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最新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3.10《热对流》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秋最新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3.10《热对流》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08 14:1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秋最新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
3.10《热对流》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3.10《热对流》
单元
第三单元《热的传递》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热对流》是青岛版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的传递》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以学生烧开水的生活经验切入点,通过研究木屑在水中的游动,使学生建立对流概念,并由水的对流推想到空气的对流,学会利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本节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提出要探究的内容:“烧水时水温会上升,一段时间后水会被烧开。水是怎样变热的?”引导学生观察烧水这个常见的生活现象。学生即使没烧过开水,也见过烧开水,这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也提示没有烧过开水的同学,课前去观察、思考烧开水时水变热的过程,为课上探究做好准备。教科书还呈现了材料包提示学生准备木屑等,为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提示学生交流实验方案。借助木屑在水中的运动轨迹,推想水变热的过程,从而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通过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现象—提炼结论”等系列探究活动,借助木屑在水中运动的轨迹,发现热在水中的传递路径,认识热对流的特征。活动二:暖气片是怎样使整个房间变热的?让学生根据暖气片的安装,分析暖气片的热在房间中是怎样传递的,也就是热在房间是怎样对流的。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了解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四维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液体、空气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认识热对流传递热的特点。科学探究目标:
1.能基于所学知识,从事物变化及相互关系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通过观察水受热流动的现象,获取信息,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2.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并完成探究。科学态度目标:1.在进行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从暖气片的安装与发展,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重点
使学生知道热对流的特征,知道对流主要发生在气体和液体的热传递中。
难点
观察热对流的实验,能够实事求是、规范、有条理地描述通过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由现象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过热的一种传递方式,是什么?(热传导)谁能来说一下什么是热传导呢?2.演示实验: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试管进行加热。加热点在试管的中部。我们用热传导的原理推测一下,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请同学们将你的想法画在实验记录单上。3.引发思考:用测温仪测各点温度,发现结果和热传导并不一样。引发思考——热在水中究竟是如何传递的?4.大胆假设:那么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是不是可能发生了流动呢?如果是发生了流动,这种流动会对整个水体温度的升高起到什么作用?
通过学生梳理前概念,再通过演示实验,引发学生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探索新的热传递方式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尝试猜测水在受热时可能通过流动的形式传递热量。
讲授新课
(一)探究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1.设计实验:那么,水在加热的时候真的会发生流动吗?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实验清晰地观察到水在变热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流动,它时怎样流动的?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师提供的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生熟悉材料。师: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可以吗?那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师:看来,大家都想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这个办法很好。但你们想过没有,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液体,要想直接观察水受热后是否上升,现象会不会很明显呢?生回答:不明显。师: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该怎么办呢?生回答: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借助物体来观察。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呢?生举例:大米、粉笔末等。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了同学们实验方便,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木屑。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师:都拿到实验用品了?你们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生回答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温馨小提示:1.注意安全:加热后的三脚架太热,不要用手直接触摸。2.规范使用酒精灯。3.小组合作研究。4.注意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5.将实验过程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6.做完实验后,要整理收拾好实验器材。
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活动。汇报交流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②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的循环运动。师:为什么加热之后就出现了水中物体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循环运动的现象呢?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生汇报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师:非常正确。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就形成了水的相对流动,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师: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板书:对流)师: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热了。(板书课题)小结: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生回答:对流!
学生通过思考、试错的过程,设计出观察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实验,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思维碰撞。让学生理解木屑的运动轨迹就是热在水中的传递轨迹,用热在水中的传递现象,先简单的分析热对流的过程,初步建立概念。
(二)暖气片是怎样使整个房间变热的?1.概念迁移:热在水中传递会发生热对流,在石头、铁块中传递会发生热对流么?(不会,因为石头、铁块不会流动。)那么你预测一下热在空气中传递会不会发生热对流呢?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空气会发生流动)师:同学们想一想:冬天我们主要以什么方式取暖的?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能推想出:暖气是怎样使房间变暖的?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靠近暖气片的空气先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又受热上升,这样,整个屋子的空气在不断的流动过程中逐渐变暖。原来热在气体中也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收获。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流动是产生热对流的前提条件。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热在液体和气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而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我们还知道了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对流是它传热的主要方式。造成对流的原因是气体受热后密度变小,质量变轻而上升,周围较冷的气体密度大而下降。这样就形成了气体上升、下降的相互流动。
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1.怎样让稀饭热得更快?2.怎样让炉火更旺?3.冷冻食品时应该把冰块放在食品的哪个位置?为什么?将你的研究结果,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板书
热对流热水上升
冷水下降(液
体)

流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降(气
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