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09 20:4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江新区西大附中高2023届高二秋季开学考试
化学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28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其中应用了很多化学新材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探测器降落伞的材料芳纶(聚酰胺酯)属于高分子合成纤维
B.
探测器上太阳能电池板所用的晶体硅与光导纤维成分相同
C.
探测器机壳用的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重量轻、强度高、刚性好
D.
探测器的隔热材料气凝胶(纳米级颗粒构成的充满气体的极轻的固体)属于胶体
2.
关于生活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
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制取肥皂和甘油
C.
做衣服的棉、麻、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
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没有任何作用
3.
下列过程都与热量变化有关,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表示CO(g)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1/2
O2(g)═CO2(g)
△H=-283.0kJ/mol
B.
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则表示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钾溶液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
H2SO4(l)+KOH(l)═1/2
K2SO4(l)+H2O(l)
△H=-57.3kJ/mol
C.
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足够的热量才能使反应发生
D.
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
4.
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
Na2SO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
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C.
题中操作可证明Na2SO3溶液是否被氧化
D.
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5.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
NO2
B.
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NO+8H+=3Cu2++2NO↑+4H2O
C.
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D.
由上述实验可知,Cu在常温下既可与稀硝酸反应,又可与稀硫酸反应
6.
二甲醚是一种绿色、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图是绿色电源“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b均为多孔性Pt电极)。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电极为该电池正极
B.
O2在b电极上得电子,被氧化
C.
电池工作时,a电极反应式:CH3OCH3-12e-+3H2O===2CO2↑+12H+
D.
电池工作时,燃料电池内部H+从b电极移向a电极
7.
将2mol甲烷和适量的Cl2混合后光照充分反应,先后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多0.2,则参加反应Cl2的物质的量为
A.
1.5mol
B.
3mol
C.
4.5mol
D.
6mol
8.
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在0-50min之间,
pH
=2和
PH=
7时
R
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
溶液酸性越强,
R
的降解速率越小
C.
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

20-25min之间,
pH
=10时
R
平均降解速率为
0.04mol·L-1·min-1
9.
在某温度时,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4Y(g)2Z(g)+3R(g),其中X、Y、Z、R的起始浓度依次为0.1、0.4、0.2、0.3(单位均为mol·L-1,下同),则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的是(  )
A.
c(X)=0.15
B.
c(Z)=0.3
C.
c(Y)=0.7
D.
c(R)=0.6
10.
南开大学团队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下面为两种简单碳螺环化合物,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
螺庚烷的二氯代物有4种
C.
螺辛烷化学式为C7H14
D.
的名称为螺壬烷
11.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金属钠投入水中:
B
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
C.
向溶液中通入:
D.
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
12.
下列除杂试剂的选择和除杂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
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操作
A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溶液
B
NaCl溶液()
萃取分液
C
溶液()
Fe粉
加入过量的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溶液()
盐酸
加入盐酸至不在产生气泡为止
A.
A
B.
B
C.
C
D.
D
13.
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1)CH3COOH(l)+2O2(g)=2CO2(g)+2H2O(l)
△H1=-870.3kJ?mol-1
(2)C(s)+O2(g)=CO2(g)
△H2=-393.5kJ?mol-1
(3)H2(g)+O2(g)=H2O(l)
△H3=-285.8kJ?mol-1
则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2C(s)+2H2(g)+O2(g)=CH3COOH(l)
A.
△H=+488.3kJ?mol-1
B.
△H=-244.15kJ?mol-1
C.
△H=-977.6kJ?mol-1
D.
△H=-488.3kJ?mol-1
14.
某混合物X由Fe2O3、Cu、SiO2三种物质组成,进行如图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由Ⅰ可知Cu能与过量的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B.
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Cu2+、Fe2+,可能含有Fe3+
C.
原混合物X中含Fe2O3的质量是4.48g,SiO2的质量为3.0g
D.
将Ⅰ和Ⅱ的顺序互换,不影响实验最后残留固体的质量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58分。
15.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N、P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化学方程式中_______。
(2)1~3min内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3)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M与N的物质的量相等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molN,同时消耗bmolM
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F.M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16.
将等物质的量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1)经5min后A的浓度为_______。
(2)反应开始前充入容器中的B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3)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4)x的值为_______。
17.
H2S是严重危害环境的气体,吸收H2S并加以利用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
(1)“沉淀吸收法”:将H2S用氨水溶液吸收得到溶液,写出该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白色CuCl悬浊液中加入溶液中,得到黑色固体,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铁盐氧化吸收法”:用溶液吸收H2S,溶液中有淡黄色的固体析出,反应的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反应后的溶液在硫杆菌作用下进行再生,反应为:,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_。
(3)“氧化吸收法”:一定条件下将H2S通入双氧水中,随着参加反应的变化,产物发生变化。若产物中,则理论上消耗的_______。
(4)“循环吸收法”: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空白圆圈内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18.
过氧化钙(CaO2)常用作种子及谷物的无毒性消毒剂,常温下为白色的固体,微溶于水,且不溶于乙醇、乙醚和碱性溶液,但溶于酸。
某实验小组拟探究CaO2的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
(1)实验探究CaO2与酸的反应。
操作
现象
向盛有4
g
CaO2的大试管中加入10mL稀盐酸得溶液a
剧烈反应,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取5
mL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两滴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稍后,溶液变为无色
①CaO2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石蕊试液后溶液褪色可能是因为溶液a中存在较多的_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过氧化钙,其反应原理为Ca+O2CaO2。
①请选择实验所需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上述装置可不选用也可重复使用)。
②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Ⅰ.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Ⅱ.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气体一段时间,加热药品;Ⅲ.反应结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Ⅳ.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3)利用反应:Ca2++
H2O2+2NH3+8H2O=CaO2·8H2O↓+2NH4+在碱性环境下制取CaO2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NH3在Ca2+和H2O2的反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CaO2·8H2O。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将沉淀进行洗涤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证明CaO2的氧化性比FeCl3的氧化性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聚苯乙烯可用于制造一次性餐具。一种生产苯乙烯的流程如下:
(1)上述流程①~④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填序号)。乙苯的一溴代物共有___种。
(2)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以CH2=CH2为原料制备CH3CH2Cl:____;
②用苯乙烯合成聚苯乙烯:_____。
(3)聚苯乙烯塑料性质稳定,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为此人们开发出一种聚乳酸塑料来替代聚苯乙烯。由乳酸合成聚乳酸的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聚乳酸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
③分析用聚乳酸塑料替代聚苯乙烯塑料的好处是____。
(4)目前工业上大多采用乙苯催化脱氢法制备苯乙烯,反应原理如下:
(g)?(g)+H2(g)
ΔH
已知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C﹣H
C﹣C
C=C
H﹣H
键能/kJ?mol﹣1
412
348
612
436
注:25℃,100kPa时生成或断裂1mol化学键所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计算上述反应的ΔH=_______。
两江新区西大附中高2023届高二秋季开学考试
化学
答案版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28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其中应用了很多化学新材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探测器降落伞的材料芳纶(聚酰胺酯)属于高分子合成纤维
B.
探测器上太阳能电池板所用的晶体硅与光导纤维成分相同
C.
探测器机壳用的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重量轻、强度高、刚性好
D.
探测器的隔热材料气凝胶(纳米级颗粒构成的充满气体的极轻的固体)属于胶体
答案:B
2.
关于生活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
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制取肥皂和甘油
C.
做衣服的棉、麻、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
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没有任何作用
答案:B
3.
下列过程都与热量变化有关,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表示CO(g)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1/2
O2(g)═CO2(g)
△H=-283.0kJ/mol
B.
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则表示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钾溶液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
H2SO4(l)+KOH(l)═1/2
K2SO4(l)+H2O(l)
△H=-57.3kJ/mol
C.
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足够的热量才能使反应发生
D.
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
答案:B
4.
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
Na2SO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
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C.
题中操作可证明Na2SO3溶液是否被氧化
D.
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答案:D
5.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
NO2
B.
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NO+8H+=3Cu2++2NO↑+4H2O
C.
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D.
由上述实验可知,Cu在常温下既可与稀硝酸反应,又可与稀硫酸反应
答案:B
6.
二甲醚是一种绿色、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图是绿色电源“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b均为多孔性Pt电极)。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电极为该电池正极
B.
O2在b电极上得电子,被氧化
C.
电池工作时,a电极反应式:CH3OCH3-12e-+3H2O===2CO2↑+12H+
D.
电池工作时,燃料电池内部H+从b电极移向a电极
答案:C
7.
将2mol甲烷和适量的Cl2混合后光照充分反应,先后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多0.2,则参加反应Cl2的物质的量为
A.
1.5mol
B.
3mol
C.
4.5mol
D.
6mol
答案:D
8.
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在0-50min之间,
pH
=2和
PH=
7时
R
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
溶液酸性越强,
R
的降解速率越小
C.
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

20-25min之间,
pH
=10时
R
平均降解速率为
0.04mol·L-1·min-1
答案:A
9.
在某温度时,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4Y(g)2Z(g)+3R(g),其中X、Y、Z、R的起始浓度依次为0.1、0.4、0.2、0.3(单位均为mol·L-1,下同),则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的是(  )
A.
c(X)=0.15
B.
c(Z)=0.3
C.
c(Y)=0.7
D.
c(R)=0.6
答案:D
10.
南开大学团队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下面为两种简单碳螺环化合物,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
螺庚烷的二氯代物有4种
C.
螺辛烷化学式为C7H14
D.
的名称为螺壬烷
答案:A
11.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金属钠投入水中:
B
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
C.
向溶液中通入:
D.
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
答案:D
12.
下列除杂试剂的选择和除杂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
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操作
A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溶液
B
NaCl溶液()
萃取分液
C
溶液()
Fe粉
加入过量的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溶液()
盐酸
加入盐酸至不在产生气泡为止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13.
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1)CH3COOH(l)+2O2(g)=2CO2(g)+2H2O(l)
△H1=-870.3kJ?mol-1
(2)C(s)+O2(g)=CO2(g)
△H2=-393.5kJ?mol-1
(3)H2(g)+O2(g)=H2O(l)
△H3=-285.8kJ?mol-1
则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2C(s)+2H2(g)+O2(g)=CH3COOH(l)
A.
△H=+488.3kJ?mol-1
B.
△H=-244.15kJ?mol-1
C.
△H=-977.6kJ?mol-1
D.
△H=-488.3kJ?mol-1
答案:D
14.
某混合物X由Fe2O3、Cu、SiO2三种物质组成,进行如图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由Ⅰ可知Cu能与过量的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B.
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Cu2+、Fe2+,可能含有Fe3+
C.
原混合物X中含Fe2O3的质量是4.48g,SiO2的质量为3.0g
D.
将Ⅰ和Ⅱ的顺序互换,不影响实验最后残留固体的质量
答案:D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58分。
15.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N、P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化学方程式中_______。
(2)1~3min内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3)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M与N的物质的量相等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molN,同时消耗bmolM
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F.M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答案:(1)2:1:1
(2)0.25mol·L-1·min-1
(3)DF
16.
将等物质的量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1)经5min后A的浓度为_______。
(2)反应开始前充入容器中的B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3)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4)x的值为_______。
答案:(1)0.75mol·L-1
(2)3mol
(3)0.5mol·L-1·min-1
(4)2
17.
H2S是严重危害环境的气体,吸收H2S并加以利用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
(1)“沉淀吸收法”:将H2S用氨水溶液吸收得到溶液,写出该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白色CuCl悬浊液中加入溶液中,得到黑色固体,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铁盐氧化吸收法”:用溶液吸收H2S,溶液中有淡黄色的固体析出,反应的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反应后的溶液在硫杆菌作用下进行再生,反应为:,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_。
(3)“氧化吸收法”:一定条件下将H2S通入双氧水中,随着参加反应的变化,产物发生变化。若产物中,则理论上消耗的_______。
(4)“循环吸收法”: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空白圆圈内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答案:(1)
①.
②.
(2)

②.
硫杆菌失去活性(蛋白质变性)
(3)16:7
(4)CuS
18.
过氧化钙(CaO2)常用作种子及谷物的无毒性消毒剂,常温下为白色的固体,微溶于水,且不溶于乙醇、乙醚和碱性溶液,但溶于酸。
某实验小组拟探究CaO2的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
(1)实验探究CaO2与酸的反应。
操作
现象
向盛有4
g
CaO2的大试管中加入10mL稀盐酸得溶液a
剧烈反应,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取5
mL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两滴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稍后,溶液变为无色
①CaO2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石蕊试液后溶液褪色可能是因为溶液a中存在较多的_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过氧化钙,其反应原理为Ca+O2CaO2。
①请选择实验所需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上述装置可不选用也可重复使用)。
②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Ⅰ.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Ⅱ.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气体一段时间,加热药品;Ⅲ.反应结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Ⅳ.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3)利用反应:Ca2++
H2O2+2NH3+8H2O=CaO2·8H2O↓+2NH4+在碱性环境下制取CaO2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NH3在Ca2+和H2O2的反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CaO2·8H2O。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将沉淀进行洗涤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证明CaO2的氧化性比FeCl3的氧化性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2CaO2+4HCl=2CaCl2+2H2O+O2↑
②.
H2O2
③.
d→e→f→b→c→e(或d→e→f→c→b→e)
④.
熄灭酒精灯,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入氧气,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⑤.
中和生成的氢离子,促进反应进行(或使溶液呈碱性,减少CaO2·8H2O的溶解,或提高产品的产率等,其他合理答案)
⑥.
烧杯、漏斗、玻璃棒
⑦.
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⑧.
在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加入少量CaO2粉末,溶液变红色,说明CaO2的氧化性比FeCl3的氧化性强。
19.
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聚苯乙烯可用于制造一次性餐具。一种生产苯乙烯的流程如下:
(1)上述流程①~④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填序号)。乙苯的一溴代物共有___种。
(2)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以CH2=CH2为原料制备CH3CH2Cl:____;
②用苯乙烯合成聚苯乙烯:_____。
(3)聚苯乙烯塑料性质稳定,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为此人们开发出一种聚乳酸塑料来替代聚苯乙烯。由乳酸合成聚乳酸的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聚乳酸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
③分析用聚乳酸塑料替代聚苯乙烯塑料的好处是____。
(4)目前工业上大多采用乙苯催化脱氢法制备苯乙烯,反应原理如下:
(g)?(g)+H2(g)
ΔH
已知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C﹣H
C﹣C
C=C
H﹣H
键能/kJ?mol﹣1
412
348
612
436
注:25℃,100kPa时生成或断裂1mol化学键所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计算上述反应的ΔH=_______。
答案:
①.
②③
②.
5
③.
CH2=CH2+HClCH3CH2Cl
④.
n
⑤.
CH3CH(OH)COOH
+
2Na

CH3CH(ONa)COONa
+
H2↑
⑥.
酯基
⑦.
聚乳酸可发生降解生成无毒无害物质,环保无污染
⑧.
+124
kJ?mol-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