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单元测试(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单元测试(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6-25 11:33:49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城市与地理环境
高一地理学段质量检测题(二)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60分)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1~3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3..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I B.I和Ⅱ C.Ⅱ D.Ⅲ
4. 下列城市中,不属于特大城市的是
A. 南京 B.上海 C.海口 D.武汉
5.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工业、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有明显的界线
D.每个功能区内部只具有一种功能
6.关于门槛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门槛人口是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要的人口数
B.门槛人口的大小是划分低级商品和高级商品的依据
C.门槛人口就是企业所拥有的全部人口总数
D.商店只要有人买东西,就不会倒闭,买东西的人口数就是门槛人口数
7.下图表示两类国家不同时期的城市化进程。读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城市化的进程快、水平高
B.发展中国家起步晚,二战后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目前已变慢,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工农业生产持续上升,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D.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减慢主要是因为城市吸收不了太多的劳动力,农业提供不出更多剩余产品来维持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
8.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该过快的原因是
A.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B.城市建设经验不足 C.人口素质不高 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9.某城市计划建设一个化工厂,图中四种布局方案较合理的一种是 ( )
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下面四幅城市布局模式图中,较为合理的是(   ) 
  
.扬州历史上曾经是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后来逐渐萧条的原因是(  )
  A.水源供应不足 B.战争迫使人口迁移 C.政治中心的转移  D.交通条件变化
12..下面几组国家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
  A.阿根廷、墨西哥、法国  B.英国、美国、中国
  C.日本、美国、英国    D.阿根廷、日本、英国
13.下列四组国家中,目前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是(  )
  A.美国、英国  B.美国、日本   C.中国、巴西  D.日本、法国
14.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其原因主要是
A.有充足的水源 B.有便利的水运条件
C.有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 D.有天然的防卫屏障
15.有关气候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大多数城市的分布与气温有关,与降水关系不大
B.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C.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没有大城市分布
D.城市多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16.下列有关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条件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城市都是沿江河湖泊发展起来的
B.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多位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C.平原地区都是城市发展的理想场所
D.河流发源地和入海口的位置都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17. 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市中心地租最高 B.市中心环境较好
C.市中心交通最便利,便于商业区工作人员上下班
D.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
18. 有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环境质量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膨胀而上升 ②许多城市在其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③合理规划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但不利于生产协作 ④绿地面积的多少已成为衡量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标志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9.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特大城市数量
20. 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目前城市化进程比发达国家慢
C.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D.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
二.填空题(共40分)
21.下图是一条横贯某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的景观图,读图分析(共12分)
(1)判断工厂位于城中_______(字母)部分;商店位于城中_______(字母)部分;住宅位于城中_______(字母)部分。
(2)指出功能区类型:A_______功能区;B_______功能区, C_______功能区。
22.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18分)
(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2)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 度 ④ 企业的支付能力,其中主要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
为 __ __区,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___ ______,故租金最 。
(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 __区,因这里靠近市中心,既有利于 ,又方便___ _____。
23.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到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10分)

t1 t2 t3 t 4
城市 郊区
(1) 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a) b) c)
(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
(3)此过程被称为 。
第二章 测试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C A A B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 D C C B D B D C C B
(1)BD C AE (2)住宅 工业 商业
22. (1) C (2) B (3) A 商业区 消费人群 高
(4) 住宅区 上下班 购物
23.(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由孤立城市发出成城市群、城市带。(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3)城市化。第二章 城市与地理环境
高一地理学段质量检测题(二)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60分)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1~3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3..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I B.I和Ⅱ C.Ⅱ D.Ⅲ
4. 下列城市中,不属于特大城市的是
A. 南京 B.上海 C.海口 D.武汉
5.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工业、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有明显的界线
D.每个功能区内部只具有一种功能
6.关于门槛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门槛人口是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要的人口数
B.门槛人口的大小是划分低级商品和高级商品的依据
C.门槛人口就是企业所拥有的全部人口总数
D.商店只要有人买东西,就不会倒闭,买东西的人口数就是门槛人口数
7.下图表示两类国家不同时期的城市化进程。读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城市化的进程快、水平高
B.发展中国家起步晚,二战后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目前已变慢,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工农业生产持续上升,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D.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减慢主要是因为城市吸收不了太多的劳动力,农业提供不出更多剩余产品来维持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
8.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该过快的原因是
A.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B.城市建设经验不足 C.人口素质不高 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9.某城市计划建设一个化工厂,图中四种布局方案较合理的一种是 ( )
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下面四幅城市布局模式图中,较为合理的是(   ) 
  
.扬州历史上曾经是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后来逐渐萧条的原因是(  )
  A.水源供应不足 B.战争迫使人口迁移 C.政治中心的转移  D.交通条件变化
12..下面几组国家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
  A.阿根廷、墨西哥、法国  B.英国、美国、中国
  C.日本、美国、英国    D.阿根廷、日本、英国
13.下列四组国家中,目前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是(  )
  A.美国、英国  B.美国、日本   C.中国、巴西  D.日本、法国
14.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其原因主要是
A.有充足的水源 B.有便利的水运条件
C.有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 D.有天然的防卫屏障
15.有关气候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大多数城市的分布与气温有关,与降水关系不大
B.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C.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没有大城市分布
D.城市多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16.下列有关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条件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城市都是沿江河湖泊发展起来的
B.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多位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C.平原地区都是城市发展的理想场所
D.河流发源地和入海口的位置都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17. 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市中心地租最高 B.市中心环境较好
C.市中心交通最便利,便于商业区工作人员上下班
D.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
18. 有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环境质量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膨胀而上升 ②许多城市在其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③合理规划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但不利于生产协作 ④绿地面积的多少已成为衡量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标志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9.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特大城市数量
20. 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目前城市化进程比发达国家慢
C.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D.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
二.填空题(共40分)
21.下图是一条横贯某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的景观图,读图分析(共12分)
(1)判断工厂位于城中_______(字母)部分;商店位于城中_______(字母)部分;住宅位于城中_______(字母)部分。
(2)指出功能区类型:A_______功能区;B_______功能区,C_______功能区。
22.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18分)
(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2)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 度 ④ 企业的支付能力,其中主要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
为 __ __区,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___ ______,故租金最 。
(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 __区,因这里靠近市中心,既有利于 ,又方便___ _____。
23.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到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10分)

t1 t2 t3 t 4
城市 郊区
(1) 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a) b) c)
(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
(3)此过程被称为 。
第二章 测试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C A A B[ D D B
题号 11[来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B D B D C C B
(1)BD C AE (2)住宅 工业 商业
22. (1) C (2) B (3) A 商业区 消费人群 高
(4) 住宅区 上下班 购物
23.(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由孤立城市发出成城市群、城市带。(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3)城市化。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城市形态上看,与下图西宁市同属一类的是

A.成都 B.合肥 C.兰州 D.重庆
2. 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3.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①靠近交通干道 ②拓展城市范围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保护城市环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答4-5题

4.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5.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C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读“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回答6—7题
6.图中各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7.在该城市市中心附近也会出现住宅,原因是
A.在市中心,住宅的付租水平最高
B.住宅首先选择交通便捷,最繁华的地段
C.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公路,交通不便,租金较低
D.在市中心地理位置好,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8.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①省会,②地级市,③县和县级市,其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里快餐店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居民
B.城市里快餐店比大酒店多,这是因为快餐店服务范围大,赢利多
C.小城镇上有快餐店,但可能没有大酒店,因为大酒店比快餐店需要更大的服务范围
D.城市越大,提供的服务会越高,因而必须淘汰快餐店,多兴建大酒店
10.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11.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读“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伦敦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块状模式
13.伦敦曾经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改善城市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分散和减少大城市职能 B.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C.把政治职能为主的首都和经济完全分离 D.选择新址,建新首都
14.上海市提出限制新建楼房高度的规定,其目的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中的
A.城市住房紧张 B.城市热岛效应
C.城市水体污染 D.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15.对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A.煤烟、粉尘 B.工业废水 C.碳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D.酸雨
 
二.综合题
16.下图是城市地租等高线分布图,该图表示地租立体分布状况(单位:元/平方米),读图回答:

(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是(用字母表示,下同)_____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地租次高峰是____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FG四处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
(4)图中G代表_________用地,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城镇等级较高的是________,提供服务较多的是________,可见城市与其提供的职能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平镇百货店里有彩电、冰箱、热水器、空调等高级商品销售,而刘家庄没有,请分析其原因。
18.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_______污染、_________污染、
_______污染、________污染等。
(3)该过程中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
(5)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以下是“美国大都市区人口在中心城市和郊区比重的变化(%)”和“1951年至1961年伦敦人口变动图”,请根据资料完成有关要求:
美国大都市区人口在中心城市和郊区比重的变化
年份 中心城市人口比重 郊区人口比重 年份 中心城市人口比重 郊区人口比重
1900 62.05 37.95 1950 56.77 43.23
1910 64.77 35.23 1960 50.17 49.83
1920 66.00 34.00 1970 45.81 54.19
1930 64.06 35.54 1980 40.69 59.31
1940 62.61 37.39

(1)请说明美国和伦敦居住在城市中心人口和郊区人口的变化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出现带来的好处。



(2)在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D C C C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B C          
16.(1)A A位于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2)B、C、D、E 地处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干线公路和城乡外围公路交汇处,通达度相对较高,租金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
(3)ADGF
(4)居住 G尽管距离市中心较近,但远离主要公路,通达度较低,不是商业区和工业区的最佳区位
17.(1)乐平镇 乐平镇 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职能种类越多。
(2)两者相比,乐平镇的城市等级较高,拥有较大的服务范围,彩电、冰箱、热水器、空调等高级商品价格高,人们不经常添置,需要的消费人口较多,服务范围大。
18.(1)城市化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用地不断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2)大气 水 噪声 固体废弃物
(3)占用耕地良田 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4)蔬菜 花卉 副食品
(5)新建的铁路、告诉公路使交通运输日益便利,客货流量增加
19.(1)居住在城市中心人口在减少,在郊区人口在增加。这样可以避免大城市中心区因人口和工业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
(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大城市环境恶化,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现代交通的发展,以及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等原因,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出现回升。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