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苹果》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
【教学准备】
12个小圆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分苹果
2.引出问题。
问题:把这些苹果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可以怎么分?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一:把这些苹果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可以怎么分?
1.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要求:
(1)用
代表
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
(2)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2.组织学生交流怎么分?
第一种:一个一个分。
注意:可以一边在原图上画圈,每次分掉三个,圈一个圈。分了4次,每堆4个苹果。
第二种:两个两个分。
第三种:三个三个分。
第四种:四个四个分。
3.师生小结:虽然分法不一样,但是结果是一样的,都是分成3堆,每堆4个。
问题二: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
1.学生独立操作并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要求:
用
代表
摆一摆,或者在本子上用符号代替
圈一圈。
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第一种:用小圆片摆一摆。4个为一份,分成3份,所以需要3个袋子。
第二种:用△代表苹果,在本子上圈一圈。
3.师生小结。
思考: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在分物时,可以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也可以按“每几个为一份”来分。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
2.圈一圈,填一填。
3.这些小朋友还可以怎样站队?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在这节课中,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生活中你遇到过像分苹果这样的分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