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五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测试题(含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
B.蛋白质
C.油脂
D.纤维素
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石油的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B.有人称“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D.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常用于食品保鲜防腐
3.金属冶炼通常有热分解法、热还原法和电解法。下列四种金属中,需要用电解法冶炼的是
A.Fe
B.Hg
C.Cu
D.Al
4.下列有关烷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烷烃的分子组成都满足CnH2n+2(n≥1),彼此都是同系物
B.戊烷(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C.CH3Cl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结构
D.正丁烷的四个碳原子可以在同一条直线上
5.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07年3月21日宣布:111号元素(符号为Rg)的中文名称为“錀”(读音为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1号元素的质量数为111
B.111号元素是过渡元素
C.111号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111号元素位于第六周期、第IVA族
6.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非金属性:S<O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
C.酸性:HCl>H2S
D.还原性:K>Na
7.下列关于微粒半径大小说法错误的是
A.I-<Cl-<F-
B.O<S<Na
C.Na<K<Rb
D.Na+<
F-
8.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是
A.NaCl
B.NaOH
C.MgCl2
D.Na2O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
B.能量变化必然伴随发生化学反应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有关
10.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电池总反应式为2H2+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由a极经导线流向b极
B.a极为燃料电池的正极
C.该电池属于环境友好电池
D.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1.在2SO2+O2?2SO3反应中,从开始到2秒末SO3的浓度由0变为0.6mol/L,则SO3在2秒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3
mol/(L·S)
B.0.1
mol/(L·S)
C.0.2
mol/(L·S)
D.0.4
mol/(L·S)
12.可逆反应X(s)+3Y(g)?2Z(g)+Q(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X)=0.28mol·L-1·s-1
B.v(Y)=3.6mol·L-1·min-1
C.v(Q)=0.1mol·L-1·s-1
D.v(Z)=0.3mol·L-1·s-1
13.对于X(g)+3Y(g)
?
2Z(g),当生成2
mol
的Z时,该反应放出a
kJ能量,一定条件下,将1
mol
X和
3
mol
Y通入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10
min,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2.4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
min
内,Y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
mol/(L·min)
B.第10
min时,X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min)
C.10
min
内,X和Y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
kJ
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且两者速率均大于零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论是乙烯与Br2的加成反应,还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都与分子内含有的碳碳双键有关
B.CH4和C2H6O为同系物
C.相同物质的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相同
D.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的化学性质活泼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乙醇的催化氧化:
B.乙酸乙酯的制备:
C.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溴苯:
+Br2+HBr
D.三氯甲烷与液氯混合后,强光照射,发生反应:
16.已知1molH-H键断裂时吸收能量为436kJ,0.5
mol键完全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248kJ,水蒸气中2mol键形成时放出能量926kJ,则1mol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是
A.放出242kJ
B.放出484kJ
C.吸收484kJ
D.吸收242kJ
17.时,在0.5L的密闭容器中,气体A与气体B反应生成气体C,反应过程中A、B、C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10s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B.该反应进行到10s时,消耗了0.15mol
A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2C
D.10s时反应生成了0.2mol
C
18.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①Na2O和Na2O2
②CaF2和Na2S
③CO2和CS2
④NH4Cl和NH3·H2O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
关于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短周期元素aA2+、bB+、cC3+、d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C>A>B>D
B.
最外层电子数D>C>A>B
C.
离子半径C3+>D->B+>A2+
D.
单质的还原性A>B>C>D
20.
已知X(g)+3Y
(g)2W(g)
+M
(g)
△H=-a
kJ·mol-1(a>0)。一定温度下,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g)
与1mol
Y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a
kJ
B.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与W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一定为1:2
C.
当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
D.
若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每空2分,共14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⑥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2)元素③和⑥可形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形成其过程_________。
(3)元素②、③形成简单离子的半径(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②、⑥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填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_;元素③、④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与元素⑤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元素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元素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2.(每空2分,共10分)反应A(g)+B(g)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2)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3)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3.(每空2分,共8分)化工厂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利用的反应为:8NH3
+
3Cl2
=N2
+
6NH4Cl
(1)作还原剂的物质是_____,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若反应中每生成
6
mol
NH4Cl,则消耗Cl2
的物质的量至少为_____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24.(每空2分或1分共12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判断其反应类型
①甲烷与氯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只写第一步)
②乙烯通入溴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③乙醇与金属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④由苯制取硝基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三、计算题(6分)
25.在一密闭的2
L容器中装有4
mol
SO2和2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2
min末测得容器中有1.6
mol
SO2,请计算:
(1)2
min末SO3的浓度;(2)2
min内SO2的平均反应速率。(3)2
min内O2的转化率。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C
2.D
3.D
4.B
5.B
6.C
7.A
8.B
9.B
10.C
11.A
12.D
13.D
14.B
15.B
16.A
17.D
18.C
19.B
20
C
21.(每空2分,共14分)(1)
(2)
(3)
F-
>
Na+
(4)
HF
>
HCl
NaOH
>
Al(OH)3
(5)Al2O3+6H+=2Al3++3H2O
(6)
H++OH-==H2O
22.(每空2分,共10分)
放热
否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物和生物成的能量
减小
减小
23.(每空2分,共8分)
NH3
降低
3
6
24.(方程式每空2分,反应类型每空1分,共12分)
CH4+Cl2CH3Cl+HCl
取代
CH2=CH2+Br2→CH2BrCH2Br
加成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置换或取代
取代
25.(6分)(1)1.2
mol/L(2)
0.6
mol/(L·min)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