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秋最新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
3.11《热辐射》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3.11《热辐射》
单元
第三单元《热的传递》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热辐射》是青岛版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上册《热传递》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以“太阳的热传递”为切入点,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过猜想和验证、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能力不同,使学生能利用科学道理解释身边现象。本节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冬天洗澡时,打开浴霸很快就会感到热。这是为什么?”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问题意识,激发研究兴趣。材料包提示了准备黑纸、白纸、易拉罐等物品。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太阳的热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的?让学生通过示意图,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太阳的光和热传递到地球表面的方式。利用“小太阳”电暖气体验热传递的感受,体会热辐射的传热特征。活动二: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相同吗?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结合“思维导航”的提示,选择对比材料要注意白(浅)色、黑(深)色的对比。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使学生知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在探究的基础上,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归纳实验结论: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热辐射的能力不一样。一般来说,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强。活动三:了解热辐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引领学生了解生活中利用热辐射的科技产品,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找一找自己家中有哪些不同的热传递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家中的热传递方式,认识到发生热传递时,并不是某一种热传递形式的单独存在,往往是三种方式同时存在。
思维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传递地球上来。2.知道热辐射是一种热传递的方式。3.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科学探究目标: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科学态度目标:能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2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重点
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难点
能够独立分析某个场景中存在的热传递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新课谈话:冬季,洗澡的时候在浴霸下面,人会感到很暖和,有时热得很厉害。热是从哪儿来的?是通过哪种方式传递过来的?(预设:估计学生大多都知道浴霸的热来自于电灯的光和热,而传递的方式,学生很可能会从热传导、热对流中寻找答案。教师可以从中发现矛盾,引出问题。)
浴霸的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有没有其他热传递的方式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1.通过分析“太阳的热传递到地球的过程”认识什么是热辐射。(1)讨论:①太阳是一个巨大热气球,它距离地球15000万千米,而地球周围的空气只有2000—3000千米,地球与太阳之间很大一段距离是没有空气的,这里几乎没有任何物质,那么太阳的热向地球传递时具备热传导和热对流条件吗?(预设:教师希望学生找出在地球大气层内具备热对流的条件,而大气层以外的空间不具备热传导、对流的条件。)②热传导时,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热对流时,热可以在空气或液体这些物体的相对流动中传递。那么太阳的热是怎样地传递过来呢?(希望答出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传递。)③太阳的热不依靠任何物体,又如何传递呢?④看一看这两幅画面,对你有什么启示?(2)讲解: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知道,太阳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它的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热辐射”。(板书:热辐射)2.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1)谈话:①太阳的热不停地向地球辐射着,那地球上任何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少一样吗?②夏季,在阳光下,人们会感觉穿深色衣服比穿浅颜色衣服热,这是怎么回事?(希望学生得出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多的推想)
(2)讨论:怎样证明我们的推想是否正确?
(在讨论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灵活地做如下提示:为了比较出深色物体和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是否相同,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深色和浅色物体的吸热对比。)讨论时可以分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相结合。通过讨论,希望学生设计出多种形式的对比实验来,比如:①用温度计测量深色、浅颜色铁筒的水温;②比较在深色、浅色铁片(或玻璃片)下冰融化的快慢;③比较深色、浅色烧瓶内空气受热膨胀的程度;④用同样厚的深色、浅色纸(或塑料、布)各做一个手套,分别戴在左右手上,站在阳光下,比较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设计的实验不会一下子尽善尽美,只能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及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达到完善合理。)(3)分组实验
(尽可能按学生设计的方法进行)
。(4)汇报实验结果。(5)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6)小结: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3.指导学生认识热辐射的应用(1)讲解:除了太阳的热能以辐射的方式传递过来,其它许多物体也能以同样的方式传递热。(2)提问:人在火炉上烤手,手心、手背受热是否相同?为什么?(可以让学生用手感觉一下蜡烛或酒精灯火焰的辐射热。)(3)人们利用炉子辐射的热还能干什么?(出示幻灯片——火炉烤衣服)(4)还有什么地方应用了热辐射?
通过对太阳热量传递到地球的分析,借助前两课的已有概念,运用比较法和排除法,引导发现热辐射这一传热方式的特点。
课堂小结
1.教师概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太阳的热传递方式知道了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向周围直接“发射”,这叫热辐射;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了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了解了热辐射在生产、生活、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2.解释问题(1)你知道冬天雪后人们用什么办法让雪尽快融化吗?(2)冰棍箱为什么总涂成白色的,而且里边大多用白色被子盖上?
拓展活动
观察:在周围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热辐射?你会向周围以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热吗?师出示军事用途、车道拍照热成像。2.你还知道哪些热辐射的应用?师补充:早上学校体温监测、额温枪。3.播放奥运会采集圣火视频,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太阳灶可以引燃物体。4.展示一个简易的太阳灶,布置作业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灶。5.我们地球上能源很紧张,日益枯竭,我们能利用太阳给我们热辐射给我们做哪些事情?生:太阳能热水器
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尤其在抗击疫情期间,额温枪、电子测温仪在学生生活出现的频率极高,将本课所学与这些物品建立联系,让学生知道科学就在身边,增强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板书
热辐射太阳——不借助任何物体深颜色——吸热强
浅颜色——吸热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