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4课 洋务运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4课 洋务运动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8 11:5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时空观念: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认识洋务运动立足时空观念分析其在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史料实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依据材料和教材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释: 通过历史材料的分析,使学生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统治。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家国情怀: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早期近代化探索的艰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历史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了解近代新
式海陆军的建立。
2.客观地分析、评价洋务运动的作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正确认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开
始,树立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了解我国海军的发展,知道海军力量对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二、新课讲解
模块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派的出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 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代表人物:
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洋务运动: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简介:
他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名王重臣,洋务运动的首领,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简介:
他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其一生中参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汉族。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张之洞(1837-1909),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今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前身)等。 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模块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洋务企业的特点:
1.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系列军事工业,以官办为主要形式。这类企业技术和设备依赖外国,带有很强的封建性。
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
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批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
创办的民用企业多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对比军事企业与民用企业
3.兴办教育:
①原因:发展洋务的需要。
②措施: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洋务派创办著名新式学堂
模块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建立新式陆军:
(1)开始时间: 19世纪60年代。
(2)措施: 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3)影响: 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2.筹建新式海军
(1)背景:19世纪70年代,中国的东南海疆也受到列强的严重威胁;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2)成果:到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3)设立机构: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3. 加强西北塞防:
(1)背景: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
(2)概况: 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3)结果:成功收复新疆,但俄国仍通过条约割占了部分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模块四、 洋务运动的结局与认识
1.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2.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1)历史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进步性: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人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小组合作探究
建议将此活动设计打印出来,让学生课上或课下完成。
三、板书设计
四、课堂练
1.在危机之下,他们作出了挽救危局的尝试,从“自强”到“求富”,口号背后的实质仍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力图扶持将倾的封建制度大厦,但最终宣告破产。“他们”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
A.左宗棠 B.李鸿章
C.奕诉 D.张之洞
2.奕诉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项,属于他们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3.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维护清朝统治
C.“自强”“求富” D.变法维新
4.下面趣味知识卡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中,错误的信息是(  )
运动背景: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运动目的: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运动口号:“自强”“求富”。
运动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A.运动背景  B.运动目的
C.运动口号  D.运动地位
5.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最早创建的几支海军是(  )
①南洋 ②北洋 ③西洋 ④福建 ⑤广东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⑤
6. 2020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1周年纪念日。回顾历史,我国近代新式海军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当时规模最大的海军是( )
A.南洋舰队 B.北洋舰队
C.福建舰队 D.广东舰队
7.曾国藩说:“今幼童登舟远赴,修习洋夷格致之学,实为我朝制器之必须。练兵以制器为要,制器以人才为先。”关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材料反映了历史事件发生在康乾盛世时期
B.这一事件客观上延缓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材料强调的观点是创办军事工业必须培养人才
D.这一事件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化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材料二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位同学对洋务运动的看法,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答案:1.C 2.D 3.B 4.A 5.D 6.B 7.C
答: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虽然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洋务运动 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