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一文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本文是史铁生写的怀念母亲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者以追忆的形式,用朴实的文字、平常的话语,写出了母爱的深厚,也对生命和生存问题进行了反思。学习本文要在练习朗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和抓住主要问题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亲情。
二、学情分析
本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第一课,学生在学习写景抒情美文后转入以亲情为主题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亲情是学生们熟悉的话题,对文章内容和情感应该比较容易把握。再加上学生刚进入初中,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学习时积极性会很高。只是由于阅历的限制可能会理解的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鉴于这些分析,把目标确定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积累“瘫痪、憔悴、诀别、侍弄、焦躁不安……”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文中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理解“我”的懊悔、歉疚以及对母爱迟到的领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面对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亲情。
四、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文中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理解“我”的懊悔、歉疚以及对母爱迟到的领悟。
五、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中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理解“我”的懊悔、歉疚以及对母爱迟到的领悟,培养学生正确面对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亲情。
六、教学方法
朗读点拨法、合作探究法、精读品味法
七、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搜集史铁生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教师制作课件。
八、教学时间
一课时
九、课型
散文精读课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二)初读感知
活动1:各小组内相互检查预习情况:看是否标好段序;是否给生字词注音;文中是否有标注的痕迹。
活动2:请同学简介作者,并带领大家读生字词。
瘫痪
憔悴
诀别
侍弄
沉寂
烂漫
焦躁不安
絮絮叨叨
活动3: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预设问题:1、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秋天”怎么体现出来的?“怀念”的是谁?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本环节检查预习活动1、2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语文良好习惯,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精读品析
小组内合作探究,读出文章对母亲的怀念:
活动4: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语句,在小组内有感情地演读,并分析每个句子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心情或感情或品质。
预设问题:分析下列的句子表现的母爱: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本环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达成“深入理解文中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这一目标。)
(四)回读品味
活动5:跳读课文中写“我”的语句,体会面对瘫痪我的心情和失去母亲后我的心情。
预设问题:
文章开头我是什么样的?后来发生变化了吗?变成了什么样的?
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对此,你最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我的变化,明确母爱伟大的力量,同时用你最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今儿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正确面对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亲情,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五)延伸拓展,表达母爱
在你生活中一定一些母爱的瞬间让你难以忘怀,拿起你的笔记下这感动的瞬间。
十一、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母亲
我
珍惜亲情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