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8 21:3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8
《世说新语》二则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品行,拉进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学习目标


历史上有关儿童早慧的故事有很多,请简要说说下面文字记录的人物故事。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译文】孔融四岁,和他的兄弟吃梨,自己拿了小的吃。人家问他:“为什么拿小的梨啊?”孔融说:“小孩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世说新语》
孔融让梨
新课导入
王戎认为树在路边,又满是果子,李子一定是苦的,没人吃。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路旁的李子树挂满了李子,别的孩子都跑去摘了,为什么王戎不动呢?
这两个故事都来自《世说新语》,主人公分别是孔融、王戎。我们今天来认识这本书中另外两个聪明智慧的孩子。
新课导入
刘义庆(403—444)
字季伯,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宗室,文学家。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聪明过人,爱好文学。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得到看重。13岁时,受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南郡公,后封临川王,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著有《后汉书》《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作者简介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和门下文士博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篇,主要记录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逸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做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词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本文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因处在宋文帝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新语》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写作背景
字词梳理
字音字形

差可拟
柳絮
 
 
谢道韫


zhòu
yùn

chā

níng


1.听读课文,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自由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3.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看看是否读准了朗读的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可从文意、句子成分或词性等角度去判断句中须停顿处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尝试边读边口译、对译课文,难以理解的词句标注供讨论。
疏通文意
翻译四字诀

文中主要字词全要翻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字组词或以近义词替换,如:寒雪日——在寒冷的下雪天、讲论——讲解谈论

专有名词或人名不用翻译,如:谢太傅、胡儿、无奕、左将军王凝之、陈太丘、元方

为使语句通畅要在翻译时调换语句,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在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补充词中省略的成分,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她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一代名相,死后追赠为太傅。《世说新语》是追记前朝的事情,所以写谢安最终的官衔。故事中的谢道韫当时还是小女孩,文中称她为“王凝之妻”,也是后人补叙之词。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知识链接
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力求生动有趣。
整体感知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问:“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
从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认为“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好。文章结尾只对谢道韫做了介绍,也隐含着谢安对谢道韫“咏絮之才”的肯定。
细读分析
这是咏雪,更是咏才情。
2.《咏雪》记述的是一次家庭聚会,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①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把玩诗句的雅兴。
②“公欣然曰”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
③谢安“大笑乐”,并没有让胡儿难堪,可以看出他在讲论文义时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室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细读分析
谢安的提问是对诸人想象能力的考验,想象力的活泼表现出创造力的活泼。对白雪的比喻重要的不在于比拟的相似性,而在于给人在心理感受上所带来的的快乐和美感。
——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知识链接
这是咏雪,也更是咏才情,更是咏家风。
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明代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设计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并在小组内进行演读。


场景一:
谢太傅:(面带微笑,手摇羽扇)白雪纷纷何所似?

朗:(抬头望天,若有所思)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不置可否,傲气回话)未若柳絮因风起。
演读课文
本文短短的71个字,却为我们塑造了如此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品读,我们感受到了温馨、快乐的家庭氛围,也感受到了谢道韫的聪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这篇美文,再次投入到那个“白雪纷纷”的世界里。
课堂小结
思维导图
咏雪
何所似
撒盐
柳絮因风起
比喻
比较
(差可拟)
(未若)
和睦
轻松
融洽
大笑乐
亲情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儒雅的谢太傅,“咏絮才女”谢道韫,活泼可爱的谢朗。这节课,我们将再去认识几位非常有个性的人物。
课程导入


1.听读课文,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自由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3.齐读,读顺语句。
默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尝试边读边口译、对译课文,难以理解的词句标注供讨论。
疏通文意
翻译四字诀

文中主要字词全要翻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字组词或以近义词替换,如:寒雪日——在寒冷的下雪天、讲论——讲解谈论

专有名词或人名不用翻译,如:谢太傅、胡儿、无奕、左将军王凝之、陈太丘、元方

为使语句通畅要在翻译时调换语句,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在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补充词中省略的成分,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她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
小组合作,尝试用下列方法积累文言词汇。
(1)说文解字。
①汉字“引”的演变
疏通文意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楷
书)
根据“引”字的演变,推测本义是拉开弓,就是“将军夜引弓”的“引”。引申义牵、拉,如“下车引之”。
②汉字“页”的写法。
疏通文意
页,头。由“页”构形的字都与头有关。如颠(头顶)、题(额头)、颜(眉目之间)、领(脖子)、颈(脖子前部)、顾(回头看)等。
成语“瞻前顾后”,文中“入门不顾”的“顾”都是回头看的意思。
(甲骨文)
(金
文)
(2)联系成语。
疏通文意
文言词汇







元方入门不顾
瞻前顾后
回头看

期日中
不期而遇
约定

太丘舍去
舍己为人
舍弃
.
.
.
.
.
.
疏通文意
(3)比较归纳。
积累文言词汇还要关注一些常见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根据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例子。
①“通假”就是“通用、假借”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不”通“否”。
②古今异义是指古汉语中有一些字词随着词汇发展,词义发生了变化转移。
“去”“委”“引”。
③两个字形不同而意义相同的字,如“舍”和“委”。
④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字,如“尊君”与“家君”。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使用了许多不同的称呼,找出来,说说他们的意思。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辞。
细读分析
敬辞与谦辞
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往往使用敬辞。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汉语中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
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知识链接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观点一: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相待。
细读分析
观点二: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陈元方的“方正”?
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
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父亲依照约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决然舍去。元方也从父亲身上知道了“交友以信”的道理。
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友人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元方据理抗辩,有理有据,有礼有节,落落大方。
第三,他以“人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细读分析
4.读完文章后,你对友人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细读分析
友人问元方“尊君在不”这一句中,“尊君”是一个敬辞,友人用语文雅,有很高的修养;当友人得知陈太丘没有等他时,他便“怒"
,又可见他是个急脾气的人,率性而为;当他听完元方有理有据的反驳时,他不仅“惭”而且“下车引之”,可见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知书达礼的客人。
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①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②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③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④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⑤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记述汉末至晋宋间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比如,你想了解魏晋士人们是怎样对待学习问题的,你可以读《世说新语》的“文学”篇,走近勤奋的殷仲堪;如果你想了解有关“正直”的故事,你可以读《世说新语》的“方正”篇,走近不趋炎附势的宗世林;如果你想了解魏晋士人们广阔的胸襟和做人的智慧,你可以读《世说新语》的“德行”篇,走近身无长物的王恭。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好好去读一读整本书!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懂礼识仪。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诚的人。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课堂小结
【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等。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谦辞与敬辞
知识链接
【谦称】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知识链接
谦辞与敬辞
【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知识链接
谦辞与敬辞
【敬称】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知识链接
谦辞与敬辞
【敬称】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知识链接
谦辞与敬辞
【敬称】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知识链接
谦辞与敬辞
思维导图
诚信
礼貌




知错能改
无信无礼
聪颖机智
懂礼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