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二章复习
等温线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
1.等温线图判读的要点
(1)判断气温值: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数值按“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法则读数。
(2)判断南北半球:温度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3)判断温差大小: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水平差异大;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水平差异小。
(4)判断气温高低: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温度比同纬度地区高;向低纬度凸出,温度比同纬度地区低。
(5)分析影响因素:若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若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边缘大致平行,则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显著;若海洋中的等温线发生弯曲,则表明受到寒暖流的影响显著。
2.等压线图的判读
(1)判断气压高低状况: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可判断为高气压;反之为低气压。
(2)判断风向:在同一水平面上,一般大气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注意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相邻的等压线),同时,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在北半球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不偏转。
(3)判断风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在不同地图中,如果图幅、等压距都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则风力越大;如果图幅、比例尺、等压距都不同,则取单位距离气压差值对比,单位距离气压差值越大,风力就越大。
(4)根据风向判读位置与等压线特征:①根据风向确定南北半球:相对于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②根据风向确定等压线值的大小: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一般情况下顺着风向等压线的值越来越小。③根据风向确定近地面与高空:在近地面,由于摩擦力的存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并且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高空,由于摩擦力很小,风向基本上与等压线平行。这样从近地面向高空,风向将越来越与等压线平行。④根据风向确定高低气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位于观察者的右后方,“即顺着风向走,高压在右手”;在南半球,高压则处于观察者的左后方,即“顺着风向走,高压在左手”。
(5)根据封闭等压线判断天气状况:低气压中心因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高气压中心因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等压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为低压槽;等压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为高压脊。在槽部,因两侧气流辐合,往往形成锋面,产生阴雨天气;在脊部因气流辐散,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6)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判断锋面性质:气旋是大型的空气旋涡。在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气旋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在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方向流动,锋面的前方是冷锋云系,后方是暖锋云系。
(7)根据大气活动中心判断季节变化:同一纬度地区,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大陆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大陆形成冷高压,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的结果。这种差异在北半球表现尤为明显。如亚欧大陆上出现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则为北半球夏季;如出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则为北半球冬季。
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如我国地势总体上是西高东低,所以,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而亚洲的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所以河流流向呈放射状,即由中间流向四周。可是有些关于河流流向的试题却没有告诉或直接告诉地势的高低,那如何确定河流的流向呢?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河流在山谷中流动,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从等高线的弯曲处流过来。如:
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潜水位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反映地势的高低,即潜水位线数值大表明地势较高。潜水位线的弯曲可以反映河流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即作任意一条等潜水位线的垂线,且由数值高处指向低处,若垂线箭头指向河流,表明潜水补给河流,反之则河流补给潜水。如: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所以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就较小。如:
4.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城市合理规划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工业区与住宅区的区位,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食品厂等)应位于上游地区;会产生水污染的工厂(如电镀厂、化工厂等)应位于下游地区;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较高处等。
5.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6.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
若要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那这条河一定是著名的或有特色的河流。如我国的长江及其支流、黄河及其支流、珠江及其支流,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雅鲁藏布江、黑龙江、海河、淮河、乌苏里江、怒江、澜沧江等,世界的湄公河、印度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尼罗河、尼日尔河、刚果河、赞比西河、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亚马孙河、墨累河等。
1.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3)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 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 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板块海拔高度相近,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结合上题分析得出该板块类型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边界,阿尔卑斯山脉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日本列岛和落基山脉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形成。此题可用排除法。海陆间水循环做洋流分布和运动与板块构造学说无关。
【答案】 (1)A (2)C (3)C
2.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的过程同属( )
A.② B.③
C.④ 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Ⅰ——① B.Ⅱ——③
C.Ⅲ——⑤ D.⑥——Ⅰ
【解析】 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表,可知②代表重熔作用,③代表岩浆活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玉石和大理岩都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死之后其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然后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 (1)D (2)A
3.“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解析】 从图示可看到河湾处出现凹岸和凸岸。这是由于在河流发育成熟期,由于河流的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的缘故。因为该河地处北半球,右岸冲刷较厉害,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堆积岸,“数家新住处”就应位于地势平坦的堆积岸。该河西岸冲刷较厉害,河流流向应自北向南流。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地势的高低,影响河流的流向。
【答案】 (1)B (2)A
4.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
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 该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这里的等值线为“等有效辐射”线。由图示不难读出,甲、乙两地的有效辐射均介于2 600和2 700之间,丙地小于2 000。从图示有效辐射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地面辐射是指近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传播的过程。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其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组成下垫面物质的比热容、下垫面的海拔高低等,都影响其温度的高低,进而影响地面辐射的强弱。地面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也越强。
【答案】 (1)C (2)B
5.右图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
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
是( )
A.同属暖流 B.同属寒流 C.增温增湿 D.降温减湿
【解析】 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结合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世界洋流及其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答。第(1)题,不考虑地形因素,赤道地区可能终年高温多雨,大陆西岸35°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区,25°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区。1月份,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温和多雨。第(2)题,甲、丁附近为副热带海区东岸,依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应为寒流流径,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
【答案】 (1)AC (2)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