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夏津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入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夏津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入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8 08:1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夏津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年级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
1.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
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其中,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
出现主要由于
A.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
B.
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C.
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D.
专门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2.《汉漠拉比法典》中与商务活动有关的条款几乎占了法律总条数的一半。这说明《汉
谟拉比法典》
A.
以维护商人阶层的利益为宗旨
B.
利用法律条文调节社会关系
C.
注重改善营商环境以吸引外商
D.
其制定者是从事商业的人群
3.美国学者弗格森认为“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特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体,除非进行
再分割,否则无法发展,它们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同类。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
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这是因为古希腊
A.
以小为美的城邦自治情结浓厚
B.
裂变式殖民扩张加剧母邦矛盾
C.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其国家结构
D.
泛希腊主义文化认同感很微弱
4.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
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
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具有
A.
开放性和灵活性
B.
巩固统治缓和矛盾
C.
随意性和实用性
D.
维系帝国影响深远
5.十三世纪前后,西欧活跃着一批异端教派,他们都在讨论人与上帝的关系。阿诺德教
派猛烈攻击教会腐化和神父、修士的恶行,卡塔尔派提倡“保持基督纯洁”,韦尔多派
则主张“回归贫穷教会”。这说明当时
A.
天主教会权力走向衰落
B.
人们自我意识增强
C.
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
1
)
6.如图是一副
17
世纪出版的,描绘意大利北部帕尔马诺瓦城的地图,该城呈放射状排
列的街道令交通畅通,外墙有由多个堡垒构筑成星形要塞,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市政建设的多元需求
B.
工业革命对城市的影响
C.
欧洲扩张的军事手段
D.
市民阶级的出现和壮大
7.《法国民法典》诞生后,法国人坦言罗马法对其影响巨大:“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
谢罗马人。他们的知识使我们富有,他们的法学格言使我们坚强。”从本质上看两部法
律的相同点在于
A.
《法国民法典》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
B.
罗马法成为反封建斗争的理论武器
C.
罗马法内容符合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
D.
都适用于存在商品经济关系的社会
8.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
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
B.
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C.
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D.
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9.从
10
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
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
17、18
世纪达到高峰。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A.
欧洲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B.
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C.
英法民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
D.
启蒙运动对西欧国家影响有限
10.从
15
世纪到
19
世纪的
400
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
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
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与
非洲、拉丁美洲相比,亚洲
A.
人民富于反抗精神
B.
人口多地形复杂
C.
国家众多面积最大
D.
经济发展水平高
(
2
)
11.如图为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①玉米等美洲农作物传入亚洲和非洲
②欧洲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
③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④欧洲同亚美非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2.下表为依据史料统计出的明朝中后期输入中国的白银数量。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
此时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价格革命”,也不
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
时间(年)
1571-1575
1576-1580
1581-1585
1586-1590
1591-1595
平均每年输入中国
白银(单位千克)
41048
124050
187591
202453
218506
对以上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①表格数据反映的是史实,学者观点属于历史解释
②学者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体现出“全球史”的视野
③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白银输入迅速增长,表明中国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3
)
13.在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诗和喜剧中,古希腊式的爱欲冲动与个性自由、基督教式的
节制忍耐与仁慈博爱水乳交融。早期历史剧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
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
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A.
主张人文主义,倡导王权至上
B.
追求现世幸福,反对禁欲苦行
C.
抨击基都教会,提倡信仰自由体
D.
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
14.伏尔泰称赞“牛顿把他的工作推到人类思想从未达到的最大胆的真理”,并出版了
两部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牛顿哲学原理》和《哲学通信》。伏尔泰此举的目的是
A.
推动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
B.
借牛顿之名宣扬理性学说
C.
扩大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D.
强调启蒙思想是科学产物
15.如图是
18
世纪后期英国铜版画漫画《英国“快乐”与法国“惨况”的对比》,作者
想要表达的是
A.
肯定英国政治势力间的“妥协”
B.
英国工业革命进程领先于法国
C.
反对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D.
英国社会生活水平远高于法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题,共
55
分。
16.(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度“北背高山,三垂大海”,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浩瀚无垠的汪洋大海对
于古代印度人民来说是充满了神秘和力量的。而印度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地区相
应的气候给印度人民带来了暴雨和酷热。人力无法改变这一切,甚至不能给出一个令人
满意的解释。人类在自然面前感到自身的渺小和无助,因此幻想出一个超人间的力量在
主宰和控制这些现象,并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祷告和祈求,产生了原始的宗教。而在社
会方面,印度社会也存在着产生宗教的因素。印度历史上一直都是小国林立,征战不断,
而且不断地受到外族的入侵,社会动荡不安,加上阶级压迫,人民的生活更是凄惨和痛
苦。可是当时的人民还不能正确地揭示痛苦的根源,认为人的命运、祸福贵贱都是生来
就注定了的,是由神在操纵控制着的。
——摘编自《宗教概况?印度宗教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在婆罗门教法时期,古印度因雅利安人的入侵并在原始宗教的影响下产生了婆
罗门教,开始了种姓制度,并在“吠陀”文献中加以文字化……同时,因为经济社会的
发展,在此时期产生了“迦提”集团,这种细分,使种姓之间的界限更加严格。另外,
古印度法律的重要渊源之一《律藏》也在此时期产生;到了印度教时期,婆罗门教通过
自身改革适应了社会发展,并再次成为印度国教,印度法律文献的代表作《摩奴法典》
诞生,种姓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傅然《种姓制度在古印度法律中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印度宗教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印度种姓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宗
教之间的辩证关系。(8
分)
17.(12
分)搜集图片和文献等各种史料进行对比分析,往往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阿兹特克人认为,捕捉俘虏甚至比获取贡品更重要,因为祭司告诫他们,世界
经常处在被洪水淹没、尤其是太阳熄灭的危险之中。因此,需要用人来献祭,以抚慰天
上的神灵。但是,这一做法使阿兹特克人陷入一个真正的恶性循环之中:为防止普遍的
灾难,需用人来献祭,而献祭用的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只有用人献祭才能进行
成功的战争,但转过来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献祭用的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西欧和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国家的政治、经
济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8
分)
18.(16
分)“美利坚人”是历史变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的新人种。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1620?1780
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单位:人)
项目/年份
1620
1680
1720
1750
1770
1780
白人
2,282
144,536
397,346
934,340
1,688,254
2,204,949
黑人
20
6,971
68,839
236,420
459,822
575,420
总数
2,302
151,507
466,185
1,170,760
2,148,076
2,780,369
——据美国商业部国情调查局《美国历史统计:殖民地时期至
1970
年》
材料二

17
世纪初开始,欧洲移民和非洲裔强制移民源源不绝地到来,并在这里扎
根生息,使北美变成一个多种族社会。与此同时,土著印第安人却急剧减少,这和白人
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天花、麻疹等流行性疾病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英国政府鼓励
有技术的外国人到英属美洲定居。移居各殖民地的非英格兰移民,均能取得合法身份。
1740
年英国议会专门制定了殖民地外国移民的入籍法。到
18
世纪,大量德意志人、爱
尔兰人、苏格兰人、苏联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纷纷到来,与原来的英裔、荷裔、瑞典
裔和芬兰裔居民一起,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族裔风情图,从人种学和民族学的角度看,
众多族裔居民之间的通婚混血,造就了一个不同于欧洲任何单一民族的新人种“美利坚
人”,但“美利坚人”的主体仍然是英格兰裔居民。英裔居民具有强烈的种族意识,对
印第安人进行持续的文化征服,对黑人则实行严厉的歧视和奴役,少数种族和族裔始终
处于北美社会的边缘。英裔居民基于对人种、文化和宗教差异的理解,逐渐使种族观念
演化为种族主义,为种族歧视的合理性制造了依据;而种族歧视的强化,又使种族主义
更_多地进入北美居民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
——据李剑铭《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人口变动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620-1780
年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利坚人”形成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
一“新人种”形成产生的历史影响。(10
分)
19.(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
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
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
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
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等著《西方民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自行拟定
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
晰。)
一、选择题
ABAAB
ADCBD
CCDBA
高三年级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16

14
分,17

12
分,18

16
分,19

13
分。
16.【答案】(1)因素:灾害频繁使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神的信仰特别强烈;民族战
争和阶级压迫导致民众生活困苦,认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只能寄希望于宗教;统治阶级利
用宗教对民众加以控制。(6
分)
(2)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了贫富分化现象,使种姓间的界限更为明显;法律对
种姓制度的保护;婆罗门教自身的改革适应了种姓制度继续存在的社会形势。(6
分)
辩证关系:种姓制度是在宗教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而种姓制度反过来也促进了宗教的
改革和发展,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2
分)
17.【答案】(1)西欧: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经济上封建庄园经济盛行。
(2
分)
阿兹特克:政治上崇尚部族之间的战争与用人献祭神灵;经济上发明了“浮动园地”的
农耕方式。(2
分)
(2)西欧:受长期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意图通过实行封土制度,以及
封君封臣之间权力和义务的分配,稳定国家政局;通过推行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来
保障或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4
分)
阿兹特克:受宗教神学的影响,为了防止普遍的灾难,获取战俘以祭祀神灵,导致阿兹
特克人崇尚战争与献祭;为了解决湖岛上的日益增多的都城人口的生存问题,发明了“浮
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4
分)
18.【答案】(1)趋势:白人、黑人及总人口数量均不断增长。(2
分)
成因:欧洲列强对北美的殖民扩张;英国政府鼓励;黑奴贸易的开展;北美开发的需要,
土生白人、土生黑人的自然增长。(4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
4
分。)
(2)特点:伴随早期殖民扩张形成;欧非移民为主体;多种族裔长期交融产物;族裔
间差异较大,种族主义严重;英裔居民和白人占据社会主导地位。(4
分,答出其中两点
即得
4
分。)
影响:推动了北美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为北美独立战争奠定民族基础;有利于启蒙思
想在北美传播;孕育了独特的美利坚文化。(4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
4
分。)
严重挤压了印第安人生存空间;滋生并固化了种族主义与种族歧视。(2
分,答出其中一
点即得
2
分。)
19.【答案】示例一
论题:民主思想在民主制度实践中起了引领作用。
阐述: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提出了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民主法治、三权分立、人民
主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生,并通过美国
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则作了集中表述和法律宣
示,最终在法、美两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形成美国三权分立和法国共和制的民主政
体。
综上所述,启蒙思想的引领在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示例二
论题:
法律是民主制度的保障。
阐述:英国在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权力,逐渐确立了君
主立宪制的英国民主政治体制。美国在独立战争后制定
1787
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
制和中央权力的三权分立,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的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德国在统一后颁
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的德国民主政治体制。法国
1875

的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的法国民主政治体
制。
综上所述,将民主制度法律化,是欧美国家在巩固民主制度中普遍采取的策略。
示例三
论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和曲折的过程。
阐述:英国在
1640
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先是进行限制王权的议会斗争,后又进行反对王
党叛乱的革命战争,于
1649
年建立共和国,经过克伦威尔的护国主独裁统治,1660
年出现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至
1688
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才重新掌握政权,并通

1689
年制定《权利法案》,才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民主政治体制。法国在
1789
年发生大革命,经过三次革命高潮,颁布了《人权宣言》,处死了国王,建立了法兰西第一
共和国。1804
年拿破仑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法国民法典》巩固资产阶级革
命成果。随后出现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的统治,1848
年发生二月革命,建立了法兰
西第二共和国,但很快出现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君主制反动统治。资产阶级在
1871
年镇
压巴黎公社革命后,于
1875
年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法
国民主政治体制。
综上所述,英国经过半个世纪、法国经过近百年时间的反复才确立民主政体。
示例四
论题:借助群众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是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主要途径。
阐述:英国通过
1640
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借助人民的支持进行反
对王党叛乱的革命战争,处死国王,于
1649
年建立共和国,开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美国资产阶级利用人民的力量于
1775
年发动独立战争,建立大陆军,最终打败英国殖民
者,赢得国家独立,并通过
1787
年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法国资产阶级于
1789
年利
用巴士底狱起义发动大革命,利用人民革命的三次高潮,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后于
1848
年利用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直至
1875
年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
法》,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民主政治体制。
综上所述,借助群众力量进行革命斗争,在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
(
10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