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一个粗瓷大碗
课程编号:TS2108010101R31082701MQ
【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讲师:思齐老师
01
助读资料
02
梳理课文
03
总结概括
目
录
壹
助读资料
赵一曼(1905—1936),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等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新思想。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赴东北。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领导职务。1935年11月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不幸被捕,1936年8月英勇就义。
助读资料
认字识词
chén
lián
màn
陈
列
抗
联
赵一曼
ɡānɡ
huán
liánɡ
水
缸
还
书
高
粱
dùn
zhēn
一顿饭
侦
察
认字识词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
读一读:小明还(hái)有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没有及时交还(huán)。
(huán)
还有
(hái)
还书
还
例句:英雄的事迹令我深受感动。
释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
感
动
认字识词
例句:我左右为难,不知是做数学还是写英语。
释义:感到难以应付。
为
难
认字识词
例句:我不禁高兴得手脚都舞动起来
释义:抑制不住;禁不住。
不
禁
认字识词
贰
梳理课文
课文简析
第一部分(1):
交代粗瓷大碗的来历,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10):
具体记叙这个粗瓷大碗的故事,突出了赵一曼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崇高精神。
交代了粗瓷大碗的去向。
第三部分(11):
默读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粗瓷大碗的来历。
梳理课文
梳理课文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
首句点题,通过倒叙的记叙方法,制造了悬念,交代了这个粗瓷大碗的来历——是赵一曼用过的。
梳理课文
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
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仅仅”“一次”说明用的次数少,而这个碗有着非同寻常的故事,才能让抗联老战士在赵一曼仅用过一次的情况下认出这个碗。
默读第2-10自然段,了解这个粗瓷大碗的感人故事。
梳理课文
有一回,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
交代了粗瓷大碗最初是由小通讯员送来的。
梳理课文
送碗
梳理课文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交代了小通讯员送碗的原因——赵一曼没有碗。
“早就”一词说明了赵一曼已经很久没有自己的碗了。“连忙”表现了小通讯员急切的心情以及对赵一曼的关心。
梳理课文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赵一曼以为这个碗是通讯员从老百姓那里拿来的。从中体现了赵一曼重视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高尚品质。
梳理课文
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现了小通讯员的为难。通过对小通讯员的语言描写,交代了这个碗是从被消灭的敌人那儿找来的。
“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梳理课文
“满满一碗”“该”说明赵一曼已经多日没有吃过饱饭了。这句话是小通讯员的所做所想,表现出通讯员对赵一曼的关心、爱戴,也反映出战士们的和谐友爱。
用碗
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
点明了艰苦的程度之深。
写出了抗联部队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时间之久。
写出了粮食之少,直接说明了抗联部队的生活条件之艰苦。
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连用三个“想起”构成了一个排比句式,说明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后想到了很多人,但是她唯独没有想到她自己,体现了赵一曼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品质。
梳理课文
排比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有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梳理课文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可以体会到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和她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梳理课文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失碗
赵一曼“丢”碗,实际上是把碗送给更需要它的人了。从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到赵一曼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情操。
叁
总结概括
梳理课文
这个粗瓷大碗为什么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这个粗瓷大碗是东北抗日联军团政治委员赵一曼烈士曾经使用过的,它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它记述着在艰苦的革命时期,赵一曼以身作则、舍己为人、关心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崇高精神,也向我们无言地叙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
梳理课文
本文以
为线索,讲述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艰苦的环境中
、
,时时
,和战士
、坚持革命的故事,赞美了赵一曼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以身作则
一个粗瓷大碗
舍己为人
同甘共苦
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
积累了重点字词
梳理文章大意
感受了赵一曼的高尚品质
小结复习
亲爱的小朋友,上完课要记得做习题测试哦,如果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这节课掌握得非常棒!小朋友,我们下节课再见!部编版语文三上8.27.1一个粗瓷大碗
选择题
下列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陈(chéng)列
还(hái)有
赵一曼(màn)
下列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联(lián)军
停顿(dùn)
还(hái)书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高梁
B.侦察
C.大碗
4.“粗瓷大碗”是谁用过的碗(
)
A.通讯员
B.赵一曼
C.炊事员老李
5.小通讯员为什么给赵一曼送碗(
)
A.因为赵一曼没有碗
B.因为小通讯员想让赵一曼多吃饭
C.因为别人送给小通讯员一个碗
6.“‘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这句话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
A.心理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环境描写
7.“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比喻
B.夸张
C.排比
D.想象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有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
A.心理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环境描写
9.本文的线索是(
)
一个粗瓷大碗
小通讯员
C.抗联艰苦的生活
判断题
10.本文讲述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艰苦的环境中,以身作则、舍己为人,时时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和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故事,赞美了赵一曼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
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
1.A
解析:此题考查生字词。A选项正确的读音为“陈(chén)列”故选A。
2.C
解析:此题考查多音字。C选项正确的读音为“还(huán)书”故选C。
3.A
解析:此题考查生字词。A选项正确的写法为“高粱”故选A。
4.B
解析:此题考查课文理解。这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用过的碗。
5.A
解析:此题考查课文理解。小通讯员送碗的原因——赵一曼没有碗。
6.B
解析:此题考查描写手法。通过对小通讯员的语言描写,交代了这个碗是从被消灭的敌人那儿找来的。
7.C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连用三个“想起”构成了一个排比句式,说明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后想到了很多人,但是她唯独没有想到她自己,体现了赵一曼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品质。
8.D
解析:此题考查描写手法。神态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和她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9.A
解析:考查课文理解。本文的线索是一个粗瓷大碗
判断题
10.正确
解析:考查课文理解。本文讲述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艰苦的环境中,以身作则、舍己为人,时时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和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故事,赞美了赵一曼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