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教学设计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音乐
欣赏课
【教材分析】:
《捉迷藏》是丁善德先生创作《儿童组曲》中的第四首,全曲具有天真淳朴的曲调、活泼跳动的节奏、变化丰富的速度和力度,是一首充满童趣和活力的乐曲。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活泼、开朗,富有好奇心,喜欢游戏,适合情景式教学。因此,这首《捉迷藏》非常适合作为三年级学生欣赏曲目。
【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融入到音乐课堂中。本节课我采用多元化手段引领学生感知乐曲刻画出的健康活泼的音乐形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培养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记忆音乐主题,能够感受音乐力度、速度的变化和旋律行进的方向,认识其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
2、过程方法:通过听、唱、画、思、析、等多元化手段感受《捉迷藏》勾画出的不同音乐情绪、不同游戏场景,体验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
3、情感态度:通过对《捉迷藏》的欣赏,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
【重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主题表现的不同情绪和不同场景;感受音乐力度、速度的变化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
难点:能用图形谱表现力度、速度的变化和旋律的行进方向。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捉迷藏时欢快和紧张的情绪。
【设计意图: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用“游戏”引发对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
第一乐段
初听乐曲:教师弹奏乐曲,学生带着问题听音乐,认识钢琴音色,回忆节拍强弱关系。
第一乐段单独聆听并讲解,让学生感受音乐主题所描绘的游戏场景。(追逐、闪躲的场景)
画旋律线及图形谱,感受音乐元素的变化。(力度、速度的变化)
唱主题,巩固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掌握。
为乐段标记字母,构建音乐结构思维。
【设计意图:通过多元化手段引导学生体会乐曲中塑造的音乐形象和表现场景。】
2、欣赏第二乐段:
(1)听乐段,感受情绪变化。
(2)画旋律线,找出乐段主题
(3)对比两个乐段的区别,从速度、力度上感受音乐场景的转换。
(4)为乐段标记字母,明确音乐结构。
【设计意图:尝试在多元化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地分析音乐。】
3、欣赏第三乐段:
(1)听乐段,对比第一乐段相同处和不同处。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掌握情况,并了解音乐尾声。】
为学段标记字母,完成音乐结构图。(A-B-A`)
请根据讲述完整聆听乐曲。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掌握,完成音乐结构认识,加深学生对音乐主题的印象。】
提炼归总
三、教学拓展:
1、简介音乐家:丁善德。
2、讲解《捉迷藏》表现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课堂小结:
丁善德先生用他的音乐,带我们体会了一次不一样的音乐游戏,我们虽然在听,但是每一个环节中那一个个扣人心弦音符,巧妙变化的速度和力度,营造出一幅幅生动的游戏场景,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同学可以上网搜集其他相似乐曲,整理认为好听的乐曲通过QQ或其他网络手段发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