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恰利利恰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恰利利恰利》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9-08 19:1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认识音乐节奏(二)
《恰利利恰利》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二年级上
教学版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花城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执教者: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理念:
新课标提出:“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本课教学以“唱”为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贯穿始终”。本课教学突出“趣味性”,环节设计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由视觉、听觉、体验、模仿、创造、表演、展示等层层渗透,通过节奏游戏、回音模仿游戏、互学评价、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学习歌曲中的“X
X
X”节奏、衬词、力度、二声部演唱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感受和巩固音乐知识的观念,使重难点得到解决。
教学分析:
《恰利利恰利》是花城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4课《认知音乐节奏》的第二课时的歌曲。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C大调,2/4拍。这首歌曲音域很窄,结构短小,整首歌曲前8个乐句(每2个小节一个乐句)只用了1、2、3、4、5、6
六个音符,“X
X
X
X
X
X
X
X
”一个节奏型贯穿全曲,就构成了歌曲的主题。尾声(最后5小节)部分用“啦”做衬词,表现人们在劳动后的愉悦心情。歌曲虽然短小,但是其内含着“X
X
X
”节奏、衬词、力度、二声部演唱的音乐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感受X
X
X节奏在音乐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同时巩固学生对音乐力度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和即兴创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和热爱劳动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恰利利恰利》,并感受X
X
X节奏在音乐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新节奏X
X
X。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候歌激趣
1、师生问好:
师:亲爱的孩子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要去亚洲东南部的一个国家,号称“千岛之国”你们猜,是什么地方呢?
2、播放印度尼西亚风景图——ppt(边看图片边播放音乐)
师:印度尼西亚,号称“千岛之国、火山之国”。那里呀不仅风景优美,能歌善舞的人们还很勤劳,听,印尼朋友在向我们问好呢。
【设计意图】:了解印度尼西亚的相关文化知识,增长孩子的视野。
3、问候语:
师:
X
X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
同学呀


欢迎你,

啦啦
啦啦
啦啦

X
X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
同学呀


欢迎
你,
啦啦啦
啦啦
啦啦

师:你们知道印尼朋友是怎么跟大家打招呼的呀?
师:好的,我们一起来回应印尼朋友们
X
X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
朋友呀
朋友
谢谢

,啦啦啦
啦啦
啦啦啦
X
X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
朋友呀
朋友
谢谢
你,
啦啦啦
啦啦
啦啦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有趣的印尼民歌《恰利利恰利》——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互相问候,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表达两国友好,同时给学生学习新节奏练习做好准备。
二、新课教学
1、播放歌曲《恰利利恰利》视频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
1)、歌曲中人们在干什么?歌词有什么特色?
生:印尼人们在劳动、种田、撒种子、浇水、锄地
、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生:活泼、有趣的,中速
、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生:2/4拍,强弱
出示歌谱,复听歌曲,再次感受四二拍强弱规律
师: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拍击节拍,注意2/4拍的强弱规律。
【设计意图】: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聆听音乐的情绪,同时感受四二拍强弱规律。
3、快乐冲关
师:我们听了两遍歌曲了,大家说好不好听?
生:好听!
师:我听说今天的印尼要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盛会,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
师:可是印尼的朋友们给我们设置了三关,只有闯过三关,才能学会这首歌曲,再带着我们的节目参加音乐会!大家有没有信心闯过三关?
4、第一关:节奏练习
出示X
X
X
X
X
X
X
X
ti
dili
titi
ti
ti
ta
qia
lili
qia
li
qia
peng
peng
Sa
lala
ge
tu
sa
tuo
peng
学生准确打节奏,老师指导,注意前八后十六节奏。
第二关:欢乐歌手号学习
6、第三关:回声游戏
师:
同学们打得很好,印尼小朋友听了非常高兴,它唱出了一串音符,咱们一起听听!
师:哪谁来告诉老师,这一串音符有什么特点吗?
生:重复、延长、渐弱
师:回声的特点:重复、延长、渐弱,那哪一句是喊声,哪一句是回声呢?我们在第二声部时试着加上动作“叉腰-拍肩-伸手”,第一声部时我们加上动作,学会了吗?一起来试试。原来回声里藏着秘密:那就是强、弱记号。
【设计意图】:设置闯关的意图是想在游戏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歌曲的新节奏型,以及二声部学唱中的主要旋律及强弱的对比,同时第二声部的同音连线三拍的时值学生很难拖满,用动作来帮助学生数节拍会容易些,并且通过动作的帮助,更鲜明地表现出回声的强弱对比,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愉悦地学习了二声部合唱,同时为歌曲难点的节奏的克服做铺垫。
7、教师伴奏,带领学生练唱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歌谱中旋律有没有发现秘密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旋律每两句完全重复,学习起来相对容易,试着让学生随琴跟老师学唱。
完整跟着音乐演唱
师: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完整的唱一遍,注意力度记号,声音有弹性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中速稍快的速度,活泼地,有趣地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力度记号变化、前八后十六音符的准确演唱。
四、完整表演唱(小小音乐会)
师:欢迎你们来参加印尼音乐会!大胆展示你们的节目吧!老师一起跟着你们一起跳起来。
【设计意图】:完整准确的表现歌曲,巩固本课重点,攻克难点。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印尼特色乐器演奏
师:我们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两国友好关系的历史源远流长,两国人民共同谱写了一曲曲交流交融的华彩乐章。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用印尼特色乐器安格隆来演奏中国经典舞剧《红色娘子军》。
2、介绍印尼乐器安格隆
师:安格隆是印尼的一种古老民族乐器,又称竹筒琴。当演奏者摇动框架时,竹棍就与竹筒互相碰撞而发出“格隆、格隆”的声音。连续摇奏时音色颤动,华丽悦耳,宛如流动不息的潺潺溪水,十分动听。
【设计意图】:了解印尼特色的乐器以及印尼文化,同时也带来中国与印尼友好往来的外交关系,开阔视野。
六、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师:学习了新的节奏型X
X
X:前八后十六,同时感受了印尼民歌的特色,以及美丽的印尼风光,印尼人们的勤劳质朴、能歌善舞,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通过图片、问候语、回声模仿秀等,充分领略到印尼的美及热情的印尼人们热爱美好生活,并且在风趣地歌声中懂得了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我们要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渗透德育教育,实现情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