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2课时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2课时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8 11:4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查阅资料,了解左丘明、《左传》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通读文章,结合课文注释,梳理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翻译课文。
反复诵读,理清思路。
重点
梳理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翻译课文。
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
预习提纲
1.查阅资料,了解《左传》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通读文章,结合课文注释,梳理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翻译课文。(完成下表)
烛之武退秦师
实词
虚词
特殊句式
活动过程及方法
导入
同学们,《孙子兵法》中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就有一位人才,面对国家危难,临危不惧,靠着三寸不烂之舌,“一言贤于十万师”,解决国家困境,他就是烛之武,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预习反馈
抽学生简述左丘明、《左传》相关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左丘明:
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年鲁国人,史学家、文学家。曾任鲁国史官,晚年患眼疾,辞官还乡后,开始编纂《左传》、《国语》。后世尊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等,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
《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很有价值的文献。
写作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
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
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公元前?630?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
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检查表格的完成情况。
明确目标
齐读,明确重难点。
师生活动
活动一
活动要求:
通读文章,结合课文注释,梳理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翻译课文。(完成下表)
烛之武退秦师
实词
虚词
特殊句式
明确:
烛之武退秦师
实词
虚词
特殊句式
贰: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数→动
军:驻军。名词→动词
使:派遣
师:军队。
犹:尚且。
为:做(什么)。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当夜。
亡:灭亡

使……灭亡。
使动用法。
执事:办事的官员,对对方的敬称。
鄙:把…作为疆界,意动
远:远方的国家,形作名
厚:变雄厚。
薄:变薄弱。
以为:把……作为。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使者。
共:通“供”,供给。
乏困:缺少的物资。形→名
朝:在早上。
夕:在晚上。
厌:通”餍”满足。
东:向东,在东面,名词作状语。
封:使……作疆界,使动。
阙:通“缺”,削减。
利:使…..获利。
图:考虑。
说:通“悦”,高兴。
夫(f
ú
)人:那人
因:依靠,凭借。
敝:损害。
所与:同盟者。
知:通“智”。
易:代替。
1.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2.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目的,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目的,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3.焉?

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朝济而夕设版焉   
(兼词,于此)?
4.之??

唯君图之。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子犯请击之。
(代词,代秦军)?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的”)?

臣之壮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其??

君知其难也
(他的,代词)??

吾其还也
(表祈使的语气副词)?

以其无礼
(郑国,代词)?
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示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否定判断)?
2.省略句?
(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烛之武”)?
(3)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有”的宾语“何厌”前置,
“之”作为标志。
4.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补充文学常识:
五级爵位制:公、侯、伯、子、男。
春秋五霸: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宋襄公、楚庄王。
活动二
活动要求:
明确:
文章结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退
亡郑利晋阙秦
说退秦师
存郑利秦
晋忘恩负义
不可共事
当堂训练
7.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不仅撤了兵,而且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都城。
B、秦退兵后,晋臣子犯请求晋文公赶快攻打郑国,但晋文公认为不可。
C、晋文公认为,没有秦穆公的力量他是不能回国为君的,借人之力反而去蒙蔽欺骗人家是不讲仁义的。
D、晋文公还认为,丧失了人家所给与的恩赐是不明智的,用分裂代替和好,这也不算是武勇。
答案:A
反思小结
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板书设计
见上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反复诵读,揣摩人物情态,体会说话语气,把握烛之武说辞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智慧。
注意郑文公、晋文公的话,领会其中体现出来的人物特点。
3.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精神。
重点
把握烛之武说辞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智慧。
把握佚之狐、郑文公、晋文公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精神。
预习提纲
思考以下问题,写在草稿纸上。
1.烛之武如何退秦师?
2.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如何?
3.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语言艺术?
4.注意郑文公、晋文公的话,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活动过程及方法
一、导入
回顾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章结构。
预习反馈
检查作业。
明确目标
齐读,强调重难点。
师生活动
活动一
活动要求:
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去退秦师的?
2.烛之武如何退秦师?体会他的语言艺术。
3.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如何?
4.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晋侯、秦伯为郑。
2.
说理内容
说理思路
说理技巧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现实:郑国脱困无望,
秦攻郑有害,舍郑有益。
以退为进,消除戒备。
越国敝远,亡郑陪邻。
阐明利害,动摇秦军。
舍郑无害,共其乏困。
替秦着想,拉拢利诱。
秦为晋赐,背信弃义。
历史:晋过河拆桥。
以史为鉴,挑拨秦晋。
阙秦利晋,唯君图之。
未来:晋贪得无厌,恐将阙秦。
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总结: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1.站在秦的立场,以退为进,博得秦伯好感。
2.抓住秦君趋利心理,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3.抓住秦晋之间的历史矛盾,挑拔其盟,拉拢秦君。
4.预测未来,极言晋的贪得无厌,毁其盟约。
3.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晋军)亦去之。
4.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勇士。
面对强敌,不卑不亢的辩士。
活动二
活动要求:
阅读关于佚之狐、郑文公、晋文公的话,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明确:
佚之狐:
慧眼识才。
郑文公:
善于纳谏,勇于自责,善于言辩。
晋文公:
头脑清醒
、理智判断。
当堂训练
如今国际形势严峻,若你是外交官,你打算怎么应对外国的咄咄逼人呢?
反思小结
1.把握烛之武说辞的语言艺术
2.分析人物形象。
七、板书设计
见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