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问题解决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问题解决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08 14:2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问题解决
学情分析:
这是三年级第二学期“整理与提高”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其编排目的有二:1、帮助学生系统复习所学的基本数量关系式。2、初步接触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为四年级的应用题学习打好基础。基于以上目的,制定了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思考问题;会根据条件解决相关的问题;会根据问题寻找相关的条件,列出相关的算式解决问题。由于先前学生只接触过几倍多(少)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对于其它类型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知之甚少,因此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我校对于三年级学生审题的具体要求,我把教会学生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来分析应用题作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的方法,让学生在根据条件想问题;根据问题招条件的过程中学会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学课本三年级第二学期第70~71页(新授、精备)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会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思考问题:会根据条件解决相关的问题;会根据
问题寻找相关的条件,列出相关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会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思考问题:会根据条件解决相关的问题;会根据
问题寻找相关的条件,列出相关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尝试一题多解的思考方法,提升数学的思维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到的数学本领运用到实际中,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出示课题:问题解决
首先,我们跟随小胖到森林公园去游玩,我们先来到了苹果园。
(电脑显示):
每箱苹果20个,
已经装好5箱,
一共有240个苹果
3、师:请大家从中选择2条信息,想一想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用算式来表示这个问题?请你们把算式写下来。
(1)学生尝试列式
(2)反馈
①你提出了什么问题?②用哪个算式来解决的?③你们知道他是用了哪两个条件来解决问题的吗?
A.每箱苹果20个,已经装好5箱,已经装好多少个苹果?
20×5=100(个)
每箱苹果的个数×已经装好的箱数=已经装好的个数
B.每箱苹果20个,一共有240个苹果,一共可以装多少箱苹果?
240÷20=12(箱)
苹果的总个数÷每箱苹果的个数=苹果的总箱数
4、师归纳:我们把类似这样能解决一些问题的两个条件称之为有直接关系的条件,那么(2)和(3)这两个条件是不是有直接关系的条件?为什么?
((2)是已经装好的箱数,(3)是一共的个数,不能直接解决问题,所以没有直接的关系。)
师小结:我们要善于分析条件,理解条件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利用这些条件的关系通过计算来解决一些问题。
二、讨论解决复合问题:
(一)讨论例题:
1、出示问题:还剩下多少箱没有装?
(1)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各自先想一想,然后组内讨论
师板:
一共的箱数-已经装好的箱数=还剩的箱数
还剩的个数÷每箱的个数=还剩的箱数
(3)教师:能否利用上面三个条件,选用其中一个数量关系式来解决问题?
2、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板:200÷20-5
(240-20×5)÷20
3、反馈重点:
(1)根据这道题目已知的条件,选用哪一个关系式解题方便?
(2)用几步解决?为什么用了2步?
(一共的箱数题目里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需要先把它求出来)
(3)说说完整的解题思路
(4)教师归纳重点:当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那就需要利用题目中已知的条件先把它求出来。
(二)题组讨论(重点解决:审题)
离开了苹果园,我们来到了松鼠园,你们看,小松鼠在装松果呢。
(电脑显示):
1、小松鼠装松果,40个装一罐,已经装好80罐,还剩下1600个没有装。
2、利用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一个要用两步计算来解决的问题吗?(小组讨论)
①一共要装多少罐?
②一共要装多少个?
1)请大家把要解决的问题大声地读出来
2)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相关的条件?(各自说说)
3)师板:①已经装好的罐数+还剩的罐数=一共要装的罐数
②已经装好的个数+还剩的个数=一共要装的个数
4)各自列式,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解决,也可以两个问题都解决
①80+1600÷40
②40×80+1600
3、反馈重点:(说说解题思路)
①生:要求“一共可以装几罐”,我要知道已经装了的罐数,我还要知道还剩的罐数。已经装好的罐数已经知道了,还剩的罐数不知道,我可以根据“40个装一罐,还剩1600个没装”这两个条件来求出。最后我把已经装好的罐数+还剩的罐数来求出一共的罐数。算式是80+1600÷40
②生:要求“一共可以装几个”,我要知道已经装了的个数,我还要知道还剩的个数。还剩的个数已经知道了,已经装好的个数不知道,我可以根据“40个装一罐,已经装好80罐”这两个条件来求出。最后我把已经装好的个数+还剩的个数来求出一共的个数。算式是40×80+1600
4、师小结:
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一定要先把题目读通、读懂,不仅要看清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也要看清问题。如果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都知道了,我们就直接解决问题;如果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还有不知道的,我们就要先把它求出来。
三、练习:
1、对比练习:
1)小猴子共摘了480千克桃子,每20千克装一箱,已经装了16箱,还要装多少箱桃子?
480÷20-16=8(箱)
(480-20×16)÷20=8(箱)
2)小猴子共摘了480千克桃子,每20千克装一箱,已经装了16箱,还要装多少千克桃子?
480-20×16=160(千克)
(480÷20-16)×20=160(千克)
列式计算。
同桌互说解题思路。
2、森林公园可真好玩呀,最精彩的就是“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的门票价格是每张68元,如果去的人多,购买团体票比较优惠,一年级有72人去参观,购买团体票共付了3600元,每人可以便宜多少钱?
72-3600÷68
68-3600÷72
68×72-3600
先看条件,再看问题。这题你会解吗?
选择
C
68×72表示什么意思?
如果算式是C,问题可以怎样问?
一共便宜多少钱?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独立练习:
熊猫一天吃18千克食物,大象一天吃的食物比熊猫多284
克,大象一星期(7天)共吃多少千克的食物?
从森林公园的入口到出口的路程是4000米,小胖已经行了2600米,剩下的路程要在35分钟内走完,剩下的路小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学校有960人坐车从森林公园回学校,如果每48人坐一辆车,已经开来了12辆车,还有多少人没坐上车?
板书设计:
问题解决
还要装多少箱?
一共的箱数-已经装好的箱数=还剩的箱数
还剩的个数÷每箱的个数=还剩的箱数
检测题目:
1、熊猫一天吃18千克食物,大象一天吃的食物比熊猫多284
克,大象一星期(7天)共吃多少千克的食物?
2、从森林公园的入口到出口的路程是4000米,小胖已经行了2600米,剩下的路程要在35分钟内走完,剩下的路小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3、学校有960人坐车从森林公园回学校,如果每48人坐一辆车,已经开来了12辆车,还有多少人没坐上车?
检测反馈情况统计:
班级
总道数
正确道数
正确率
练习课需要关注学生名单
三(3)
44
41
93.18%
祁欣怡、周茜瞳、周妍瞳
44
41
93.18%
祁欣怡、史熙媛、周茜瞳
44
41
93.18%
祁欣怡、周茜瞳、周妍瞳
三(4)
44
42
95.45%
戴悦旎、张馨岚、栾欣阳
44
41
93.18%
戴悦旎、张馨岚、栾欣阳
44
42
95.45%
戴悦旎、张馨岚、栾欣阳
存在问题及措施:问题:1、第一题“大象一天吃的食物比熊猫多284
克”,大象到底是多还是少?不少学生判断失误。2、第二题,知道要解决问题得先求出还剩的,可是在列式时却没有给求还剩的减法算式填上括号,表现出对列综合式的不熟练。3、第三题,有个别学生不能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相关条件,需要教师进行点拨。措施:1、对于几个出错的孩子进行面批,让他们知道自己那个环节出错了。是审题审错了,还是计算出错了,还是数量关系弄错了等等。总而言之,让这些学困生明白自己哪里出错了。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多注意这些环节。2、在后续的练习课教学过程中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必要时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争取当天知识当天清。3、关注学生典型的错例,利用每周一练这一平台进行再复习、再巩固。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备课过程中我始终在思考三年级的应用题应该如何复习?复习到什么度?怎样的复习才是积极有效的?下面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通过梳理比较,沟通内在联系
应用题的解题,首先要从应用题的整体出发,分析条件,理清条件与条件之
间的关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会利用这些关系来解决问题。
例如,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请学生从“每箱苹果20个,已经装好5箱,一共有240个苹果”这三个条件中选取两个条件来提出一个问题,并用算式来表示所提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对学生基本数量关系式掌握情况的一次检验,也使学生明确了怎样的两个条件是有直接关系的条件。
又如,
第二环节从“还剩下多少箱没有装?”这个问题出发,请学生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相关量,当其中有一个量没有直接告诉时,怎样利用已知的条件先把它求出来。
这样的设计,沟通了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为学生顺利求解复合应用题打好了基础。
二、通过梳理比较,提高审题能力
应用题的复习,还应抓住审题、分析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本节课的第三环节,请学生根据“40个装一罐,已经装好80罐,还剩1600个没装”来设计一个需要两步计算解答的问题,在学生提出的各个问题中,教师挑选了“一共要装多少个?”和“一共要装多少罐?”
这两个问题,提醒学生进行辨析。包括后续的两道尝试练习的设计,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应用题的一字、一词都要认真分析,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又如,这节课的设计,既有从条件出发思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的;也有从问题出发思考需要哪些相关的条件。在分析、综合等思想方法的使用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梳理比较,锤炼思维品质
应用题的复习,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梳理比较和解题训练,可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即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合理性和深刻性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例如,本节课的第二环节,
请学生根据“还剩下多少箱没有装?”这一问题来寻找需要的相关条件。从学生的反馈发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①一共的箱数-已经装好的箱数=还剩的箱数②还剩的个数÷每箱的个数=还剩的箱数。教师没有简单的做出孰优孰劣的结论,而是让学生根据已有条件尝试列式,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学生很快得出了这道题的最优解题方案,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合理性得到了锤炼。
在课的进行中,教师还比较注重学生“说”的训练,要求学生抓住本质,说理清楚,解题正确。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深刻性。
本节课对学生说的要求较高,这一点学生的课堂表现还不尽如人意,需要在平时的课中继续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