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8 08:1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浪五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测试题(含答案)
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
A.
朝觐述职
B.
镇守疆土
C.
出征作战
D.
缴纳贡赋
2.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3.
“唐朝那是个火热的年代,是个经常亮肌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主要途径是
A.
世袭爵位
B.
察举征召
C.
科举考试
D.
高官举荐
4.
陈登原在其《国史旧闻》中曾对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很恰切的描述:“尚书虽为政务之官,反不如代笔人之楼台近水,于是密勿献替(备顾问),秉笔票拟,反为握权衡之现实。”该制度
A.
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B.
确立于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C.
体现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D.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
5.
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
A.
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
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C.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
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6.
弗吉尼亚州是美国独立之初就拥有的13州之一,曾拥有征兵权、征税权、发行货币权、制定法律权,1787年以后弗吉尼亚州将会丧失
A.
征兵权、征税权、发行货币权
B.
征税权、发行货币权、制定法律权
C.
征兵权、征税权、制定法律权
D.
征兵权、发行货币权、制定法律权
7.
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
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
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8.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
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
B.
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
C
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
D.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9.
1946年,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A.
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
B.
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
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D.
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10.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描述的是什么制度
A.
农村基层民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A.
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B.
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C.
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
D.
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12.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要职能,由防范军事威胁为主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路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A.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制约着强权政治
B.
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C.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D.
第三世界的兴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13.
元朝王祯著有《农书》,他提出农业生产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精耕细作
C.
因地制宜
D.注重农时
14.
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说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C.
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化
D.
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15.
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的矿冶、造纸、纺织、陶瓷、造船等私营手工业部门后来居上,在社会生产中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这反映了
A.
私营产品生产质量超过官营手工业
B.
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
官营手工业走向衰落
D.
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6.
据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东京梦华录》记载:“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连续不断的状态)如此。”据此可知,东京的商业活动
A.
突破城乡差异
B.
不受官府控制
C.
打破时间限制
D.
对外交往密切
17.
据统计,明清江南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丝织市镇有25个,米粮专业市镇13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说明
A.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B.
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
C.
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D.
传统农业进一步衰落
18.
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三者对应的分别是
A.
葡萄牙、英国、美国
B.
英国、意大利、德意志
C.
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D.
意大利、法国、荷兰
19.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这说明外国商品输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
A.
促进了自然经济解体
B.
加速了自然经济发展
C.
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
导致了洋务运动失败
20.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
经济结构的变动
B.
列强的经济侵略
C.
民族工业的兴起
D.
自强求富的探索
21.
清末诗文中描写了北京狭袖窄腰的新式服饰,不施粉黛的女学生,“千龙万蛇地下排”的
电线、煤气管与自来水管。这说明
A.
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
B.
社会生活体现出中西合璧特色
C.
社会生活出现新形态
D.
新潮人士崇尚奢靡的生活方式
22.
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A.
全部上缴国家
B.
必须限量交易
C.
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D.
只能政府收购
23.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政府为应对股市崩溃、欧洲银行业危机、全球商品需求逐步下降等情况,采取措施维持本国贸易顺差,使自身在世界范围内成了众矢之的。美国这种做法
A.
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
B.
利于缓和世界经济危机
C.
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
D.
直接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24.
“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
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
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
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
利于新中国各地区均衡发展
25.
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了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A.
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
B.
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
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
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26.
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以上三个步骤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
减租减息、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土地流转
D.
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27.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载:“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标志性事件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
APEC首脑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D.
中国积极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28.
下列示意图中,?处最合适的内容是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欧洲共同体
C.
欧洲联盟
D.
独立国家联合体
29.
下列是四个国际组织的标识。关于这些国际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的成员均由发达国家构成
B.
②是合作水平最高的经济组织
C.
③是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
④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贸易体系建立
30.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不包括
A.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大
B.
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增强
C.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加剧
D.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退步
二、材料分析题
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意识的反思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突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图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军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摘编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五四运动时期——民族意识的飞跃
材料二
这场运动以其浓烈的爱国情感而迅速及全国,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随即演变成场全国人民的爱国运动。它不仅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卖国反动势力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且以其史无前例的广泛性、深刻性促使了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
——《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覚醒》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意识的高涨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摘编自郑大华《中四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党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促使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的新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怎样的发展?(2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内采取了怎样的方针?(3分)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影响两国关系的因素有哪些?(7分)
(3)材料三中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试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33.(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現在学术研究一致认为,在現代化之前,发达国家都有一个小农经济较快发展的阶段,离农业支撑的現代化是不可能的。(但是)……高度强化的政治体制制约了小农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在明清时期更加严重。
材料二
微州是全国现存历史契约文节景多的地区之一,它所存留的契纸中,以国土买卖的契纸最多(这些契纸又以)明清以后的契纸更多。
——周邵泉《试论明代微州州土地买卖的发展趋势》
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貨皆系夷南自行转运,网省并无赴事之商,身省亦鲜来网之,且诚夷除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皆在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雍滞不能出ロ。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明清时期徵州田土买卖的契纸众多说明当时的土地制度是什么样的?他们将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田地,是基于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影响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4.(11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两代锁海或海禁之时,正逢西方史学家所说的“商业革命”,时间为公元1300年至1700年。西方经济思想史学家亦认为1500一1750年为重商主义时期,18世纪更进入工业所导出的资本主义时代,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正在积极寻求贸易尤其是自由贸易,而明清两代政府还在变本加厉地闭关自守,尤其是昏庸的道光皇帝更作许多不合理的人身限制,终而酿成鸦片战争,成为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始点。
——候家驹《中国经济史》(下)
材料二
仅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新经济政策以前时期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雏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B.C.列利丘克著《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西方实行的贸易政策及其对本国的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简要阐述对中国当今世界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4分)
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C
A
C
C
D
A
D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A
B
B
B
D
C
B
C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C
C
A
D
D
B
C
B
D
D
31(6分)(1)影响:唤醒民族意识;救亡图存运动高涨。(2分)
(2)新特点: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波及面广,参与阶层广泛;爱国热情强烈,斗争意志坚决。(2分)
(3)发展:实现了全民族的大团结与总动员,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2分)
32(14分)(1)意图:称霸世界。(1分)
影响:形成了两极格局。(1分)
方针:独立自主一边倒。(1分)
(2)力量: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4分)
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1分)
影响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环境、社会制度等。(2分)
(3)标志:苏联解体。(1分)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分)
史实: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分)
33(9分)(1)自给自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3分)
(2)封建土地私有制。(1分)重农抑商政策。(1分)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政治统治。在封建社会末期,抑制商业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3)自然经济逐渐瓦解。(1分)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出现了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1分)
34(11分)(1)中国实行海禁活闭关锁国政策;(1分)
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以及中国与西方国家交流,使中国更加落后于西方,成为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2分)
西方实行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争夺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2分)
(2)特点: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允许商品贸易、允许存在剥削。(2分)
(3)作用: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能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进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反之,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2分)
借鉴: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科学制定经济政策;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借鉴成功的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