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张贴画》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口诀的意义。
2.能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借助点子图,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编制和应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体验乘法算式的分解,理解记忆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点子图、若干有磁性的小正方形、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教师描述:“有多少张贴画”的具体情境。
学生明确:一行有6张,一共有9行。
2.引出问题。
有多少张贴画?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1:有多少张贴画?
学生独立完成,边数边填表。
组织学生交流数贴画的方法。
一般解法:连加的方法,6张6张地数,每多1行就多出6张贴画,依次往上加。
引导学生思考: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每多1行贴画,贴画的张数就要多6。
②几行贴画,贴画的张数就是几个6相加。几个6相加,也能用6的乘法算式来表示。
问题2: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
学生独立编制6的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思考:口诀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些都是关于6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6。
组织学生交流:口诀“六七四十二”的编制。
方法一:利用“六边形”示意图,数数得出“六七四十二”。
方法二:根据上一句口诀“六六三十六”,36+6=42,推出“六七四十二”。
方法三:根据下一句口诀“六八四十八”,48-6=42,推出“六七四十二”。
方法四:利用两句已学的口诀组合成新口诀,知道“六六三十六”和“一六得六”,36+6=42,推出“六七四十二”。
问题3:用下面两种方法推算6×7的结果,你看懂了吗?
左边:把7个6看成5个6加2个6,6×7=6×5+6×2。
右边:把7个6看成4个6加3个6,6×7=6×4+6×3。
注意:可以指导学生仿照上面的思路自己推算“6×8”的结果。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算一算,每个图中有多少个格子?
注意:第一个图有3行6列,利用口诀直接解决。其余两个图通过移动方格转化为长方形的形式,再利用口诀解决。
2.6×9=?圈一圈,填一填。
注意:引导学生先想一想6×9表示什么意思,再把9个6拆成两部分相加的形式。先在点子图中圈,再填写下面的算式。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呢?这些问题都有什么特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