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物质构成的主要成分是 ( )
A.氢和氧 B.氧和氦 C.氢和氦 D.氧和氮
2.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 )
A.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C.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 D.太阳表面的磁爆炸
3、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辐射能不仅能量大,而且分布集中
B.太阳辐射能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C.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
D.煤、石油等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
4、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生物的形成 B.大气和水体的运动
C.煤、石油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
5.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的体积 质量 半径 密度均比地球大得多
B.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天体
C.太阳的巨大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D.地球表面的化石燃料在形成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6、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杨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7.关于太阳活动的正确叙述是 ( )
A.主要类型是太阳黑子和太阳风
B.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C.太阳黑子多的时候,通常耀斑也多,但它们出现的地方不一样
D.太阳黑子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耀斑没有周期性
8.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太阳黑子会使地球温度降低
B.耀斑爆发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C.会引起“磁暴”,罗盘指针坏掉
D.耀斑将大量能量发射至地球,引起地球上大面积干旱
9、公元前28年,曾有记载:“三月巳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 B.色球 C.日冕 D.大气层之外
10、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A 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B 地面短波通讯受影响
C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
D 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11、下列关于太阳黑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稍低,显得较暗的部分
B、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
C、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最高的部分
D、太阳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的高峰年
12、分别出现在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属于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日珥 D.耀斑和黑子
1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B.大小兴安岭
C.青藏高原 D.东南沿海
14、下列关于太阳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
B.太阳大气稀薄,人们肉眼观测不到
C.太阳大气从外向里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D.太阳大气的变化通常称为太阳活动。
15.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太阳放出的能量中到达地球的很多,成为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
C.太阳能量巨大,很容易被人类直接利用
D.太阳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直接能源
16.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1)A是出现在太阳 层中的太阳活动 。它由于 而发暗黑。
(2)B叫日珥,它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层,该层在图中用字母 表示。
(3)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形式是 ,它发生在 层。
(5)太阳大气中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这些斑块出现在图中的
的 层、射出大量的紫外线、 、 射线以及 。
(6)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 年,世界上许多地区 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活动
周期有一定关系。此外,太阳活动还扰动 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也会使地
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 现象。
17、读“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回答
(1)西藏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多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多选)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
③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④地势高,离太阳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有关我国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四川盆地是太阳能丰富的地区 B: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
C:东部沿海地区太阳能最丰富 D:太阳能分布东南比西北丰富
(3)影响地区间太阳辐射不衡的原因是 和 。
(4)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差异,因而各地获得的 有差异。但是,热量盈余区(如
赤道)温度并没有越来越高,热量亏损区(如两极)温度并没有越来越低,而是保持相对稳定。
这说明热量盈余区与亏损区不断 。其途径主要是靠 和
。
答案
1.C解析: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A
3、B解析:太阳向四面八方辐射能量,到达地球的能量仅占太阳辐射能的22亿分之一。
4、D解析: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大气、水、生物等的活动和变化提供了动力,而火山活动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实际上是地质史上生物遗体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化而来的,而生物则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能。
5.D
6、B
7.B 解析:太阳活动有多种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8.B
9、A
10、B
11、C
12、A
13、C解析:同纬度地区太阳能获得的多少,主要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
14、A
15. A
16.(1)光球,黑子,比周围温度低 (2)色球,C (3)耀斑,C (4)日冕(5)C,无线电波,x射线,高能带电粒子 (6)11,降水量,电离,磁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大气层外部结构及其太阳活动。
17、 (1)B (2)B (3)太阳高度大小、日照时间长短 大气的削弱作用多少。(4)热量 传输热量 大气环境洋流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自主探究空间
★图文情景导入 激发情趣 设疑引思
古有夸父逐日、后羿射日,今有太空探日、航天摄日。为什么古人对太阳既“逐”又“射”?为什么人类从古至今没有停止对太阳的探索?我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太阳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太阳对人类的影响都是有利的吗?
★课前自主研习 基础梳理 思考发现
【基础梳理】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宇宙中对地球生命最重要的天体是太阳,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
2.太阳的物质成分氢和氦,形态气态,表面温度6000开,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和传递能量。
4.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波长范围主要在0.15~4.0微米之间;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波长在0.4~0.76微米之间的可见光区。
5.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光和热,还可转变为其它多种形式的能量,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波浪能、电能等,太阳辐射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②维持着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的活动提供了能量,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外部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我们平时肉眼看到的明亮太阳是其中的光球层。
2.太阳活动及其表现: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类型 黑子 耀斑
位置 光球 色球
概念 光球上暗黑的斑点 色球上很亮的斑块
成因 光球上的漩涡,因温度比周围低而显得暗一些。 太阳大气能量高度集中释放
相互关系 黑子和耀斑出现的时间和对应区域往往具有一致性
周期 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影响地球气候: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具有相关性
(2)影响地球电离层:耀斑爆发发射的强烈电磁波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发生短时中断。
(3)影响地球磁场:①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②高能带电粒子轰击两极地区高层大气,出现极光现象。
【思考发现】
1.地球上哪些部门应特别关注太阳活动预报?
2.若无太阳辐射,地球上哪些现象将会消失?请列举三例。
【绘图创新】
1.绘图总结太阳辐射的概念、能量来源、波长分布、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2.绘图总结太阳活动的类型、分布、周期、对地球的影响。
互动合作课堂
知识点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重难疑点突破 知能精要 学法点拨
1.太阳能量的来源和太阳辐射的概念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和相关资料,获取信息,思考领悟,整理表达。
太阳巨大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内部在高温和高压状态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即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系列的核聚变反应变成1个氦原子核,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核心温度可达1500万开,表面温度约6000开。
太阳辐射的概念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叫太阳辐射。
【拓展】电磁波概念和种类: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递能量。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都是电磁波。它们的波长不同,特性和作用也有很多不同。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秒。
【歌诀记忆】太阳气球氢和氦,表面温度6000开,太阳辐射能量多,释放形式电磁波。
2.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及其能量分布
【图表转换】观察图1—2—2,读取、分析并表达信息,可转换为表格: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总太阳辐射
波长范围 0.15~0.76微米 0.4~0.76微米 0.76~4.0微米 主要在0.15~4.0微米之间
能量分布 7% 50% 43% 100%
【思维拓展 防误强记】错解:紫外线、红外线是紫色光和红色光。正解:可见光经三棱镜分光后成为一条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组成的光带,其中波长最短的是紫色光,波长最长的是红色光。比紫色光波长更短的在紫色光之外,称紫外线。比红色光波长更长的在红色光之外,称红外线。二者都在可见光之外,所以肉眼不可见。
3. 太阳辐射对地球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学法指导】反复研读课文和图1—2—3,联系自然和人类生产生活实际和以前所学相关知识,发现思考领悟。
(1)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如下图)。
(2)太阳辐射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通过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能量,而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如下图)。
(3)太阳辐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①太阳辐射能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最重要能源。一方面,人们使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暖房、太阳灶和阳光沙滩等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烘干取暖、烧水做饭、阳光沐浴等。另一方面间接利用太阳能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如使用生物能、水能、风能、沼气能等由太阳能转化成的清洁能源,大量使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则是地质时期由生物固定后储存的太阳能。②太阳辐射通过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影响人类。
★图表·案例·探索 互动研讨 应用创新
【读图“思考”空间】1.读课本图1—2—3,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思考:
思考一:①太阳辐射在各纬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②地球表层的自然景观在各纬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两者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回答:①年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随纬度增高而递减(这是因为太阳高度越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多;反之太阳高度越小,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②地球表层的许多自然景观(如地球上的五带、气压带和风带,降水量、植被带、自然带等)都随纬度不同而变化,其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随纬度增高而递减。
思考二:地球表面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为什么是青藏高原?热带沙漠气候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热带雨林气候区为什么丰富?怎样分析各地太阳辐射的分布状况?
回答: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加之晴天多,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导致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少,日照强,而且日照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热带沙漠气候区晴天特别多,日照强,日照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热带雨林气候区阴天多,云层大,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日照弱,日照时间短,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反思归纳】分析各地太阳辐射的分布状况应从各地纬度(太阳高度)、海拔(空气疏密)、天气(阴晴云雾)等几个因素去思考,既要考虑综合影响,又要找出主要原因。
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越大,阳光穿过大气的距离越短,被大气削弱的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则越少。太阳高度越大,光热越集中,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则少。太阳高度的纬度差异是造成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主要原因。
大气透明度 海拔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则越少。
天气 云雾越少、越薄,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则越少。
日照时间 昼长 同一地区,夏季白昼长,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多;冬季则相反。
天气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多;阴天多则相反。
【绘图创新乐园】绘图总结太阳辐射的概念、能量来源、波长及其能量分布、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经典题型导引 活学巧练 知能提升
【例题精讲1】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大约8分多钟即可到达地球
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
D.人类使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量来自地下,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解析: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它以光速度传播,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太阳光约8分钟即可到达地球;太阳的能量是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由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核释放出来的;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大气、水、生物等的活动和变化提供了动力,而地震活动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实际上是地质史上生物遗体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化而来的,而生物则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能。答案:A。
【变式训练1】关于太阳辐射能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太阳辐射能按波长主要分布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区
B.太阳辐射能主要分布于可见光区
C.地表太阳辐射总量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D.地表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值没在赤道地区
知识点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和太阳活动
【学法指导】读图1—2—4、1—2—5、1—2—6,结合实际观察,比较分析、整理表达。
太阳的外部结构 太阳外部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我们平时能够看到的明亮太阳是其中的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日全食时或用特制望远镜、日冕仪才能看到。
太阳活动及其表现 太阳外部大气的变化,甚至是激烈的变化,叫太阳活动。主要类型见下表:
类型 位置 概念 成因 相互关系 周期
黑子 光球 光球上暗黑的斑点 光球上的漩涡,因温度比周围低而显得暗一些。 黑子和耀斑出现的时间和对应区域往往有一致性 约11年
耀斑 色球 色球上很亮的斑块 太阳大气能量高度集中释放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重点)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图1—2—7,1—2—8、1—2—9等相关资料,思考、探究、总结。
太阳活动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现象、人类的生存环境,甚至直接影响人类活动。(1)与气候有一定相关性:黑子活动高峰年诱发地球反常气候频发,一些地区的降水变化周期与黑子的变化周期大致一致。(2)干扰电离层和无线电通信:耀斑爆发发射的强烈电磁波会扰乱地球高空能反射传播无线电信号的电离层,进而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发生短时中断。(3)产生磁暴,影响指南针指南:太阳大气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是指南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4)出现极光:太阳大气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轰击”地球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使空气分子发生电离,使大气发光。
【拓展】其他影响:①耀斑发射的高能粒子会损害航天器的太阳能电池及电子线路,进而损坏航天器和卫星;②超过一定剂量的粒子辐射会损害宇航员及高纬或极区飞机乘客的健康,甚至危害生命;③耀斑引发附加感生电压,破坏供电网络系统。所以航空、航天、通讯、电力等易受太阳活动影响的部门应与太阳预报部门建立密切联系,主动预防来自太阳的“天灾”。
★图表·案例·探索 互动研讨 应用创新
【读图“思考”空间】读图1—2—7美丽的极光,思考回答:什么是极光?极光是怎样产生的?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回答: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常会看到淡绿色、红色、粉红色的光弧或光带,称极光。极光产生的原因:太阳大气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轰击”地球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使空气分子发生电离,导致大气发光。因为太阳大气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上空时,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会分成两股分别“吹”向南北两极上空,才导致极光的产生,所以极光只能出现在极地高纬度地区的上空;由于极光比较暗淡,白天会被阳光淹没,因此极光只有在夜间才能看到,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时,看不到极光。
【“案例”“探索”网页】1.仔细观察课本图1—2—1,思考: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大致为多少?不同地区的年降水量呈现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有什么关系?
点拨:从红色曲线可以看出,邻近两个太阳黑子数量最多年(或最少年)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1年,因而太阳黑子活动呈现周期性变化,且周期为11年。从蓝色为曲线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年降水量的变化也大致呈11年的周期变化。各地年降水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的地区呈正相关,有的地区呈负相关,有的地区有时呈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
2.仔细观察图1—2—8、1—2—9和文字资料,思考:太阳活动与各地旱涝有什么关系?研究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点拨:(1)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旱涝灾害与太阳活动存在相关性,但是,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大气、气候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验证。(2)研究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明确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和气候的影响,有利于发布准确的天气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绘图创新乐园】绘图示意总结太阳活动的类型、分布、周期、对地球的影响
★经典题型导引 活学巧练 知能提升
【例题精讲2.】公元前28年(即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记载中所说的黑气及其产生位置分别是指 ( )
A.耀斑和光球 B.黑子和光球
C.耀斑和色球 D.太阳风和日冕
解析: 太阳光球层上常出现一些黑暗的斑点,叫黑子。黑子实际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答案:B
【变式训练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大气从外向里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B.色球某些区域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即耀斑
C.耀斑爆发时到达地面的可见光增多、紫外线减少
D.太阳活动对人造卫星的运行没有影响
课堂知能小结
★整合要点 构建脑图—强化记忆 激活思维
太阳 成分温度 主要成分氢和氦,表面温度6000K
能量来源 内部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 概念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波长分布 主要波长在0.15~4.0微米之间,可见光区能量占50%
影响 环境 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能量,影响地理环境基本特征
人类 太阳辐射能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最重要能源
地表分布 因素 太阳高度(纬度高 低) 天气(阴 晴) 地势(大气疏 密) 昼长(长 短)
分布 纬度低太阳高辐射强纬度高太阳低辐射弱 晴天辐射强阴天辐射弱 高地气稀辐射强低地气密辐射弱 昼长辐射多昼短辐射少
太 阳 活 动 太阳大气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类型形态 黑子:黑斑点 耀斑:亮斑块 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关联性周期 黑子增强的年份和区域是耀斑、太阳风活动强烈的年份和区域;周期约为11年
影响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干扰电离层:耀斑发射强电磁波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2)产生磁暴: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产生极光:高能带电粒子流“轰击”地球极地高层大气,产生极光 (4)影响气候、航天、发电等
【拓展阅读】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及市场前景
我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统计,每年中国陆地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相当于24000亿t标煤,全国总面积2/3地区年日照时间都超过2000h,西北一些地区更是超过3000h。另一方面,随着当前世界光电技术及其应用材料的飞速发展,光电材料成本成倍下降,光电转换率不断提高,这将大幅度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有: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雨多,在北纬30°~40°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长。
从全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来看,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南部、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山东、辽宁、吉林西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西部以及台湾省的西南部等广大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最大,那里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日照时间长。例如被人们称为“日光城”的拉萨市,1961年至1970年的平均值,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005.7h,相对日照为68%,年平均晴天为108.5天,阴天为98.8天,年平均云量为4.8,太阳总辐射为816kJ/cm2·a,比全国其它省区和同纬度的地区都高。全国以四川和贵州两省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小,其中尤以四川盆地为最,那里雨多、雾多,晴天较少。例如素有“雾都”之称的成都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仅为1152.2h,相对日照为26%,年平均晴天为24.7天,阴天达244.6天,年平均云量高达8.4。其它地区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居中。
课堂巩固达标
◇课堂演练◇
太阳是对地球最重要的天体,完成1~5题。
1、关于太阳的正确叙述是 ( )
①巨大炽热的气体球 ②主要成分是氢和氧
③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④与地球形成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天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 )
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主要源泉,其能量集中于波长在0.15~4.0微米之间的可见光区
B.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
C.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所以这些能源不属于太阳辐射能
D.“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太阳辐射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3.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导致地球上 ( )
A.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B.不同经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C.不同海拔高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获得热量的差异
4.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
B.黑子变化的周期大约是12年
C.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黑子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5.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 )
①引起潮汐现象 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产生“磁暴”现象 ④诱发降水量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读右图,思考回答太阳辐射的有关问题:
(1)太阳辐射指 ,其波长主要在 ~ 微米之间;能量集中在图中
表示的 区,波长在 ~ 微米之间。射入教室内的太阳光属于太阳辐射中的 部分,主要是从太阳外部的 层发出的。
(2)太阳辐射中大约能到达地球的比例只有 分之一。对地球地理环境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 和 ,还可转变为其它多种形式的能量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如 、 等。②维持着地表 ,为地球上的水 、大气 和 的活动提供了 ,影响着地理环境的 特征。太阳辐射能总量在地表大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 。
7.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示意图”,
回答以下问题:
(1)A、B、C三幅图中,能够反映中纬度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相关性的是 。
(2)太阳黑子和年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大约
为 年。
(3)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与黑子相对数之间有
怎样的相关性?
(4)黑子增多时,还会产生哪些太阳活动?对地球和人类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体验高考
(2009年福建高考题)云量是以一是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1~2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基础梳理】
一、1.太阳 1.5 2.氢和氦 气态 6000开 核聚变反应 3.电磁波 放射和传递 4.0.15 4.0 0.4 0.76 可见光 5.光和热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波浪能、电能 太阳辐射能 温度, 基本 运动 生物 能量 循环
二、1.光球 色球 日冕 光球 2.黑子 耀斑 暗黑
很亮 温度比周围低而显得暗一些 能量高度集中释放 时间 区域 3.太阳黑子 极光 无线电通信 磁暴 耀斑
【思考发现】
1.气候、通信、航天、航空、电力等
2.白昼、四季、生物等
【变式训练】1.解析: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区。答案:A。
2解析:A.应为“从里向外”;C.应为“紫外线增多”;D.耀斑发出的强电磁波对人造卫星有一定负面影响。答案:B。
◇课堂演练◇
1.解析:太阳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距离地球最近的天然卫星是月球。答案:C
2.解析:太阳辐射波长主要在0.15~4.0微米之间,可见光区波长在0.4~0.76微米之间;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动力来自于地球内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的太阳能。 答案: D
3.解析: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不同,导致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不同。
答案:A
4.解析:太阳活动有多种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大约11年,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答案:A
5.解析:潮汐现象是由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造成的。 答案:B
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的概念、波长分布及对地球的影响,以及读图识图能力。
答案:(1)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0.15 4.0 B 可见光 可见光 光球(2)
22亿 ①光 热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风能、水能、生物能、波浪能,电能等。②温度 循环 运动 生物 能量 基本 减少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答案:(1)C (2)11 (3)有的地方呈正相关,有的地方呈负相关,有时呈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4)黑子增多时,还会产生耀斑、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强电磁波会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通信、航天等;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高能带电粒子流“轰击”地球极地高层大气,产生极光。
□体验高考
1.【解析】图示信息表明,甲地云量少,乙地云量多,故选B
2.【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确定乙地为我国的西南地区,受地形影响,水汽自南向北深入,故选A。
太阳
太阳辐射
11年 光球 色球 日冕
黑子 耀斑 高能带电粒子流
地
球
太阳
内部
气候
变化
极
光
磁
暴
电离层扰动
名师告诉你
趁热打铁,百炼成钢,请及时完成40分钟课后作业三(1.31)。(共33张PPT)
太 阳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有什么影响
1、什么是太阳辐射
2、太阳辐射的能量有多大
3、为什么太阳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K 。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
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
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这仅仅是太阳辐射总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
你能根据此图计算出每分钟太阳辐射的总能量吗?
太阳辐射
地球
太阳
太阳的能量来源
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变反应,变成1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
太阳内部核反应过程
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
紫 蓝 青 绿 黄 橙 赤
0.4 微米 0.76微米
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读课本P12“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图”: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图
(2)推测一下,除了纬度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3)举例说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对自然景观纬度变化的影响。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苔原带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在不同的纬度带形成不同的植物带
极地
赤道
热量递减
请举出 5个以上的 实例说明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读下图,分析说明我国太阳辐射能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哪三层
2、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什么 它出现在哪能一层 变化周期为多少年
3、什么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显示 它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大气常有变化,甚至是激烈的变化。这些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
太阳结构示意图
黑 子
光 球 层
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通常,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因此,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光球常出现一些暗黑的斑点,叫作黑子。
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黑子精细结构
(由瑞典1米真空太阳塔拍摄)
耀 斑
色球
耀斑爆发从开始到高潮,大约只需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然而,就在这段时间内,释放出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其中包括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因此,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叫作耀斑。
2003年11月4日的一次强烈耀斑
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SOHO)记录了这次事件
探索:太阳黑子活动与年降水量变化的关系
下图表示北半球三个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变化和太阳黑子的相关性。分析回答:
1.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与黑子相对数之间,有怎样的相关性?
⑴12测站 ;
⑵22测站 ;
⑶36测站 。
2.太阳黑子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大约为 年。
A
C
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太阳的大气层名称是
A ,
B ,
C 。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是 ,其变化的周期为 年,它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②是 ,它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
色球
光球
太阳黑子
11
耀斑
(3) 请用3个以上实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 ;
② ;
。
(4)如何将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
对气候的影响
(如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有相关性)
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产生“磁暴”现象)
加强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
案例:太阳风暴袭击地球
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的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会以每小时300万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有人形象地把太阳风暴比喻为“太阳打喷嚏”。
太阳风暴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通讯设施受损。据报到,2003年10月23日到11月5日,太阳风暴连续多次袭击地球。亚洲、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的短波通信受到干扰,通信设施受损。例如,日本一颗通信卫星信号中断,一颗环境监测卫星已经无法恢复使用。
太阳风与地磁场
案例研究: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
1.试着总结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
2.研究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有什么意义?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设计思想】
以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教材的基础、能力、心理。(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教材分析】
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一是太阳辐射与地球。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范围、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二是太阳活动与地球。着重介绍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课程标准:阐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的影响。
理解:理解太阳辐射的基本规律,太阳活动的特征。
运用: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象和多媒体动画,采用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时空的角度归纳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规律和全球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的特点。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模拟太阳黑子、耀斑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认识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观和科学的态度。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的兴趣,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影象资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太阳辐射影响地球大气运动和水循环;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和磁场的影响。
【教学策略与手段】
1、问题探究式学习策略:
问题探究式学习是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式学习的一种方法,一般这样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新颖性、不确定性、现实性和情趣性。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基本特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合作和创造;关注知识的建构。问题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堂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讨论、分组发言、扮演角色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3、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相关资料,交流讨论,引起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指导学生准备相关材料,收集学生课前搜索资料遇到的问题,通过设置问题解决。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认真准备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操作 问题 探究 效果
导入 通过播放关于太阳概况、太阳活动的有关影象资料。 在太阳表面和内部会有哪些活动现象?促进地球上万物生长、环境演变的动力主要是什么? 使学生初步了解太阳的概况和太阳活动。 学生带着兴趣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太阳辐射的有关信息。播放多媒体课件“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问题:绿色植物的生长、大气运动和洋流的能量主要来自哪里?水和大气的运动如何促进全球热量平衡?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后小组讨论,然后由A、B小组分别派代表陈述。 学生能找出相关信息: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明白:日常生活、生产所用的能源哪些是来自太阳的能量。
指导学生观看“太阳外部大气层结构图”。 问题:太阳的大气层可以分为哪几层?太阳辐射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学生从厚度、温度、亮度、现象、本质等方面来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各层的特点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展示图片“太阳系模式图”。 问题:在银河系二千多亿颗恒星中为什么唯有太阳这颗恒星才那么重要? 学生理解了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最主要源泉。
探究太阳辐射能的利用与农业的关系。观看大棚农业和一般农田的影象资料。 讨论它们在生产条件、生产特点上的差异。讨论学校附近或城市近郊发展大棚农业的可行性。 通过计算,了解太阳辐射能的利用效率与农业生产效率的关系。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指导学生观看“太阳外部大气层结构图”,观看阅读材料“太阳黑子”。 问题:太阳活动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别发生在哪几层,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通过读图和数据资料回答。 归纳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对地球的影响。
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问题:宇航员为什么穿着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多层宇航服? 学生阅读教材、材料后小组讨论,然后由C小组派代表陈述。 得出:星际空间中,每当耀斑爆发就会释放出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再加上宇航员主要是为了防止辐射。
收集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资料(或教师提供有关资料)。 问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 得出: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产生磁暴等。
小结 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概述本课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承前启后。 自由发言。 学生能够大胆发言,并能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并能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各种问题。
学生小结:假设没有“后羿射日”,太阳系中有10颗太阳,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假设后羿将10颗太阳全部射下,那地球又会变成什么样了?
课堂练习及课后建议 展示课堂练习(选择题)。(分层练习:其中5小题为基础题,3小题为中等题,2小题为能力题)。 思考并作答。
课后查找网上资料。
【板书设计】:
一、 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 大气运动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水循环
生产、生活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黑子
1、太阳活动 耀斑
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地球气候变化等
耀斑、太阳风→磁暴、短时通讯干扰等
备课资料
太阳能资源
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能资源,不仅包括直接投射到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而且包括所有矿物燃料能、水能、风能、海洋能、潮汐能等间接的太阳能资源,还应包括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下来的能量,即生物质能。严格地说,除了地热能和原子核能以外,地球上的所有其他能源全部来自太阳能。这也称为“广义太阳能”,以便与仅指太阳辐射能的“狭义太阳能”相区别。
与常规能源相比较,太阳能资源的优点很多,概括起来为以下四个方面:能量巨大,时间长久,分布普遍,清洁安全。
面对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人们渴望用可再生能源来代替资源有限、污染环境的常规能源。研究和实践表明,太阳能是资源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它分布广泛,可再生,不污染环境,是国际公认的理想替代能源。在长期能源战略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成为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世界能源舞台的主角。它在太阳能热发电、风力发电、海洋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许多可再生能源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鼓励太阳能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