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3.1《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6-25 11:33:00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解析】 第1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识记、气温影响因子的分析和等值线图的识图能力。山东半岛和济南南侧的山地丘陵,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这里地势高,所以气温低于周边地区,成为闭合的等温线。第2题,从图形上可以看出,7月份的等温线和纬度关系不大;人为因素影响气温只存在于局部地区。黄土高原和山东山地丘陵的气温明显偏低,是地势地形影响的结果;山东半岛东端的等温线和海岸大致平行,是海陆热力状况差异的作用。第3题,甲地和黄河口的冬季和夏季气温都相近,故气温年较差小。石家庄附近冬季和夏季温差大,而黄海沿岸的冬季和夏季温差小,故气温年较差大。因为甲乙同样是山地,冬夏季都是低温中心,它们分别和丁、丙的气温年较差都较小。从图形上的等温线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答案】 1.B 2.B 3.B
分析下表,回答4~5题。
地区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甲 大 大 7月 1月
乙 小 小 8月 2月
4.甲、乙两地的位置(  )
A.甲、乙均在北半球
B.甲、乙均在南半球
C.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
D.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5.甲、乙两地气候(  )
A.都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B.都具有明显的大陆性
C.甲具有明显的海洋性,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
D.甲具有明显的大陆性,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解析】 北半球最高气温,陆地出现在7月,海洋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陆地出现在1月,海洋出现在2月,而南半球正好与北半球相反,故两地都在北半球。从甲、乙两地日较差、年较差的大小,以及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即可得出甲大陆性明显,乙海洋性明显。
【答案】 4.A 5.D
下图是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的信息,反映正确的是(  )
A.晴天日平均值约2.4 ℃,最大值约3.7 ℃
B.阴天日平均值约0.9 ℃,最大值约2.4 ℃
C.热岛强度与天气形势有关,云量少,风速小,热岛效应微弱
D.晴天时,热岛效应显著
7.一日中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分别为(  )
A.8∶00前后、12∶00前后
B.10∶00前后、14∶00前后
C.12∶00前后、16∶00前后
D.8∶00前后、16∶00前后
8.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
①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农村 ②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③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④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晴天云量少,风速小,热岛效应强。由于阴天时曲线变化不明显,观察晴天的曲线不难发现两个极值出现的时间。城市热岛强度与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挤、释放大量人为热有关。
【答案】 6.D 7.D 8.B
气候能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随着气温、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逐渐加厚。读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相关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②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10.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9题主要考查温度和湿度对风化作用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风化作用加强,湿度增加,物理风化减弱;所以由②到③化学风化减弱。10题主要考查风化壳的相关内容,结合题目信息可知: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作用加强,风化壳厚度增加,所以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②。
【答案】 9.B 10.B
读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12.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 ℃,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为16~21 ℃,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13.该种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 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
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 D.喜阴喜湿的特点
【解析】 ①地区南部为海洋;②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而气温较高,③地区西海岸受秘鲁寒流影响而温度偏低;该气候可判断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农作物一般具有耐夏季高温干燥的特点。
【答案】 11.A 12.C 13. B
二、综合题
14.读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的强弱与不同纬度地区降水量的多少示意图(两图分别代表不同的年份),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年份,夏季风________月中旬开始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这里最早进入雨季。
(2)从甲图各地降水量的多少可知:该年份我国南北方容易出现________灾害(南涝北旱或南旱北涝)。
(3)对比两图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看出:夏季风势力较强的是________图所示的年份。
【解析】 本题通过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的强弱与降水关系图考查季风环流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分析图表、提取信息的能力。一般年份,5月中旬,夏季风便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这里最早进入雨季;6月中旬,雨带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7月中旬,夏季风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南移;10月,夏季风在大陆上消失,雨带随之消失。当夏季风势力较强的年份,北方洪涝灾害增多;当夏季风势力较弱的年份,北旱南涝。分析甲、乙两图可知:甲图表示夏季风势力较弱的年份,乙图表示夏季风势力较强的年份。
【答案】 (1)5 (2)南涝北旱  (3)乙
15.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地是撒哈拉沙漠地区,自然景观为热带荒漠,②地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什么两地同在回归线附近但景观差异这么明显?
(2)图中②地与③地气候特征的最大差异是(  )
A.气温年较差 B.年内平均气温
C.年内降水分配不均 D.降水集中季节不同
(3)图中③地的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在全球的分布规律如何?
(4)图中④地与⑤地同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在两地的分布却有很大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异同点 主要成因
相同点
不同点
【解析】 (1)②地在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①地在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形成了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由于气候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观差异很大。(2)图中③地在地中海沿岸,属于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与②地气候特征的最大差异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3)考查了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及分布规律。(4)考查了欧洲西部与北美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分布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考查影响两地气候的因素差异。
【答案】 (1)①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形成了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从而出现热带荒漠景观;而②地受季风环流控制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从而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2)D (3)③地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而成,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4)
异同点 主要成因
相同点 大体分布于中纬地带的大陆西岸 常年受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影响
不同点 分布北界的纬度,④地比⑤地高得多;分布区的东西宽度,④地比⑤地宽许多 欧洲中纬度地区平原占优势,且东西向延伸,利于西风的深入;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3.1《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测试(中图版必修1)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
A.各自孤立存在和发展 B.互相联系、制约和渗透
C.有一定的联系但无制约作用 D.某一要素变化不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2. 地球上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大陆,除了因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以外,还以下列因素有关
A.终年盛行下沉气流 B.常年吹极地东风
C.冰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D.受西风漂流的影响
中国南方传统民居多为斜顶、“吊脚楼”,主要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生活习惯 B.建筑习惯 C.气候 D.地形
4.可以改善小气候的人类活动有
A.植树造林 B.围湖造田 C.填海造陆 D.南水北调
5.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各地气候季节交替的主要因子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状况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6.关于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表述正确的是(  )
  A.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较大、年较差较小
  B.南半球海洋性气候的气温最低月是8月
  C.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大气环流不同造成的
  D.北半球大陆性气候最冷月正是其太阳辐射最弱月
7.有关气候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太阳辐射可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 B.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汽来源
  C.大气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现象 D.人类活动只能间接影响气候
8.在下列内容中,能够决定气温分布格局的是
A.洋流分布 B.地面起伏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9. 赤道附近的伊基托斯,各月气温均在25℃以上;南极地区的东方站各月的气温均在0℃
以下,形成气温巨大差异的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起伏 D.地面反射率
10.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的下垫面的因子有
①气团和锋面 ②海洋和陆地 ③气旋和反气旋 ④裸地和植被覆盖地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11.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有
①影响各地的气候 ②调整全球热量和水分交换 ③向大气释放热量 ④改变地表的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12.下列现象主要由纬度因素造成的是
A.欧洲西海岸地区终年湿润的气候 B.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C.近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D.黑龙江冬季漫长寒冷,而海南终年如夏
13. 形成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太阳辐射 B.下垫面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14.形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分布
读“热岛效应”示意图,回答26~28题。
15.“热岛效应”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温室效应
B.臭氧层的破坏
C.城市大量消耗能源释放废热
D.城市水域面积小,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不大
16.很多城市在市区与郊区之间广种花草林木,其主要目的是 ( )
A.避免市区大气污染物污染郊区 B.净化空气、增湿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17.中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不同 B.人类活动不同 C.下垫面性质不同 D.大气环流不同
18.我国长江流域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同纬度的西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则为地中海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气环流不同 B.太阳辐射不同
C.下垫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不同
19..读“气候因子关联示意图”,回答:
(1)把气候、太阳辐射准确填入A、B方框内。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在地表分布不均及其时间变化的结果。
(3)从图示看,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_______和_______。下垫面的差异或变化,将直接导致大气中__________的差异和变化。
(4)从图示看,太阳辐射通过_______和_________影响气候;人类活动既能通过_______和_________影响气候,又能_______影响气候
20.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2)B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自上而下顺序)_ 、
和 。
(3)A图、B图所示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4)当P1地盛行西南风时,P2地的气候特点是 ,流经P2地的主要洋流是

答案:
1. B 2. C
3. C解析:南方的居民为为适应湿热的气候条件,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材、杉木搭建起吊脚楼。房屋的下层不设隔墙,里面作为猪、牛的畜棚或者堆放农具和杂物;上层住人,分客堂和卧室,四周向外伸出挑廊,可供主人在廊里做活和休息。
4.A 5. A
6. D解析: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大;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主要是距海远近不同造成的。
7. D 8. C
9. B解析: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因此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10.D 11. D 12. D 13. B 14. C
15. C解析:城市的热岛效就主要是由大量的热源和缓慢的散热造成的。
16. B 17. C 18. A
19.答案:(1)A:太阳辐射 B:气候(2)太阳辐射 (3)热源 水源 水热状况 (4)大气 下垫面 大气 下垫面 直接
20.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纬度位置及南北跨度,大陆东岸和西岸,洋流(4)温和湿润,秘鲁寒流。分析:从图中所给的经纬度位置来看,A图所示国家是位于中南半岛上的越南,该国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B图所示国家是位于南美洲西岸的的智利,该国使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南北跨度大,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该国气候呈狭长形分布,从北向南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当P1地盛行西南季风时是夏季,P2地位于南半球,是地中海气候,正值冬季,受西风影响,气候特点是温凉湿润。第三单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3.1 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一、学习目标
读图说出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因素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组成及相互关系;2.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因素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难点: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因素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三、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利用图片、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四、教学流程
课标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新课导入】:教师提供典型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组图片。(如,热带沙漠、热带雨林;城市和乡村等)提问:1观察说出两组图片的差异?归纳总结:地理环境的分类。2观察热带沙漠、热带雨林景观图片,有哪些组成要素?教师补充,写板书。展示热带和极地图片,提问: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读图3-1-1,同纬度的大陆东西岸气候差异如此之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从气候类型,环流形势和气候特征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教师启发)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以莫斯科和伦敦为例呈现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变化图。(教师启发)出示《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澳大利亚西海岸和东海岸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思考两地气候类型的差异与所经过的洋流有何关系?(教师点拨)洋流对所经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有着显著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一般地,暖流经过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寒流经过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如: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环境与沿岸的寒流影响密不可分;澳大利亚东海岸湿润的气候与沿岸暖流经过有关。给出济南和泰山的气温变化资料,提问: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因素?(播放地形雨的形成动画,引导学生思考:迎风坡与背风坡的气候有何差异?)(归纳)坡向对气候的影响表现为:迎风坡上升的湿润气流带来降水,而背风坡下沉气流带来干燥的空气。提供材料:南北极气候特征对比 思考,回答。探索两地景观的组成要素看图,思考,归纳分析。学生讨论、探究,并回答。(学生思考)伦敦与莫斯科的气候有何差异?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分析资料,回答问题。学生观看动画思考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地理环境的分类引出影响自然地理景观差异形成的关键因素——气候引出造成气候差异的根本因素——太阳辐射引出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引出下垫面——海陆差异的影响引出下垫面——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引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面反射率等其他因素也对气候产生影响
五、板书设计(共23张PPT)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1册
1、列举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在这些事物中, 哪些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哪些属于人文地理环境?
深圳世界之窗
2、说出以下景观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地理环境?
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气候
水文
土壤
地貌
生物
以红树林为例说说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思考:
什么是地理环境?撒哈拉沙漠和我国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什么存在那么大的差异?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下垫面因素
人类活动
思考:为什么赤道与两极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
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非洲大陆的气候为什么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
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
1、太阳辐射——造成气候差异的基本因素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南寒带
北寒带
赤道
太阳辐射
递减
递减
思考:为什么撒哈拉沙漠地区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2、大气环流——造成气候差异的直接因素
30 N附近 大陆西部 大陆东部
环流形势 终年受副高和信风控制 季风环流
气候特征 终年炎热干旱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气候类型 热带沙漠气候 季风气候
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
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思考:
伦敦与莫斯科的气候有何差异?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全年降水情况
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


较少
较多
3、下垫面因素:
(1)海陆差异的影响


A
B
C
探究:观察图中A、B、C、D三地分别是什么洋
流经过,分别形成什么气候类型,思考洋流对一
地的气候有何影响?
D
3、下垫面因素:
(2)洋流的影响
洋流
寒流
暖流
降温减湿
增温增湿
气候温暖湿润
气候寒冷干燥
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
与沿岸的寒流影响密不可分;伦敦温暖湿润的气候
主要受沿岸的西风和暖流的影响而形成。
3、下垫面因素:
(3)海拔高度影响
山地与原各月气温的比较
思考:泰山与济南的气温相差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地 点
1月
4月
7月
10月
年平均
泰 山 5.9 6.5 5.8 6.5 6.2
济 南 9.0 10.8 10.4 9.9 10.0
3、下垫面因素:
(4)地形坡向影响
迎风坡上升的湿润气流带来降水,
而背风坡下沉气流带来干燥的空气
看动画演示
地形雨的形成.swf
4、人类活动
(1)释放废热
讨论:人类主
要通过哪些途
径向大气释放
废热?
火电厂的废热释放
4、人类活动
(2)改变大气成分
讨论:人类是
怎样改变大气
成分的?这样
会导致气候如
何变化?
工业废气排放
4、人类活动
(3)改变下垫面性质
讨论:人类通
过哪些途径改
变下垫面性质?
这样导致气候
如何变化?
灌溉
砍伐森林
上海的“热岛”效应
思考:
1、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哪些因素导致城市“热岛”
效应?
2、城市热岛效应会产生哪
些影响?
3、利用热力环流的知识画
出城市与郊区的环流图。
市区
郊区
郊区
A
A
郊区
郊区
请用热力环流的知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对环境的 影响,并说说上海市今后的造林重点区应在哪里?
课后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在人类历史中,
气候经过了哪些变化?气候的每一次变
化对地球上的动植物和人类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