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8 09:3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统编版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册第5课按课文内容填空
1.根据课文填空。?
1.《长征》是一首_____律诗,作者是_____,写于1935年10月,即_____。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磅礴”形容山的__________,这是实际的山;“细浪”“泥丸”形容山的__________,这是红军眼里的山。诗句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__________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__________。诗句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
2.鉴赏:
七律·长征
首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首联____________(思考这句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地赞美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____________”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____________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____________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____________(填写修辞手法)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____________,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____________,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____________。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这体现了红军以苦为乐的____________精神。
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3.揭题导读
1.七律:每首______行,每句______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尾联。
2.长征:______________(时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的艰苦转战中,经过______个省,爬雪山,过草地,行程____________,于____________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3.《七律·长征》是______在1935年写的,作者不仅是_______家、______家,还是伟大的______。
参考答案
1.七言
毛泽东
长征途中
连绵雄伟
渺小
蔑视困难的精神
喜悦
险峻
不惧危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门见山
不怕困难
勇敢顽强
不怕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夸张
比喻
拟人化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横桥铁索寒
对比
喜悦
神勇无比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革命乐观主义
3.八

首联
颔联
颈联
1934年10月
十一
二万五千里
1935年10月
毛泽东
革命
思想
领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