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1 对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
A 非农业人口比重的增长 B 农业人口比重的增长
C 城市规模的扩大 D农业人口比重的下降
2 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1)城市绿地面积的扩大 (2)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
(3)城市功能性分区 (4)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
A (1)(3) B (3)(4) C (1)(2) D (2)(4)
下表格数据是对: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据此回答3—4题。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国际 <15 <20 >60
中国 15.4 50 36.2
3 对照国际通用的工业化指标,可以看出中国最接近国际指标的是( )
A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B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
4 调整就业结构,合理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采取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安排当地农民就业
B.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第二、第三产业
C.加快城市化进程,将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以非农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D.将东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西部牧区迁移
5 江苏省濒临的海洋是( )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6 有关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存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1)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
(2)工业发展使污染点增多,面积扩大产生环境问题
(3)乡镇企业分散使土地资源浪费,污染扩散,生态破坏
(4)特大型城市多,城市特色明显,不利于全省快速发展
A (1)(2) B (1)(3) C (2)(3) D (3)(4)
7关于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
A 工业结构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的措施
B “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立三大“城市圈”
C 工业化促进了小城镇建设,推动了城市化
D 体制和政策保证了进城农民的利益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回答 8----12题
8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从“三来一补”进步的,“三来一补”是指( )
A 来资金、来科技人员、来劳动力和补偿贸易
B 来料加工、来图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C 来优惠政策、来服务设施、来劳动力和补偿贸易
D 来生产设备、来技术指导、来优惠政策和补偿贸易
9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 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10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1)城镇数量猛增 (2)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3)逆城市化现象凸现 (4)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 (1)(2)(3) B (2)(3)(4)
C (1)(2)(4) D (1)(3)(4)
11 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对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继续以轻工业为主,限制重工业的发展
B 应加大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的比例,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C 区内各城市需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澳门、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D 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已经很成熟,“村中村”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1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问题表现在( )
(1)产业基础差 (2)科技实力薄弱 (3)人才队伍差
(4)南岭的阻隔,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
A (1)(2)(3) B (2)(3)(4)
C (1)(3)(4) D (1)(2)(3)(4)
二、综合题
13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正在崛起,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带。它由上海市和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一起组成,面积10万平方千米,仅占全国面积的1%,人口占全国的5.8%,却创造出了全国18.5%的GDP。这里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
(1)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该气候特征的是图_______。
(2)该地区在每年的初夏常(6月---7月)会出现__________天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月---8月该区常出现高温少雨的_________天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分别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和劳动力资源、政府和市场、科技教育、交通和信息等方面评价长江三角洲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带的主要有利条件,其中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
A濒江临海,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 B濒江临海,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C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蚕桑基地
D 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高 E人多地少,矿产、能源较缺乏
F 改革开放早,利用外资多,消费水平高,市场广阔,腹地宽广
G 科技教育发达,海陆空运输方式齐全,交通便捷,信息网络齐全
附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D A D B C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D C B D
13
(1)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④
(2)梅雨,受准静止锋的影响,长时间的阴雨连绵天气。
伏旱,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ACDFG(共27张PPT)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3册
莲塘(1978)
东门工地(1981)
梅林原貌(1983)
过去的深圳
今天的深圳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内容链接
主板书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 城市化
2. 衡量工业化是否完成的指标
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4. 中国工业化水平
二、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1. 现状
2. 存在问题
城市化
3. 发展前景与主要措施
工业化
两者关系
长三角
存在问题
建设思路
主要措施
案例研究
城市化的内涵
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集中的过程
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返回
衡量工业化是否完成的指标
板书
主板书
下一张
农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
农业就业人口/全部就业人口
城镇人口/总人口
百分比(%)
<20%
<15%
>60%
主板书
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指标的比较
返回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及关系
规律
发达国家 时间
发展速度
发展水平
发展中国家 时间
发展速度
发展水平
阅读1
城市化高于工业化,但两者都较高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城市化高于工业化,但两者都较低
两者相互协调发展,较为合理
在工业化初期,城市化就已超过工业化,随后就明显地高于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产生严重的“城市病”
城市化快于工业化
城市化慢于工业化
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
返回
下一张
主板书
地域 长江三角洲
区位优势 东部沿海经济地带和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交汇点
土地面积 占全国1%
人口 占全国6.25%
GDP 2000年占全国17.2%
工业产值 2002年占全国21%
城市化水平 40%左右
返回
太湖流域水污染监察、监测
太湖水氮、磷含量的变化
淮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
城市规模相对较小
城市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特大城市少,难以带动全省经济发展
返回
主板书
1. 加快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
2. 打破旧体制下的行政区划,增强城市聚集力,带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3. 适当发展特大城市,加快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重点培育中心城镇。
城市化建设思路:
主板书
返回
措施一:调整行政区划,加快城市化
新型工业化布局全面展开,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基础产业带、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构建了新型工业化布局的新平台。
措施二:“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城市圈
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加快城市化进程。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加快推进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
阅读1
主板书
返回
张家港的前身是沙洲县,基础薄弱,被称为“苏南的 苏北”。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外贸、 城市建设争先进,各项工作创一流”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奋斗目标。使张家港市成为江苏省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突出代表
下一张
张家港市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目前正全力创建生态城市。
苏南农村的年轻人大部分走进了工厂。这是无锡新区一家外资企业的工人准备上夜班。
这些来自农村的女孩子走出工厂后,再也不会走进农田了。
“苏南模式“
红豆集团所在地港下镇地处江阴、无锡、常熟三市交界处,由于地势低洼,交通闭塞,当年是周围出了名的穷窝子。20世纪70年代,这里的农民到无锡办事,要乘五个小时的轮船;到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兴起,这里通上了公路,但由于路况不好,到无锡办事要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颠簸近两个小时。红豆集团的发展推动了这里的小城镇建设,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现在村村通上了公路,到无锡办事只须半小时车程。红豆集团1983年起家,当年港下镇的人均纯收入只有287元,到2002年,这里的人均纯收入已达6 045元,在红豆集团的12 000名员工中,港下镇劳力就占了50%。
阅读三:无锡市港下镇的兴起
港下镇经济发展迅猛。全镇涌现出一批全国同行业的先进企业,初步形成了服装、橡胶、电子、冶金四大区域支柱产业。港下镇以集团经济而闻名,红豆集团是全国120家大型企业集团改革试点企业,“红豆”商标成为全国驰名商标,红豆集团被列为国家、省、市重点扶持企业,晶石、飞达集团列为省重点扶持企业,晶石集团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
阅读四:无锡市港下镇的发展
红豆服饰
红豆赤兔马轮胎
赤兔马摩托
欧豹电动车
措施三: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农民从庭院式村舍搬迁到城市公寓,无锡市硕放镇公寓里的老人在相互寻找逝去的岁月。
措施四:保障进城农民利益,农村
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1. 调整行政区划,加快城市化
2. “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南
京、苏锡常、徐州三大城市圈
3. 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4. 保障进城农民利益,农村城市化
有了稳固的基础
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
主板书
小 结
下一张
江苏省推进城市化进程的经验对中国其他地区有哪些借鉴意义?
主板书
讨论:
返回
1. 思考:
密歇根州的复苏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相互之间有何关系?
密歇根州的复苏
案例研究
2. 讨论:
(1)密歇根州的复苏对美国
其他城市建设有哪些影响?
(2)密歇根州的复苏对我国振兴 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哪些启发?
返回
主板书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教学目的:
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明确二者的相互关系
2、了解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讨论并提出解决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关系,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难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情分析:
初中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必修二也已对城市化作过专门的介绍,重点是将城市化与工业化紧密联系想来,并分析某区域的这一进程。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中的图片,问题:
1、三个指标分别代表什么?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
2、就三个指标来看,中国与国际通用标准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农业比重已减少,但人口离标准还很远。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不尽人意。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什么是城市化?
回忆必修二,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有哪几个?
城市化概念(教材)
2、什么是工业化?
问题:什么是工业化?(学生自己谈谈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概念: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工业化指标:教材上的三个及评价水准。
探索活动图:中国与国际标准的对比。从农业产值看,我国已进入工业社会,而从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看,任重而道远。
工业化: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
城市化:农业人口(第一产业)——城市人口(二三产业)
二者从其内涵上必有其相近的一方面。
——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3、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工业发展、农民入城、城市人口日益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2)城市化又反作用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增加,——工业化进程。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 与城市化新特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
(1)、相同点:经历了大大致相同的历程:
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低,——基本同步增长——工业化以后,城市化水平高于工业化水平。
——工业化初期,城市化经过工业化,随后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这是各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发菜的一般规律。
(2)、不同点:起步、城市化水平,经历时间、发展历程。
——工业化,现代化是任何国家必经的历史过程,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化同样也是任何国家或地区不可逾越的过程,但各国各地区区域条件(特征)差异,导致这一过程中也有差异性。
本节对应论题: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发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分析方法:区域特征——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江苏省区域特征:
(1)位置:长江下游,黄海之滨。
(2)区域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3)历史上的辉煌:19世纪初。苏州、扬州和江宁。
学生活动:在图上找出以下城市: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徐州,
分布特片:分布于江苏省北部。
2、存在问题:(看着书解释0
(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40%;工业化:50%)
城市化水平不能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这一现象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原因:之一:第一产业人口过多,导致人均工业产值增长慢。
之二:贫富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2)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
原因:城市和工业发展迅速,因此对环境,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结果:严重的水污染。包括淮河、长江、太湖等。
图2-5-4:太湖NP变化(总体上升):水体富营养化:生活污染和农业用水。
(3)乡镇企业发展分析所面临的问题:
江苏的发展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体现在:
A、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由于分散)
B、不易于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中心(由于分散)
C、环境问题突出。
(4)几个深层次的问题:
城市规模相对缩小,
城市优势不突出,
缺少特大型城市
3、思路:自己看,
(解释城乡一体化)
4、具体措施:
(1)行政区划调整。
A、撤并了600多个乡镇
B、原220个省重点中心镇调减为120个。
C、南京、无锡、苏州等市所辖5个县纳入市区
(2)“组团式”发展城市群,建设三个“城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图2-5-6)
南京、镇江并入苏南,提高苏南发展水平。
阅读材料:了解“苏南”模式特点。
(3)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阅读材料,自己读)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化也促进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进城农民面临问题:就业与社会保障。
解决:
A、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打消农民顾虑。
B、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以得到增值等方向做了大量工作。
总结:
工业化
关系——江苏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与解决措施(特征、问题、思路与措施)
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和发展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特点
例研究:方法:
背景——问题——解决措施(措施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