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动律 单元检测试题(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动律 单元检测试题(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08 08:1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教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动律
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48分)
1.以水平速度v飞行的子弹依次穿过两块竖直放置的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钢板,若子弹穿透两块钢板后速度分别为0.8v和0.4v,则两块钢板的厚度之比为(  )
A.1:2
B.1:3
C.3:4
D.3:7
2.下列关于功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P=Fv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率成反比
B.根据P=Fv可知,汽车牵引力一定与速率成反比
C.根据可知,只要知道时间t内机器所做的功就可以求得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机器做功的功率
D.根据可知,机器做功越多,其功率就越大
3.如图所示,在固定水平圆盘上,一质量为0.01kg的小球用长为1m的细绳系着,绳子另一端套在中轴O上。小球从P点开始绕O点做圆周运动,转过半周达到Q点时速度大小为10m/s,从P点到Q点小球的动能减少J(为圆周率),则小球在Q点时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
A.1N
B.N
C.N
D.3N
4.将质量为的小球从离地高处抛出后落地,第一次竖直向上抛出,第二次竖直向下抛出,第三次水平抛出,三次抛出时初速度大小相同,忽略空气阻力,则:(  )
A.小球落地时动能三次都相同
B.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三次都相同
C.小球运动位移大小三次都相同
D.水平抛出时重力做功最多
5.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水平向右抛出,在B点被倾斜挡板弹回,经过最高点C(和A点的高度相同)后到达A点正下方的D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B点与挡板碰撞后的速度大于碰撞前的速度
B.小球通过C点时和从A点抛出时,速度大小相等
C.小球在A、D两点的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D.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与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相等
6.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个小球P和Q,中间用轻质杆固定连接,杆长为l,在离P球处有一个光滑固定转轴O,如图所示。现在把杆置于水平位置后自由释放,Q球顺时针摆动到最低位置,则(  )
A.小球P在最高位置的速度大小为
B.小球Q在最低位置的速度大小为
C.小球P在此过程中机械能增加量为
D.小球Q在此过程中机械能减少
7.如图所示,将一小物块从倾斜轨道上的M点静止释放,滑至水平轨道上的N点速度为v,已知小物块与倾斜轨道、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且能平顺滑过轨道拼接处无能量损失。现将倾角调大,如图中虚线QK,K为MN连线与斜轨的交点,Q与M等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Q点静止释放,到达N点时速度等于v
B.从Q点静止释放,到达N点时速度小于v
C.从K点静止释放,到达N点时速度等于v
D.从K点静止释放,到达N点时速度小于v
8.关于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减少
B.重力对物体做功既与始、末位置有关,也与路径有关
C.重力势能有正负之分,所以重力势能是矢量
D.重力势能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都是焦耳(J)
9.质量不计的直角形支架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m和2m的小球A和B。支架的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2l和l,支架可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如图所示。开始时OA边处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则(  )
A.B球相对于初始位置上升的最大高度为l
B.A球的速度最大时,两小球的总重力势能为零
C.A球在向下摆的全过程中,杆对它做了负功
D.A、B两球的最大速度之比vA:vB=2:1
10.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的轻质弹簧,一端系在竖直放置、半径为的光滑圆环顶点,另一端连接一套在圆环上且质量为的小球,圆环固定。开始时小球位于点,此时弹簧处于原长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之后小球由静止沿圆环下滑,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率为,此时小球与圆环之间的压力恰好为零,已知重力加速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弹簧的原长为
C.小球过点时,弹簧的拉力大小为
D.小球运动到点时,弹力做功为
11.如图所示为一幅关于高空抛物的漫画。若画中被抛下的苹果质量为200g,从20m高的六楼由静止落下,不计空气阻力,苹果落地时与地面的作用时间为0.1s,取,则(  )
A.苹果落地时速度大小为1m/s
B.苹果落地时对地面的作用力为42N
C.苹果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20W
D.苹果落地时对地面的作用力大于地面对苹果的作用力
12.如图所示,物体A、B通过细绳及轻质弹簧连接在定滑轮两侧,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开始时细绳伸直,用手托着物体A使弹簧处于原长且A与地面的距离,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放手后物体A下落,与地面即将接触时物体A的速度为零,此时物体B对地面恰好无压力不计一切摩擦及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C.物体A着地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D.物体A着地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10J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52分)
13.如图所示,光滑固定斜面的倾角为。一劲度系数为的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上端与质量为的物体A相连,弹簧与斜面平行。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斜面顶端的光滑轻质定滑轮,一端连接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钩,滑轮右侧绳子与斜面平行。开始时各段绳子都处于伸直状态,A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现在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的物体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则当弹簧沿斜面向上变为原长时,物体A和的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已知不会和地面相碰,不会和滑轮相碰)
14.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圆轨道上运行,游客却不会掉下来(见图)。我们把这种情形抽象为(见图)的模型:弧形轨道的下端与竖直圆轨道相接,使小球从弧形轨道上端滚下,小球进入圆轨道下端后沿圆轨道运动。实验发现,只要大于一定值,小球就可以顺利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如果已知圆轨道的半径为,至少要等于多大?(不考虑摩擦等阻力)。
15.如图所示,高为L的粗糙斜轨道AB、CD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45°,它们分别与竖直平面内的圆弧形光滑轨道相切于B、D两点,圆弧的半径也为L。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滑下后,经CD轨道返回,再次冲上AB轨道至速度为零时,相对于BD面的高度为。已知滑块与AB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滑块第一次经过D点和第二次经过D点的动能;
(2)滑块与CD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3)经过足够长时间后,滑块在两斜面上滑动的路程之和s。
16.如图所示,质量为的小滑块,从水平轨道上的A点以的速度水平滑出,恰好在B点沿轨道的切线方向滑入光滑的圆弧轨道。滑块离开轨道后,经粗糙水平轨道进入光滑圆轨道中运动。已知轨道的圆心角为,半径与水平轨道垂直,B点与水平轨道的竖直高度;轨道的动摩擦因数,长。g取。求:
(1)两点的高度差;
(2)滑块从B点滑到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要使滑块在轨道上运动时,总对轨道有压力,圆轨道的半径应满足的条件。
参考答案
1.C
【详解】
设子弹所受阻力大小为f,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联立,可得
故选C。
2.A
【详解】
AB.根据P=Fv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率成反比,选项A正确,B错误;
C.根据
可知,只要知道时间t内机器所做的功就可以求得这段时间内机器做功的平均功率,但是不能求解任意时刻的瞬时功率,选项C错误;
D.根据
可知,机器做功越多,其功率不一定越大,选项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
小球在Q点时受到的向心力,根据
小球受到的阻力,根据
解得
小球在Q点时受到的合力大小
故选C。
4.A
【详解】
A.由动能定理得

m、h、v0相同,因此三球落地动能相同,A正确;
B.第一次竖直向上抛出,第二次竖直向下抛出,第三次水平抛出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则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三次不相同,B错误;
C.根据位移的定义,竖直向上抛出,竖直向下抛出,位移相同,但是水平抛出时和第一次和第二次不相同,C错误;
D.重力做功为
只和小球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所以重力做功相同,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
ABD.小球在AC两点时,高度相同,且只有水平速度,根据
可知,从A到B与从B到C的时间相同,根据
可知,在A点的水平速度大于C点的水平速度,由能量关系可知小球在B点与挡板碰撞后的速度小于碰撞前的速度,选项AB错误,D正确;
C.由以上分析,结合能量关系可知
小球在A、D两点的速度大小不一定相等,选项C错误;
故选D。
6.C
【详解】
AB.Q球顺时针摆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为,此时P运动到最高点速度为,整个系统机械能守恒
又由于两球都绕O点转动,角速度相同,因此
解得
AB错误;
CD.在此过程中,小球P机械能增加量
由于整个系统机械能守恒,因此小球Q机械能减少量也为,C正确,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B.从M点释放,根据动能定理得
从Q点释放,则高度h不变,变大,则变小,故动能变大,则速度变大,AB错误;
CD.从K点释放,h变小,变大,则变小,即有
而即将斜面投影至水平面上摩擦力做的功,设M到N的直线距离为L,则有

从K点释放,α不变,L减小,故动能减小,即速度减小,C错误,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A.物体上升的过程,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A错误;
B.重力对物体做功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B错误;
C.重力势能有正负之分,但重力势能是标量,正负值是相对参考平面而言的,C错误;
D.重力势能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都是焦耳(J),D正确。
故选D。
9.ACD
【详解】
A.当两球的转动速度是零时,B球上升高度最大,以初始OA所在的平面是零势能面,当B球上升高度为l时,系统的重力势能
Ep=?mg?2l=?2mgl
系统的初状态机械能
E=?2mgl=Ep
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可知,则当B球上升高度为l时,系统的动能是零,此时B球上升的高度最大,A正确;
B.两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A球速度最大时,B的速度也最大,系统的动能最大,大于零,而系统的总机械能是?2mgl,则两球的总重力势能不是零,B错误;
C.A球在向下摆的全运动中,根据AB组成的机械能守恒可知,B球刚好能达到与O等高处,在运动过程中,B球的动能和势能都增加,机械能增加,则A球的机械能减小,则杆对它做了负功,C正确;
D.A、B两球一起绕O点转动,它们的角速度ω相等,则有
vA:vB=ω?2l:ωl=2:1
D正确。
故选ACD。
10.BD
【详解】
A.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但小球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减小,转化为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故A错误;
B.因小球位于点时弹簧处于原长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则圆心、P点与A点构成等边三角形,即弹簧的原长为,故B正确;
C.小球过点时,由重力和弹簧弹力的合力提供小球的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

故C错误;
D.小球从A运动到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解得
故D正确;
故选BD。
11.BC
【详解】
A.由
得苹果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故A错误;
B.由动量定理
可得
故B正确;
C.苹果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故C正确;
D.苹果落地时对地面的作用力与地面对苹果的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故D错误。
故选BC。
12.CD
【详解】
A.由题意可知,物体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物体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故A错误;
B.由A下降h,B对地面刚好无支持力,可知弹簧伸长1m时,弹簧的弹力为20N,由
代入数据得
故B错误;
C.A着地时,弹簧的弹力为20N,即绳子拉力为20N,由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故C正确;
D.物体A着地时,由机械能守恒可知,A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10J,故D正确。
故选CD。
13.
【详解】
没有挂物体B时,设弹簧的压缩量为x,对A,沿斜面,有
mgsinθ=kx
挂上物体B后,弹簧向上变为原长时,物体A和B的速度大小一样,设为v,从开始运动到弹簧变为原长的过程中,把A、B和弹簧做一个系统,系统机械能守恒。取A的初位置为A的零势面,B的初位置为B的零势面,

EP=(m+M)v2+mgxsinθ-Mgx
解得
v=
14.2.5R
【详解】
小球在圆轨道上运动恰好能通过最高点时小球只受重力作用,根据合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在最高点小球运动速度满足
可得
由小球从最高点滑下至运动到圆周最高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由此可得
15.(1)0.5mgL;0.25mgL(2);(3)
【详解】
(1)由动能定理可知,滑块第一次经过D时的动能为
Ek1=mgL-μ1mgcos
45°·L
=0.5mgL
第二次经过D时的动能为
Ek2=mg+μ1mgcos
45°··=0.25mgL
(2)设第一次在CD上静止时离BD面的高度为h,由功能关系得
Ek1=mgh+μ2mgcos
45°?h=mgh+μ2mgh
Ek1-Ek2=2μ2mgcos
45°·h=2μ2mgh
代入数据解得
μ2=
(3)设滑块在AB、CD上滑动的总路程分别为s1、s2,由题设条件可知,滑块在AB上从静止滑下到再次滑上AB并静止,其高度变为开始时的,则滑块在AB上滑行的总路程
s1=
经过很长时间,滑块将保持在BD间滑动,损失的机械能为
mgL=μ1mgcos
45°·s1+μ2mgcos
45°·s2
解得
s2=
所以
s=s1+s2=
16.(1)
;(2)76N;(3)半径最大为2m
【详解】
(1)到B点时,竖直方向速度
则AB的高度
(2)有几何关系

滑块到B的速度
由动能定理
可得
由牛顿第二定律
可得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从B点滑到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也为76N;
(3)
要使滑块在轨道上运动时,总对轨道有压力,在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最小为
由动能定理
可得
圆轨道的半径最大为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