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与应用》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第22课时
【知识点总结】
1.通过表格帮助学生复习连加、连减、乘法运算。
2.加强对加减运算的灵活运用。
3.掌握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4.沟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5.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6.利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第一题:家庭跳绳比赛
分析:引导学生看懂表格,明确表格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知道表格空白处要解决的问题。
答案:89下,44下,24下
师小结:爸爸的跳绳总数用连加;妈妈第二次跳的数量用连减;淘气第三次跳的数量用连减。
2.第二题:王阿姨有100元,打算买2盏台灯
分析: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应该先确定买哪两盏台灯,再列式计算。
答案:答案不唯一,可以买23元的台灯和32元的台灯,剩下的钱就是100-23-32=45(元)。也可以买32元的台灯和29元的台灯,买它们一共要花32+29=61元,剩下的钱就用100-61=39(元)等等
师小结:计算剩下多少元时有2种方法。一种是可以从100元中依次减去两盏台灯的钱数;另一种是先算出买两盏台灯一共需要多少元。再从100元中减去买两盏台灯一共花的钱数。
3.第三题:
分析:第(1)题把卖出台数和又运来台数进行对比即可。第(2)题可以求出46台卖出38台后还剩下的台数,再加上又运来的35台。也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视机,再减去卖出的。还可以用卖出的台数减去运来台数,再用原有的台数减去这个差。
答案:(1)卖出38台,又运来35台,卖出的比运来的多3台,所以可知现在的电视机比46台少。(2)46-38+35=43(台)或46+35-38=43(台);或38-35=3(台),46-3=43(台)
4.第五题:填一填
分析:进行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答案:(1)50;(2)此题答案不唯一。可以填1,20;2,15;3,10等。
师小结:要看清每种纸币的面额,明白最后要换的是多少大面额的纸币。
5.第六题:填一填
分析:直接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关键是找准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答案:5×4或4×5;5+5+5;
8×5或5×8;4×3或3×4。
6.第八题:用两种方法在方格纸中涂色表示算式。
分析:通过在方格纸上涂色,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答案:4×3,可以每行涂4格,涂3行;也可以每行涂3格,涂4行。
5×2,可以每行涂5格,涂2行;也可以每行涂2格,涂5行。
师小结:要清楚的知道4×3和5×2各表示什么后,再进行操作。
7.第十题: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分析:先要看懂题意,再填写出乘法口诀的后半句,最后根据一句乘法口诀
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答案:三九二十七,3×9=27,9×3=27;
二七十四,2×7=14,7×2=14;
四五二十,4×5=20,5×4=20.
8.第十二题:做一辆小火车需要5个易拉罐做车厢,每节车厢需要2个瓶盖做轮子。做一辆这样的小火车一共需要多少个瓶盖?
分析:会提炼数学信息,并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答案:
5×2=10(个)或2×5=10(个)。
师小结: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些融入数学知识的手工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