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城市化》(课件+学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城市化》(课件+学案+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6-25 11:33:00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2册
西庄中学 唐莉莉
深圳市城市用地结构
非农业用地(城乡居住、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 耕地面积变化
1973年 1.15% 30.37%
1983年 4.92% 27.55%
1995年 34.54% 不足 2%
1982边陲小镇老深圳全貌
流光溢彩的深圳(2000年)
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1、填写城市化的内涵:
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用地的过程。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是:
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
请记住它是—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你知道吗?
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年 阶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世界 城市人口(亿) 7.34 10.31 13.71 17.64 22.34 28.54
城市化水平(%) 29.2 34.2 37.1 39.6 42.6 46.6
发达国家 城市人口(亿) 4.47 5.71 6.98 7.98 8.77 9.50
城市化水平(%) 53.8 60.5 66.6 70.2 72.5 74.4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2.87 4.60 6.73 9.66 13.57 19.04
城市化水平(%) 17.0 22.2 25.4 29.2 33.6 39.3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思考: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世界城市化有哪些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人口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发展中国家速度快
城市化进程特点二: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行的,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现象。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进程特点二: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是与人口增长同步的,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与其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相脱节的原因有“推力”和“反推力”。
推力
农村人口增长过快而农村经济增长慢
大量农村劳动力失业
推动农民进城
反推力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过快
城市就业岗位有限
农民进入贫民窟区或棚户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点
发达国家
城市郊区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相脱节
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早
起步晚 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化进程特点三:
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比较课本36页表2和表3,思考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哪类国家变化更大?
年份 特大城市数量(个) 特大城市人占城市总人口比重(%)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960 114 62 52 29.5 30.4 28.4
1980 222 103 119 34.0 33.4 34.6
2000 408 129 279 40.8 34.0 44.2
年份 超大城市数量(个) 超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重(%)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960 19 10 9 13.4 14.2 12.5
1980 35 13 22 15.8 14.1 17.2
2000 66 16 50 19.9 13.4 23.2
比较下列两幅图:
思考:
1、表一数字反映出特大城市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2、表二数字反映出超大城市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3、通过数字比较,哪类国家变化更大?
城市化进程特点四:
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看课本36页”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带“图回答:
世界主要城市带有哪些?
它们分布在什么地区?
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
世界六大城市带分布共同特征:
北美五大湖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日本东海岸城市带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英国南部城市带
欧洲西部城市带
地理位置---
中纬度沿海地带
自然条件---
平原地带
政治经济---
国家或大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
空间分布---
呈带状延伸扩展
城市给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居住条件
和丰富的产品
同时,城市化带来很多问题
仔细观察:图片中反映了哪几类问题?
香港的笼屋
就业问题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环境问题
2、城市交通问题
3、城市住宅问题
4、城市社会问题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城市化?
从你自身感受出发,你认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课后讨论
建立生态城市、花园城市是我们的目标
让我们为之奋斗!第二章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
一、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标重在对资料的分析,此处的资料除了包括文字说明外,还包括课文中提供的插图,我认为对后者的分析更为重要。所以我认为本节内容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读图分析法,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可以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通过插图上的景观变化来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是通过读图分析,掌握读图析图的能力,也就掌握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的插图主要有两种:一是抽象的变化示意图——曲线图,它反映的是事物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读这类图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在这节中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的是纵坐标虽然表示的都是“城市人口比重”,但数值比不同(这点最好由学生读出来)。二是景观图,通过对这类图的分析来解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2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准备知识]:地理必修1中的地理环境要素、水循环、气候(“热岛效应”等)、数学有关知识(如曲线的斜率)、人口迁移和农民工的有关内容、调查所在城市的发展变化和主要问题及成因等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
2.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6.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 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
3.通过上网查阅和调查身边的农民工,了解他们进城的动力
4.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南京市的人口数量、用地面积等调查,分析我国城市化特点
5.要求学生周日到市区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了解一下南京市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产生的主要问题
6.小组讨论:给南京市政府提出建设南京市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农民工的调查,培养学生对农民工的正确认识,建立他们之间的阶级情感
2.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通过讨论并对一些合理化建议的提出,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增强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及参与治理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四、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含义以及重要标志
2.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
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六、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读图析图的过程,特别是曲线图的读法。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通过读图析图,不仅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城市化
多媒体显示上海市1911年到1990年用地和人口数的变化图:
[问]:分析上海市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上海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说明了上海市的等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评价]:不仅引出了本节的内容,还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通过上海市人口和用地面积的变化,引出城市化的含义,即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读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
[问]:图中哪些城市等级提升了? 城市什么增加了?
图中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 城市什么增加了?
[思考]:1.用“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内容来说明城市化的含义。
2.乡村的人口为什么大量向城市迁移?主要的动力有哪些?
[答]:1.对一个城市而言,城市化就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对一个地区而言,城市化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2.略。(提示:① 图2.18中 ②引导学生回顾第一章的问题研究中的部分内容,即 分析促使这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评价]: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城市化的含义,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还学会了知识迁移和应用。
阅读 第二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水平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城市化给人们带来哪些影响?
[讨论]:为什么不能用城市人口数量多少或其占地面积大小来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问]:城市化是什么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工业革命)
读 图2.20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问]: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进程的速度如何?分析各个阶段有可能产生哪些问题?
(读图提示: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曲线的形状,各阶段的名称。)
读 图2.19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1800~2000年)并阅读 世界城市化浪潮
(读图提示: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图中的图例。)
[问]:1.两类国家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2.1950年前后,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差异?
3. 两类国家城市化分别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哪个阶段?
4.简单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答案如下表格)
5.不同时间段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主要受哪个地区城市化影响较大?(读世界城市化的浪潮:先后顺序是欧洲、北美、发展中国家)
读 、图2.21,完成 活动1、2、3题
[评价]:①巩固并验证图2.1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性特征
②说明同类国家内部也是有差异的
阅读案例4和图2.27,完成下列内容。
[问]:1.详细分析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时间、特点以及产生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图2.20,完成 活动题。
[迁移拓展]:将图2.22、图2.23和图2.24转化下图:
⑴上图t1至t4的过程中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① ② ③
⑵ 此过程为 。
2.阅读图2.27
[分析]:我国城市化特点,包括起步时间、进程速度、所处阶段、三个不同阶段进程速度不同的原因。
[补充]:多媒体展示我国1960年至1980年的一些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中段进程特点的原因。
[内容调整及评价]:世界城市化进程是本节重点内容之一。(一)本人将有关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即①将图2.20“城市化进程示意”调到图2.19“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之前学习;②将图2.27“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调到案例4后面学习,分析我国的城市化特点;③将 活动放在 “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后学习。(二)评价:调整后的思路很清晰且完整,成为总体 分类 个例,这样就使得学习的内容特别是读图分析逐步地深入、细化。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首先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S”形曲线图,分析各个阶段城市化水平及进程特点,并分析有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然后展示图2.19,主要分析两类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特点,完成 读图思考;其次,读图2.21,分析5个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图2.21是图2.19的延续,想说明的是同类国家中也有不同之处,但它们之间仍存在许多共性,如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时间早、目前都处在后期阶段、未来发展趋势较缓慢等等;最后,再学习个例,即发达国家中的代表国英国和发展中国家中的中国城市化具体情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回忆]:地理环境要素包含哪些?
[思考]: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产生哪些影响?
[提示]:阅读图2.25,联系必修1中的水循环、“热岛效应”等有关内容回答此问题。
主要是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开始,继而对生物、土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气候等产生影响。
读 图2.26,完成下面的表格:
污染类型 来源 危害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固体垃圾污染
光污染
[补充]:我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南京市区,而南京是特大城市,他们对灯火通明的夜晚都有深刻的体会,他们都体会过光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而对过多过亮的光带来的危害则很少认真地思考过,且光污染给都市人们和其他生物和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我在这儿给同学们补充光污染,目的是提醒他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要理解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要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外,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还可能会产生新的污染物。还培养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世界。
[思考]: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发展生态城市,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起来。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活动]:课文中引入生态城市概念,那么紧接着就学习并完成P38活动,引导学生对这三种城市绿地系统模式进行评价。并通过案例5说明生态城市的建设以及对城市的有利影响。
[教师提示]:从绿地对城市小环境气候的调节作用和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两方面来评价。
最后再完成读 图2.27,完成 活动题1、2、3三个小题。
[补充]:多媒体显示资料:我国对大、中、小等各级城市发展的政策和策略。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 活动题3。
[调整及评价]:将 的活动题调整到后面学习,①是因为保证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容的完整性,即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②是为完成 活动题3提供了依据。
[归纳总结]: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如下
[作业]:填图册。
[教学建议]:①我认为此第3题应放给学生讨论,结论可以有多个。“未来”也可以是从1985年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可。②课本中读图的内容应选择在曲线变化明显处。
㈢ 活动题第3题答案,我认为应突出中国的具体措施,如严格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等。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表现二、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加快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差异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三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共32张PPT)
自主学案
●●●●●●●●
概念: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
农村地域转
地域,农
表现
的集中过程

集中,结果
是城市人口总量及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
城镇数量
城镇密度
城镇规模
)地域的转化过程:城市建

也发展
城市用地功能进一步
发生较大变
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
转变。伴随经济结构的变
也区城市化水
4.本质:经济结构

果;第二、第三产

城市
的本质内
探究在线
(1)城市化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 其主要标志
)社会经
发展如何推动城
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家的城市
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发
家城市化伴随
行,城市化水平
速度减慢
出现了
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
速度快,方
城市迁移为
大城市现象特别明显:表现
迅速发展


带、北美
城市

城市带、英国
城市带、欧洲
城市带及中国
城市带
探究在线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都低吗
)城市郊区化与逆城市化有何不同
城市环境问题:表现
垃圾污染等,加速
和物种减
城市交
表现
交通事
城市住宅问题:发展
表现
在贫民窟和棚户区;发达国家表现为城市中心区
太多,穷人集
成贫民窟,市中心区逐渐
4.城市社会问题:表现
和社会争端
探究在线3
“城市病” 城市化对
课前自测
1.城市化的具体反映不包括()
A.人口的集中过程
B.地域的转换过程
C.经济结构的变化
D.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
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
A.①和
①和
C.②和
D.③和

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不正确
A.城市化进程加快
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发展中国
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D.出现了巨大的城市
4.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为强
方是
A.城市
C.牧区
D.林区
城市化问题产

城市设施很不完善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管
理水平
城市规模

D.③④4
名师开讲
●●●●●●●●●●
市化的概
简单的说城市化就是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过程,可
将这种变化过程概括为图
所示的城市化模型
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也域类型的
结构的

惯的变化、价值观的变化
化过<城市
城市化模
指标
理将
界通常用以下的
要变化作为衡量城市

断从农

城市集中
域的转换,即农业用地转化为
城市建设用地
济结构
!结构由第
向第
市水


城市

城市化水
城市人口数
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