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水的运动》(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2《水的运动》(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6-25 11:33:00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2.2 水的运动第一课时 水循环
一、学习目标:
学会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二、教学重点: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意义三、教学难点: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四、教学方式:动画演示法、探究式五、教学流程
课标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导入:]教师播放课前所做《模拟水循环》的实验视频资料。提出问题:这个实验展示了水的什么现象?动力从何而来? [归纳讲述:]水循环的内因和外因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问题:李白的《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海不复回.从地理学的角度思考这句话的正误?动画演示1:海陆间循环的过程[小结:]此水循环类型称为海陆间循环动画演示2:海上内循环的过程[小结:]此水循环类型为海上内循环动画演示3:陆地内循环的过程[小结:]此水循环类型为内陆循环 思考学生观察,依次说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回答: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海水。学生观察,依次说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回答:海洋蒸发—降水学生观察,依次说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回答: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问题引领学会观察地理现象;能够运用地理术语表述地理现象
问题回放:《将进酒》从地理学的角度思考这句话的正误? 思考、回答 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引导完成绘图展示、点评、归纳、总结绘图方法。 在《水循环》的空白图中绘制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学会绘制地理图表。
承转: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思考
展示图片:1、教材 图2-2-3自然界的水循环图提问:水循环对哪些地理要素产生影响?有何意义?2、地球上四大圈层的相关图片教师讲解:水循环和其他圈层的关系[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调节全球水、热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塑造地表形态 思考、回答 理解水循环的意义开拓思维
承转:水循环对地理要素产生影响,那么,人类活动会不会对水循环产生影响呢? 思考 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通过探究活动,结合生活实例,讨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分组组织学生探究,举例说明:人类能对水循环施加影响吗?能对哪一环节施加影响?利、弊?如何正确利用水资源? 分组交流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 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进而初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教师总结 反馈练习 诊断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二节 水的运动第二课时洋流一、学习目标:1、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2、运用实例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输送、沿岸气候、渔场分布、海洋污染及交通等方面的影响。3、初步形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性观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二、教学重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教学方式:启发讲授式为主,辅之小组合作学习五、教学流程:
课程标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指导阅读课本第“失而复得的旅游鞋”提问:旅游鞋为什么失而复得? 阅读资料,讨论回答问题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出海水的运动——洋流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讲授新课:解释洋流概念 落实课本 洋流概念 落实概念
指导读图:课本 图2.2世界洋流分布图读图名、图例认识寒流、暖流分组,提出任务:归纳洋流分布规律 说图名、图例根据洋流流向判断寒流、暖流小组活动:分三组,观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洋流分布规律,并在世界海陆分布空白图上完成该大洋的洋流运动示意图,归纳分布规律。 学会阅读地理分布图,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提问:影响洋流流向的因素有哪些?提示联系旧知。 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指导读图:课本 图2-2-5, 读图,建立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的认识 培养学生由具体到一般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承转:洋流不仅可以让旅游鞋“失而复得”,还对气候、海洋生物资源、航海、污染物扩散等产生影响。
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叠加“秘鲁荒漠景观”“摩尔曼斯克港景观”图 读图分析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 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指导读图:课本 图2-2-8,图2-2-9,世界洋流分布图 读图思考渔场分布和洋流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认识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提供资料:哥伦布两次航海航线及所用时间提问:为什么两次航行所用时间不同? 阅读资料思考回答 阅读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看图2-2-7提问:韩国油轮在此破损泄漏石油,会产生什么影响? 思考回答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 12
海浪
潮汐
洋流
海水运动形式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共39张PPT)
第二节 水的运动
最近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西侧发现许多海龟,搭洋流便车全程搭乘到达塔斯马尼亚岛西部。这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连续沿海洋流。这条洋流长约5 500 km,沿着澳洲西部和南部海岸流动,为那些像海龟之类的温水动物提供到达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南部的免费旅行。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认识循环的地理意义。
2.理解洋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一、水循环
1.分类
2.水循环的环节:蒸发、 、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和植物的蒸腾作用等。
3.成因
(1)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下的三态变化。
(2)外因: 和水的重力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
水汽输送
太阳辐射
4.意义
(1)联系大气圈、 、岩石圈和生物圈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送与转换。
(2)促进自然界的发展演化,调节 和热量的地区分布。
(3)形成统一的水资源系统,使水资源得以 并能持续利用。
水圈
水分
更新
二、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
1.定义:海洋表层海水大规模的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地运动。
2.主要动力:     
3.分类
(1)按性质
盛行风
4.分布
太平洋 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I千岛寒流
大西洋 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P本格拉寒流
印度洋 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
5.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在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场,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和北海渔场。
(3)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同时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4)对航海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时间,缩短运转周期,节约燃料,减少事故;逆洋流航行航速减慢,耗费时间和燃料。
水循环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由图分析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哪四大圈层?
(2)由图分析在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人类可施加影响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3)“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要点1
要点2
要点3
[读图观察]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读图分析]地表径流。
[读图归纳]黄河流域降水补给是主要方式。陆地上水资源主要通过海陆间循环得到不断的补充和更新。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和      。
(2)人类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    环节,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
【解析】  依据水循环环节,蒸发和降水是各大循环均有的环节。地表径流环节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人类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的时间分配;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分配。丁环节为地下径流,通过植树造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可以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水下渗,从而增加地下径流量。
【答案】 (1)蒸发 降水
(2)地表径流 跨地区调水;修建水库等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河水污染现状;河水自然净化的过程(河水的补给与排泄);影响河水自然净化的因素;本地天气变化的规律与河水水位变化等(写出两点即可)。
1.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1)~(2)题。(双项选择)
(1)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
A.用水量大      B.降水丰富
C.干旱少雨     D.污染严重
(2)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节约用水      B.国内跨流域调水
C.人工降水      D.循环用水
【解析】 (1)根据“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不足的状况,收集雨水和地表径流”可知,该国用水量大,降水丰富;淡水资源不足是因为该岛国面积小,降水后地表径流很快流入海洋,所以要收集雨水和地表径流,改变淡水不足的状况。(2)该岛国面积小,人工降雨不能完全解决淡水不足的问题;该岛国河流少,流程短,跨流域调水也不行;合理的措施是节约用水与循环用水。
【答案】 (1)AB (2)AD
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
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向如何?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流向是怎样的?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流向是怎样的?东西两侧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
(3)据图分析北太平洋暖流与南半球西风漂流成因是否相同?性质是否相同?
要点1
要点2
要点3
[读图说明]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相反。
[读图分析]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为暖流,西为寒流。
[对比分析]两者都是由西风吹拂而成,但性质不同。
下图所示区域在28°S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L的流动方向。
(2)在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L的等温线,分别标注T1和T2,其温度关系为T1>T2,以示意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简述洋流L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及读图分析判断和绘图的能力,由题目可知:①图示区域为南半球副热带海域;②L洋流位于大洋的东岸或大陆的西岸附近,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依据图示信息,结合洋流的分布规律,准确判断该洋流的性质及流向。
【答案】 (1)、(2)如下图所示
(3)降温减湿。
2.下图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部分,单位:×0.484 W/m2)。读图,回答(1)~(2)题。
(1)对甲、乙两区域数值范围的判断,正确的是(  )
A.50<甲<100       B.100<甲<150
C.150<乙<200       D.200<乙<250
(2)甲、乙两区域数值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A.流经两区域洋流性质的差异
B.两区域降水量的差异
C.两区域纬度位置的差异
D.两区域大气环流的差异
【解析】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甲区域数值应小于50,排除AB选项;乙区域数值应介于200和250之间,即200<乙<250,排除C选项,正确选项为D。甲、乙两区域数值差异的原因应是甲区域位于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地,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乙区域位于墨西哥湾暖流流经地,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答案】 (1)D (2)A
1.水循环的三种类型的领域、环节的比较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特点。如修水库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分配,跨流域调水,调节径流量的空间分布。在实际生活中,人类活动(如水利措施和农林措施)对水循环可产生如下有利影响:
(1)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
(2)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加。
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是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3.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系统的区别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区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如下图甲图)。夏季,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南赤道暖流和索马里寒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如下图乙图)。
4.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解读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如下图所示)
全球洋流与气压带、风带相关模式图
5.寒暖流的判读方法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甲图;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减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乙图。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
(3)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为洋流的流向。
6.洋流的地理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影响 举例


①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②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①西欧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摩尔曼斯克成为不冻港、巴伦支海成为俄罗斯海军基地与北大西洋暖流密切相关
②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墨西哥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受流经当地的暖流影响显著;北非撒哈拉沙漠直逼海岸、北美西南太平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受流经当地的寒流影响显著
海洋生物
①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
②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上升流渔场” ①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
②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
③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④舟山渔场:台湾暖流与黄海冷水团交汇处
⑤秘鲁渔场:上升流(秘鲁寒流)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2002年11月19日,“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附近海域沉没,泄漏出大量原油,数百千米海岸受到污染。西班牙附近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暖流使原油向北扩散,加快了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使法国海域受到污染
海洋航行
顺流加速(节约时间、节约燃料)、逆流减速
①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的,共花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的,结果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17天

②明代郑和下西洋出发时选在冬季,返回时选在夏季。原因:冬季借助冬季风和南下沿岸流,在北印度洋借助东北季风洋流;夏季借助北印度洋西南季风洋流和西南季风,在太平洋借助夏季风和台湾暖流
1.陆上内循环只发生在内流区域,海洋只有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是指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的循环,它既发生在内流区域也发生在外流区域。外流区域既有陆上内循环也有海陆间循环。海洋既有海上内循环,又有海陆间循环。
2.“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这应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辩证地认识: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定意义上讲,水资源是可更新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缺水或水质性缺水,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高
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不在同一纬度的海区,寒暖流的水温不能比较高低。
4.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定是暖流
从低纬流向高纬,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是暖流。如果洋流只是从低纬流向高纬,还不一定是暖流,例如索马里寒流(夏季)由于受上升流的影响,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仍然是寒流。
5.南、北半球中纬度(南北纬40°~60°)西风漂流均为寒流
实际上北半球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因为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分别称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由于均从大洋低纬流向高纬,故为暖流。而南半球西风漂流横亘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围绕南极大陆自西向东绕一周,而南极大陆冰雪覆盖,气温极低,必然影响周围水域的海水温度,同时,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冰舌形成的海洋上的冰山融化时吸热降温,再加上南极大陆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也造成海水的降温,所以南半球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而且是世界最大的洋流。
一、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箭头是(  )
A.a、b、c、d      B.b、c、h、e
C.d、e、f、g       D.e、f、g、h
2.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活动主要是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
A.a           B.b
C.c           D.d
【解析】 海陆间循环的参与环节主要有蒸发(a)、水汽输送(b)、降水(c)、下渗、地表径流(d)、地下径流(e)等环节组成。水循环主要是由水汽输送和陆地上径流输送实现的。目前人类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可以施加某些影响。
【答案】 1.A 2.D
据某报2009年7月22日报道:英国一男子戴维的居住地与工作地为英国西部沿海的两个不同城市。由于受够了堵车,戴维近日来采用在海面上依靠顺风冲浪的方式上班,这比他乘车快10分钟左右,但下班只能乘车回家。据此回答3~4题。
3.“近日来”,戴维冲浪所借助的风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难度较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纬度介于50°N~60°N之间,终年受西南风影响,因此排除B、C。由于此时是2009年7月22日,因此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移动并越过30°N纬线。
【答案】 D
4.该地沿岸流径的洋流是(  )
A.东格陵兰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加那利寒流       D.墨西哥湾暖流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情况,难度较低。由于该地位于英国西部沿海,因此流经的洋流应为北大西洋暖流;东格陵兰寒流主要流经格陵兰岛东部海区;墨西哥湾暖流主要流经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加那利寒流主要流经非洲西部沿海地区。
【答案】 B
二、综合题
5.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直线上画出箭头,
表示水循环路径。
(2)补画图中缺少的两个水
循环重要环节,并注明名称。其中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     。
(3)水循环的原动力是          。
(4)用①②③④标出对人类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的
各环节。该水循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
在此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可以直接控制的
环节是        。
【解析】 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右图所示:
解题的关键在于了解海陆间水循环的4个环节及方向。
【答案】 (1)为逆时针,标注略
(2)两个循环为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画图略 海上内循环
(3)太阳辐射能
(4)标注略 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地表径流第二章 第二节 水的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并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  )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山地
2.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
A.海陆间循环        B.内陆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以上都不是
【解析】 从该图的水系形状可以看出,这儿为向心状水系,因此它多分布在盆地地区。这种水系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因此从水循环角度看,它多属于内陆循环。
【答案】 1.C         2.B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读图并完成3~4题。
3.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
①减缓城市涝灾 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
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解析】 题中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能够缓解城市的缺水状况。这种模式一般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涝灾不多见。缺水地区谈不上水生态。
【答案】 B
4.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
A.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下渗
B.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径流
C.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发
D.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腾
【解析】 右图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下渗。
【答案】 A
读下图,完成5~6题。
5.若上图表示某一尺度的水循环示意图,则该尺度的水循环类型是(  )
A.陆地内循环         B.海陆间大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海—气间的水循环
6.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的海域在(  )
A.低纬            B.中纬
C.高纬            D.全球海域没有差别
【解析】 图中显示的是海洋表面与海洋上空的水循环;低纬海域蒸发量大,为大气提供水汽多。
【答案】 5.C 6.A
近年来大西洋上生成的飓风频繁袭击美国。下图为某科研机构为研究大西洋上的飓风而绘制的大西洋部分海区年平均逐日由海洋输往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单位:W/m2)。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A海区的值可能是(  )
A.230              B.180
C.110             D.90
8.导致上题所示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地热             B.洋流
C.太阳辐射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 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判断A处的数值大于100而小于125。世界上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流经A海区,暖流具有增温作用,故A海区输出的热量相对较多。
【答案】 7.C      8.B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10.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A.地下水补给湖水     B.跨流域调水
C.水库 D.海陆间大循环
【解析】 受库区的调节作用,冬季库区处气温比周围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加;夏季库区处气温比周围低,气流下沉,降水比周围要减少。故C说法错误。海水淡化工厂补充了陆地上淡水资源的不足,其作用类似于海陆间大循环。
【答案】 9.C 10.D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11~13题。
11.
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 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1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1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解析】 地球表面任何一地,低空气压总比对应的高空气压高。相对G处F处为高空,所以B选项正确。低空气温一般情况下比对应的高空气温高,A选项错误;图示大气环流模式没特指三圈环流(低、中、高纬环流模式)中的哪一个环流圈,所以不能确定气流②的运动方向,C选项有误;E处应在对流层范围之内,其最大高度不应超过赤道地区对流层的厚度(17~18 km),D选项错误。
环节①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陆地上空的大气降水,它是地表淡水资源重要的补给水源之一;环节②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③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海洋水蒸发,它可使海洋水浓缩而造成盐度升高;环节④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由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它的运动距离受下垫面因素中的地形、地势的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热量和水分。
图示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则①为暖流,它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②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③为寒流,它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④为南赤道暖流。
【答案】 11.B 12.A 13.B
二、综合题
14.读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代表的是下列渔场中的(  )
A.北海道渔场 B.秘鲁渔场
C.北海渔场 D.纽芬兰渔场
(2)图中A海区等温线比B海区等温线稠密,说明A海区海水的温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方向凸出,原因是甲处受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在乙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方向凸出,原因是乙处受____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
(4)试分析洋流对甲、乙两海区沿岸气候的影响。
(5)若A海区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不利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温线的判断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所学知识不难回答。
【答案】 (1)D (2)南北温差大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3)南 加那利寒流 北 北大西洋暖流
(4)①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5)加快污染海区海水的净化 扩大污染的范围
15.实验原理分析。
步骤一 如下图所示,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 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 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观测结果 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
(1)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
(2)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    和    的交换。
(3)对于沙子而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        。
(4)假如该实验模拟发生在黄土高原上地表水土流失景观的形成过程,填入字母完成下表:
A:表土流失,肥力下降B:植被退化C:蒸发加剧,趋于干旱D:植被消失E:土壤侵蚀F:气候变化
水土流失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环节及意义。从实验的现象看,该实验主要描述了水分从水盆到大气最后又通过冷却回到地面的过程,类似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石块起到了冷却的作用;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
【答案】 (1)水循环现象;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
(2)物质 能量(热量 水分)
(3)外力作用
(4)左栏自上而下依次是:BCF 右栏自上而下依次是:EAD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水的运动
注意事项:1.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一、单选题( 小题,每小题 分)
1.下列关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流量变化与地形变化相一致 ②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蓄作用
③气温变化会影响陆地水的补给 ④内陆循环是陆地水的重要来源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圜道》)这段文字主要涉及
A.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
B.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
C.水循环的降水和蒸发环节
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
3.1989年3月,装载近19万m3 原油的油轮,在阿拉斯加州沿海触礁,导致大面积的油膜污染,在洋流的作用下,油膜将首先向下列哪个海域扩散
A. 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 B. 北冰洋海域
C. 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 D. 白令海峡
4.“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B.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扰乱了常规海流与气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5.秘鲁是世界上比较干旱的国家之一,为了获得更多的水资源,该国利用多雾的自然特点致力于发展“雾中取水”的新技术。据此回答该国沿岸海域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渔场,其成因是
A.寒暖流交汇 B.密度流的作用
C.盛行上升流 D.潮汐的作用
6.读下图,回答
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①河水含水增加 ②河道淤浅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具有巨大影响的洋流是
A.北大西洋暖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日本暖流 D.东澳大利亚暖流
8.读图“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示季节为冬季,甲为承压水
B.图示季节为春季,甲为冰雪融水
C.图示季节为夏季,甲为雨水
D.图示季节为夏季,甲为潜水
9.读北京—天津地形及地下水位剖面图,回答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地下水为潜水 B.图示地下水为承压水
C.具有一个承压水面 D.图示滨海地区海水入侵严重
10.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河流堆积物,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正确表示南半球河流自西向东流的是
11.读“松花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
松花江水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陆间循环 B.海洋循环 C.陆地循环 D.内流区循环
12.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海陆间循环的是
A.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汇入黄河上游 B.新疆罗布泊的湖水蒸发
C.天山汇入南疆的冰雪融水 D.新疆的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农田
13.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于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活和生产之用。对雨水的积存,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产生影响
A.径流 B.蒸发 C.降水 D.水汽输送
14.读下图,回答
有关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寒流②为暖流 B.①为暖流②为寒流
C.①②均为暖流 D.①②均为寒流
15.下图的局部洋流模式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是
二、综合题( 小题,每小题 分)
16.读下列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
(1)图中主要受信风影响而形成的洋流有(填代表字母) 、 。
(2)图中主要受西风影响而形成的洋流有(填代表字母) 、 。
(3)在B、E洋流汇合处形成的渔场名称是 ,在I处形成 渔场。
(4)写出以下字母代表的洋流名称:
A ;D ;E ;H ,
17.读 “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图中代表蒸发环节的有 、 ,代表植物蒸腾的是 ,代表路上降水的是 ,代表径流的是 、 。
(2)A、C、F、D、E组成的水循环是 ,该循环中有
等几个环节比较容易受到人类的改变或影响。
(3) 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而划分的三类水循环类型中,水循环过程中水汽量最大的是
循环;能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 循环。
(4) 水循环的存在十分重要,对于陆地有哪些意义呢?

18.读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1)比较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比较图中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
(3)从c到D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简述其理由。
(4)简要说明①、②两地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答案
一、单选题( 小题,每小题 分)
1.B 2.B 3.C 4.C 5.C 6.C 7.A 8.D 9.A 10.B 11.A 12.A 13.A 14.C 15.D
二、综合题( 小题,每小题 分)
16.(1)(填代表字母) A 、 F
(2)(填代表字母) C 、 H
(3) 北海道渔场 秘鲁渔场
(4) 北赤道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千岛寒流 西风漂流
17.(1) A 、 G , H , F , D 、 E
(2) 海陆间循环 蒸发、降水、径流等(两个即可)
(3)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4) 促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塑造地表形态;促进物质转移和能量转换;维持生态平衡等
18.(1)B地降水量多于A地。A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冬季风影响的时间长;且沿岸有寒流经过。B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且受高大山脉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沿岸还有暖流经过。
(2)C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于夏秋季节;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较多。
(3)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基本沿大圆的劣弧,航程较短。
(4)①地为寒、暖流交汇区,给鱼类带来了丰富的饵料。②地为上升流海区,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