、芳甸、花林、流霜、沙汀、江天
构成一幅春江月夜风景图。
2、这一部分月下景物有何特点?
幽美宁静,澄澈明净——良辰美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紧扣题目而写,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之中最为动人的良辰美景。“生”,写出了明月随着奔腾的潮水喷薄而出的宏大气势。月光闪耀千万里,又有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②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③意境——壮丽高远、幽美恬静、空灵梦幻。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空中一轮孤月,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深思和遐想。
这一句既是写景,也是转入哲思的过渡。
七、分析第二层:月下之思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
明确:
从描写景色转向对自然的发问和对人生的思索——哲理美。
一轮明月下,有多少诗人曾经有过这样的千年叹问: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可是,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在茫茫宇宙之中,个人是何等渺小、短暂!——宇宙无穷,人生短暂。
那么,在这首诗中诗人会不会也表现得太悲观消极?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诗人跳出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小圈子,用博大的情怀来关注人类,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使我们得以聆听到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感情“哀而不伤”
月夜哲思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明月共存
江月待人
长江送水——江月有恨
流水无情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大自然景色转到人生图象,引出后文游子思妇相思的离愁别恨。
八、分析第三层:月下之情
(1)总写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游子与思妇两地相思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行踪不定,喻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青枫浦上不胜愁:
青枫浦:泛指送别之地,类似“长亭”。
辍棹青枫浦
,双枫旧已摧。(杜甫
《双枫浦》)
雨急青枫暮
,云深黑水遥。(杜甫《归梦》)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谁家、何处,互文见义,家家、处处之意。
明月楼:泛指相思之所。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不胜愁”,谁在愁?
愁什么?
(2)思妇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①拟人手法,写出月亮游移不定的动态。
②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久久在楼上徘徊而不忍离去。
③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
月华洒落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可这反而令思妇更添相思之苦。她想“卷去”“拂”走这惹人愁思的清辉,可是“卷不去”“拂还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将相思之苦写得如此形象逼真,生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2、“鱼龙”、“鸿雁”两词指代什么?
明确:
书信。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可是鸿雁长飞,月华难递;鱼儿跃动,只见阵阵波纹。向来有传信功能传说的鱼儿雁儿都无法传情,古人又没有手机,又没有微信,那就只能借助梦境了。
(3)游子思归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本段文字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意象:落花、残春、流水、落月
①时间上,“落花、残春”,表伤春惜春,含思归之切。
②空间上,“竭石潇湘无限路”,
一北一南,天各一方,千里迢迢,表有家难归之无奈。
——花落幽潭,春光将逝,人在天涯,情何以堪!
③借“落月”意象,烘托思家不得的凄苦伤感。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结尾落在一个“情”字。花落了、春尽了、月沉了,全化作了浓浓的情。
至此,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月之情、诗人之情相互交织,袅袅不绝,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故言春、江、花、月、夜五字,最显一个月字,盖月非月,月乃人之魂也,月乃人之情也”。
九、主旨: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游子思妇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