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浙教版
科学(初中)
九年级上
自然界的这些变化,各是什么变化?
演示实验
反应前溶液无色透明
反应后生成黄色沉淀
物质变化可能伴随着颜色的变化
金属加热到熔点时,熔化成液体
状态改变但物质结构未发生改变
【课堂笔记】
一、常见的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变化中新的物质产生。
你是如何判别物质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二、物质变化的证据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有哪些现象可作为物质变化的证据?
甲
无色透明的硝酸铅与碘化钾反应,生成黄色沉淀(颜色变化和有沉淀生成)
乙
树叶变黄(颜色改变)
丙
“钢水”等出炉(温度变化)
Pb(NO3)2+
2KI
=
PbI2↓+
2KNO3
铁丝形状的形变
证据:因外力造成形状发生变化
1.
如图
1-6
所示,取
2
支试管,在其中
1
支中加
入
5
毫升澄清石灰水,在另
1
支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2.
分别向
2
支试管中加入
5
毫升碳酸钠溶液。
3.
观察
2
支试管,你认为哪支试管里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哪些证据支持你的推断?
现象:第1只试管无变化,第2支试管变浑浊
结论:第2支试管发生了化学反应,由于变浑浊,有新物质白色沉淀产生。
现象:溶液由黄色变为血红色,有新物质硫氰化铁生成
结论: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图1-7所示,在盛有10mL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说明:硫氰化钾与氯化铁有颜色变化,利用这一现象可说明溶液中有三价铁离子存在,同理与硝酸铁、硫酸铁也有颜色变化。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变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用途?
无水硫酸铜:白色
硫酸铜晶体:蓝色
结论:水蒸气被吸收,颜色改变,发生了化学变化
CuSO4+5H2O==CuSO4·5H2O
[课堂小结]
(1)你是怎样判断物质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宏观区别
————新物质生成
————新物质生成
微观区别
————新分子、
新原子生成
———新分子生成 原子重新组合
相互联系
无
无
有
有
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的证据是什么?
颜色改变、沉淀/气体产生、形状/状态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质量改变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两者的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能伴随着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例1、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描述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例2、硫酸铜在下列变化过程表现出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能溶于水
B.水溶液能使鸡蛋清变性
C.晶体加热颜色会变白
D.水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沉淀
A
例3、雾霾是由大量烟雾、灰尘等微粒悬浮而造成空
气污染现象,下列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
A.节目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烟尘
B.焚烧生活垃圾而产生的有害气体
C.建筑施导致尘土飞扬
D.生物腐烂放出有毒气体
C
1.
物质发生“变色”
是物质变化的重要证据,下列哪一种“变色”与其它三种有本质的区别(
)
A.秋天树叶变黄色
B.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C.氧气加压液化后变蓝色
D.石蕊试液遇酸性物质变红色
C
2、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试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请你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
硬度小;密度比水小;银白色;熔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