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08 07:0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多少块糖》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情境列连加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加数及其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圆纸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机灵狗带来了糖果。
2.引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块呢?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摆一摆,数一数。
问题:机灵狗一共带来多少块糖?
学生猜一猜,估一估糖的块数;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一摆,数一数;
汇报交流:你是怎么数的?结果有多少块?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数数的方法:
观察对比几种数数方法,有什么发现呢?
引导学生发现:
①这几种方法都是几个几个地数,且最后的结果都是20块糖。
②每次数的块数越多,数的次数就越少。
2.数一数,填一填。
问题:排列整齐的波板棒棒糖及水果糖分别有多少块?
思考: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1)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汇报方法。
第一种方法:横着数,先数每行有几块,再看有几行。
第二种方法:竖着数,先数每列有几块,再看有几列。
师生小结:当我们数整齐摆放的物体时,既可以“按行数”,又可以“按列数”。
3.说一说,算一算。
问题:同样都是数出15块糖,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一样呢?
(1)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汇报想法。
学生可能有如下想法,言之有理即可。
①无论是横着数还是竖着数,结果都是表示棒棒糖的总数。
②这些算式都是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3个5相加和3个5相加是一样多的。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每盘有(
)块蛋糕,有(
)盘,一共有(
)块蛋糕。
2.填空。
(1)横着看,每行有(
)个格子,有(
)行,一共有(
)个格子;
(2)竖着看,每列有(
)个格子,有(
)列,一共有(
)个格子。
3.(1)小青蛙每次跳

)格,跳了(
)次,一共跳了(
)格。
(2)小青蛙每次跳(
)格,跳了(
)次,一共跳了(
)格。
(3)调皮的小青蛙跳到90cm的尺子上,它还是3格3格的跳,怎么列算式?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解决?当相同加数比较多时,书写起来比较麻烦,怎么记录更简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