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1.4.1
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上课课件
新课导入
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4天后甲、乙水库的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
甲水库
第一天
乙水库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2、能运用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
推进新课
如图,一只蜗牛沿直线
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在l上的点O.
O
1.如果一只蜗牛向右爬行2cm记为+2cm,那么向左爬行2cm应该记为
.
2.如果3分钟以后记为+3分钟,那么3分钟以前应该记为
.
-2cm
-3分钟
有理数乘法法则
知识点1
思考1
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上述算式有什么规律?
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成立,那么应有
3×(-1)=
,
3×(-2)=
,
3×(-3)=
.
-3
-6
-9
随着前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上述算式有什么规律?
思考2
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2×3=6
1×3=3
0×3=0
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成立,那么应有
(-1)×3=
,
(-2)×3=
,
(-3)×3=
.
你能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计算规律吗?
-3
-6
-9
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可归纳积的特点:
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正数乘负数,积为负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增加3.
上述算式有什么规律?
思考3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3)×3=
,
(-3)×2=
,
(-3)×1=
,
(-3)×0=
.
-9
-6
-3
0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3)×(-1)=
,
(-3)×(-2)=
,
(-3)×(-3)=
.
3
6
9
归纳结论:
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强化练习
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
A.(-7)×(-6)
B.(-7)+(-6)
C.
0×(-2)
D.(-7)-(-10)
B
正
负
0
正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
知识点2
阅读,填空:
……………………同号两数相乘
=+(
)…………………
得正
,
…………………把绝对值相乘
=15.
所以
(1)
.
(2)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所以
————.
异号两数相乘
得负
-28
把绝对值相乘
思考:
通过上题,你认为:非零两数相乘,关键是什么?
有理数乘法的步骤:
两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_____,
再确定积的______.
符号
绝对值
例1 计算:
(2)
(3)
(1)
一个数同1
相乘,结果是原数,一个数同-1
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
解:(1)
=
-27
(2)
=
-8
(3)
=
1
例2
计算:
观察两式有什么特点?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的倒数是什么?
(1)
;
(2)
表示方法
符号
性质
特殊数0
倒数
相反数
互为倒数与互为相反数的区别:
相同
积为1
没有倒数
a
+(-a)=0
相异
和为0
相反数是自己
例3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
km气温的变化量为-6
℃,攀登3
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解:(-6)×3
=-18
答:气温下降18℃.
强化练习
1.计算:
(﹣6)×0
=
2.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
解:-5×60
=-300
答:销售额下降300元.
1.若a、b互为相反数,若x、y互为倒数,则a-xy
+b=
.
2.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
随堂演练
-1
0
1,-1
非负数
3.计算题.
解:(1)
56
(2)-1.16
(3)
(4)
4.计算:
联系这类具体的数的乘法,你认为一个非0有理数一定小于它的2倍吗?为什么?
解:
不一定,一个负数大于它的2倍.
课堂小结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有理数乘法的步骤:
两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本课时对应习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THANKS
谢谢大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