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
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语文
2年级:小学六年级上册
3所用教材版本:语文出版社小语A版
4所属单元:第六单元
5学时数:二学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体会段落间的关系。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的重点词语,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
(4).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课文语言简洁流畅、情节生动感人。老师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同时,学会抓重点内容进行品读,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性较强,学生对文章内容会比较感兴趣,而且学生对战争题材的文章很喜欢,相信学习会特别来劲。所以,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是本课的关键。
4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阅读教学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认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通过勾、画、圈、点等各种方式,找出文本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锤炼小学生的语感能力、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学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还有像你们年龄一样大小的孩子,他们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板书课题:小英雄雨来)
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日本侵略中国的事例,感受到侵略者的残暴,以及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
介绍故事时代背景,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1.因为课文比较长,请用较快的速度阅读。????2.在阅读中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老师提示快速阅读的方法:注意力集中,目光快速移动,不出声,默读)3.教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当学生回答不完美时,可多指派学生答,并让学生自己辨别、提炼最佳答案
1.学生独立阅读。
2.根据阅读要求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讨论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注意要简洁、完整)学生从多个答案中提取最佳答案。
1.这个环节要给足学生时间阅读,训练学生快速阅读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要交给方法,通过多次实践,才能掌握。
2.继续培养学会从长文中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
2.出示文中部分拟声词。
3.教师:在我们以后写作文时可以运用拟声词,是文章更生动、形象。
1.学生读生词,并口头解释,
不理解的词,互相交流讨论。
2.学生读拟声词,感受到拟声词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地再现情境的作用。
读写结合。
?四、再读课文,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教师:课文篇幅比较长,作者为了让我们更清楚文章的脉络,把文章分成了六部分,每一部分是分别讲了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再次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默读课文,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板书小标题。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2.全班交流讨论各部分的小标题,并标记在书上。如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③掩护李大叔;④与鬼子作斗争;⑤河沿上的枪声;⑥雨来没有死。
把握文章的脉络,使长文章给学生留下清晰又完整的印象。
五、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掌握人物形象特点
1.教师:为什么要把雨来叫做“小英雄”?你认为在他的身上有哪些英雄特征?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的事件和相关语句里分析理解。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一下,把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板书:热爱祖国、不畏强暴、坚贞不屈、机智勇敢等。
1.快速默读课文。2.思考。
3.小组交流讨论。4.汇报。
1.初步了解人物形象,为下个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2.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回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示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以课文为依据,使自己的感受有理有据,培养学生细读文本、认真思考的学习能力。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你对课文哪个部分最感兴趣,你就选择那个部分练习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学生练读,可以小组之间分角色、分任务进行合作朗读。
二学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小英雄雨来。
2.教师:大家齐读课题。
3.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呢?
4.我们再读课题,突出中心词。
5.课文的哪些部分突显了雨来的英雄气概。再现小标题,找出重点段落。
6.导入:我们就来重点研读这两个部分。感悟人物形象,感受作品魅力。
1.学生齐读课题。
2.回忆上课的学习内容,回答。
3.再读课题。
4.对照小标题,找出重点段落是:掩护李大叔、和鬼子作斗争。
通过复习,学生一方面可以回顾课文整体内容,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把握重点,及时达到能力的迁移,很快过渡到新的教学环节。
二、新授:
感悟人物英雄气概。
1.教师点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三、四部分,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雨来的英雄气概,画下来,写下批注,并读出你的体会。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应句子,并进行反馈和小结。
A掩护李大叔部分(次重点)教师小结:他不仅战胜了一个孩子对家里突然出现地洞的好奇,还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了李大叔的嘱托,英雄的举动在这里上演了。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B与鬼子斗争的部分(重点)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四次描写雨来与鬼子斗争的句子,学生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谈体会后,老师引读,“面对敌人的哄骗,雨来——生接读” “面对敌人的诱惑——”“面对敌人的威胁——”“面对敌人的毒打——”
教师点课件,出示课文插图,问:你看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雨来此刻在敌人面前的表现。
教师:让我们再次去感受雨来的英雄气概。(齐读四句话 )
1.学生自读自悟。
2.汇报交流学习情况:A掩护李大叔部分。学生主要找到雨来帮助李大叔躲进地洞和逃跑的句子和词语,读一读,谈一谈,感受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全班再感情练读。
B与鬼子斗争。学生找出四次描写雨来与鬼子斗争的句子,谈体会,在老师的引导下练读。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此刻雨来的形象。(宁死不屈、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威武不能屈)
再读句子。齐读。
1.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放手让学生自学,在自读中感悟、理解。
2.出示思考题,点拨学生自学时的思考方向,帮助小学生快速阅读和理解课文。
3.课文插图,再现了雨来的英雄形象,指导学生观察,描述,不仅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而且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三、新授:感受作品的魅力
过渡:雨来的英雄形象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种英雄气概呢?同学们可以到课文其他部分去找找.
1.教师:快速读读,看看其他部分内容跟雨来的英雄气概有没有关系?点课件,出示自学要求2:雨来小小年纪为什么会有这么不怕死的精神呢?
2.指学生回答,板书“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师小结:课文第一次出现,是雨来上夜校时,跟着老师念的,这说明雨来上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的自尊和责任感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为后文做铺垫。我们齐读这句话。板书:铺垫
第二次出现在跟敌人斗争一段,敌人的威胁、利诱、毒打,都不能使雨来屈服。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再读这句话。
这种对祖国的忠诚,正是文中人物的精神风骨,也是我们这个民族虽然屡遭劫难,但却巍然屹立的根源。(板书:骨)
3.写景句子与英雄气概的关系,学生很难找到,教师提示:文中有一些写景句子,找出来读读,看看写景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课件出示第一部分写景的句子。去掉形容词,比较有什么不同。
这教师小结:美丽如花的家乡岂能让敌人践踏,这美丽如花的土地永远是属于我们的。这也是雨来为什么小小年纪就能与敌人顽强斗争的原因。所以,文中景物的描写同样也是为下文做铺垫。
课件出示第五部分写景的句子。问:这前后景色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意图?
教师小结:没有区别,这种景色美好如常的一贯性反映什么呢?如花的国土即使正遭受蹂躏,也并没有失去它的生命力。这种连景色都没有改变的叙述也在宣告一个事实和信念:什么也不能使我们屈服。)
4. 体会段落间的关系。教师:第一部分写雨来游泳本领高对故事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1学生自读其他部分,思考:雨来小小年纪就具有英雄气概的原因。
2汇报交流:原因之一雨来很爱国。根据是课文两次出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分组练读这两句。
3学生再读再找写景句子,体会其作用。
读一部分写景的句子,分析体会去掉括号里的词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体会到这样写更能体现雨来家乡的美丽。分男、女同学练读句子,读出美感,齐读。
学生读第五部分写景的句子,思考讨论其作用。齐读。
4. 学生找第一部分写雨来游泳本领高的句子,读,理解到作者这样安排为雨来的成功脱险做铺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课文语言的美妙,从而走向读写结合的最佳境界。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以点带面,“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总结,延伸
1. 你认为雨来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
2.教师小结: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展现了一个坚贞不屈的,顽皮的,爱游泳的,也会跟妈妈斗嘴的雨来形象。这便是人物的“肉”。(板:肉)有骨有肉,人物形象才丰满。板(形象丰满)所以,周立波先生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课件出示:这篇小说写得有骨头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师:大家一起来读读。
3. 教师:在当年的战争年月,像雨来这样的小英雄还有很多,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
我们来看雨来纪念碑上的一段话。课件出示。指生读。
4.师总结:所以,雨来是一个英雄,但绝不仅仅是一个人。正是有千千万万个雨来这样的人,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永远记住雨来,记住千千万万个像雨来一样的革命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齐读。指板书。
1.学生从各方面分析雨来的特点:会游泳的,爱学习的,爱跟妈妈斗气的,爱国的,坚强的…
2.读周立波先生对作品的评价。 3.学生介绍人物及事例。
一生读小英雄雨来纪念碑上的一段话。
4.再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最近的祖国。
1.通过读名家的评价,对作品特点,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学生也从中学到怎样赏析好的文章。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五、板书
游泳 有骨有肉
上夜校 铺垫 形象丰满
小英雄雨来 掩护
斗争
枪响
没死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反思:
1.这篇课文是一篇很经典的儿童读物,几十以来作为小学教材,以通俗和故事性强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但篇幅很长,我启发学生抓住文眼“小英雄”解决了这么两个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雨来的英雄气概?雨来小小年纪为什么会有这么不怕死的精神呢?既突出了重点,难点也突破了,非常顺利地完成了长文短教。教学内容集中,线索清晰,一气呵成,雨来的英雄形象深深的根植与学生的脑海当中,作品的魅力、作者的写作手法也使学生深受启发。
2.学习这课,我主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放手让学生自学,在自读中感悟、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我还采用了名家对作品的评价,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魅力,提高了文学的鉴赏能力。
课件12张PPT。小英雄雨来 著名作家周立波称赞《小英雄雨来》说:这篇小说写得有骨头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默读课文三、四部分,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雨来的英雄气概?画下来。 快速阅读其他部分,想想雨来小小年纪,为什么会有这种英雄气概?四爱爱景景碑……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图思 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 )芦苇上好像盖了( )白雪。风一吹,( )苇絮( )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 )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著名作家周立波称赞《小英雄雨来》说:这篇小说写得有骨头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管桦在小英雄雨来纪念碑上亲笔写到:1937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全面抗战。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进行顽强斗争。在那个年代,像雨来那样站岗放哨、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给八路军送信、带路的情况是很多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