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
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上学期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面积”的概念,“面积”与“周长”一直以来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需要夯实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避免产生两种概念混淆的情况。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周长源于生活,再过渡到抽象的几何图形,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含义,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P59-6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即: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2、通过描一描、摸一摸、算一算等多种动手实践活动,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能计算一些多边形的周长,能根据图形的特征,选择较优化的方法。
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体会“一周”的含义,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体会“一周”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认识周长
1、体会“一周”
(1)描一描。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从网上搜集到了许多姿态各异的树叶图片,想欣赏一下吗?请看(ppt展示)。这里有桑叶、银杏叶、柳树叶、枫叶等等,这些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下它们的形状来?
师:请你拿出练习纸来,选择一片你最喜欢的树叶,用彩色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师:画完了吗?谁能来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你用笔指着说一说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的。
师:他是从这一点开始,回到这一点结束的,他描的对不对啊?
预设:不对,他描到树叶里面去了,没有紧贴树叶轮廓。
师:谁能比他描的更好?你来说说你是怎样描的?
师:你从这一点开始,绕了一圈后还是回到这一点,他画的对吗?
小结:我们可以从树叶边线上任意一点开始,紧贴着树叶的轮廓,最后回到这一点结束,这就是树叶的一周。
(2)辨一辨:六月荷花盛开,美不美?
师:那么荷叶的一周你会找吗?这里三幅图,哪幅表示荷叶的一周呢?
1
2
3
我们用手势表示,准备好了吗?
师: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2号图,你们为什么不选1号呢?
预设:1号没有紧贴着荷叶的轮廓,没有把这个缺口画出来。
师:那3号为什么不选呢?
预设:3号没有封闭,不能表示一周。
师:看来我们大部分同学都选对了
小结:只有紧贴图形轮廓,头尾相连才是图形的一周。
2、揭示周长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树叶、荷叶的一周,老师这儿又找来一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中有没有“一周的长度”呢,请你用彩笔再来描一描。
师: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的结果?(实物投影)这是他描出的结果,跟他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大家都画的不错
师:我们刚刚画的这些都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图形的周长。
(板书:周长)
师:现在你能说说三角形的周长是什么?
预设:三角形的周长就是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那圆呢?月牙形呢?自己轻声的说一说。
师:谁能来说一说?
预设: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
月牙形的周长就是月牙一周的长度。
师:像这样,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找周长,拓展对周长的理解。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其实我们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也有周长,你能再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请你们同桌2人合作找一找,并且指一指它的周长。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
(交流分享)
小结:大家都找到了很多图形的周长,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探索计算周长的方法
1、列式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师:如果让你求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知道吗?你需要知道什么?
预设:每条边的长度。
(出示每条边的长度)
师:现在能求了吗?请你在练习纸上列式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师:谁能来说说你的计算结果?
(反馈练习)
师:三角形的周长是三条边的长度之和,
五边形的周长是五条边的长度之和,
那六边形的周长呢?
十边形呢?
小结:是啊!求多边形的周长就是求图形每一条边的长度之和,对吗?
、形呢原点
2、周长算法多样化:
有一块菜地,要求它的周长,该怎么办?
附上格子图:你得到哪些信息?(每个小方格边长1m)
师:现在你可以知道每条边的长度了吗?
2)请你列出算式,求出菜地的周长:
演示、交流多种算法——
A
一格格数:22×1=22m
B
6段相加:4+7+3+5+1+2=22m
追问:4、7等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每条边的长度
C
平移:4×2+7×2=22cm
小结:把图形一周的边长依次连加,就可以求出图形的周长。有时也可用巧妙的平移方法。
3、动脑筋:
师:周长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最后我们一起动脑筋。
出示问题情境:一块长方形土地分成甲乙两块,两块地的主人分别想为自己的土地围上篱笆,哪块地所需的篱笆比较长?为什么?
(讨论的主题: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与图形的什么信息有关?)
演示:
乙
公共边相同
甲
对边也相等
师:两块地的周长相等,什么不相等?
预设:面积不相等。
师:所以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大小无关。
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有关周长的知识我们今后还要继续学习,
老师也希望大家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周长
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检测题目:
求周长:
12dm
19cm
42cm
7dm
13dm
43cm
22dm
检测反馈情况统计:
班级
总道数
正确道数
正确率
练习需要关注学生名单
三(3)
44
44
100%
44
43
97.73%
史熙媛
三(4)
44
44
97.73%
戴悦旎
44
44
97.73%
戴悦旎
存在问题及措施:问题: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晰的,基本对这两个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都没有错,但是还存在计算或单位错误。措施:
除了要会计算图形的周长外,还要再对周长的定义进行巩固。
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识是孩子们以后计算图形周长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首先利用多媒体呈现小蚂蚁绕树叶边线爬一圈,让学生初步感知树叶的一周,之后写了一个“周”字,让孩子们说一说周有哪些含义,然后再出示“周长”,让孩子们猜一猜周长的“周”是什么意思,并指出周长的“周”是周围的意思,再加上一个“长”字,“周长”是什么意思??接着,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指出投影上的一些的图形的一周指的是什么?通过学生这样不断地指,去认识和理解必须是由起点到终点,也就是由起点回到起点,然后再通过指一指,画一画,看一看,摸一摸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概括概念,让孩子充分感受周长的含义。
随后设计了一些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其实也是对周长定义的巩固。该课时的教学从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课堂参与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学生的计算很粗心马虎,很多计算错误。?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些有难度的练习,出示了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观察,通过不停地说和指,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周长。
但是在学生指一指描一描的过程中占用了很多时间,有两个地方比较重复啰嗦;动手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时,由于在进行测量之前缺少对学生方法选择的引导,我发现学生对测量方法的选择很随意,不能较准确的测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如果在测量之前加上个“你打算怎样来测量?怎样计算?”问题的探讨,也许孩子们完成的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