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6-25 11:3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练习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入第五页答题表格中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图1),回答1-3题。
1. 图1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A B. B
C. C D. D
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
3.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 A B. B
C. C D. D
读“北半球某日天气系统分布示意图”(图2),回答4-6题。
4.甲处是
A.高压中心 B.低压中心
C.冷锋 D.暖锋
5.①处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6.根据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②处锋面过境时,将
A.出现大风和雨、雪天气 B.出现连续性降水
C.气温升高,天气晴朗 D.气温降低,天气晴朗气压升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完成7~8题。

7.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9.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 )
读下图,完成10--12题。

10.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D.甲处气温比乙处高
11.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正确的是 ( )
A.③气流比较湿润 B.乙处多锋面雨
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 D.④气流由于热力上升
12.若此图为东亚夏季季风环流图,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 )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④气流动力作用上升
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D.②气流热力作用下沉
13.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伦敦将承办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据此结合下图,北京与伦敦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其决定性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地形起伏 C.大气环流 D.洋流性质
读“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完成14~16题。

14.此锋面形成的季节多在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据图分析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主要是 ( )
A.暖气团势力强 B.冷气团势力强 C.地形影响 D.海陆位置影响
16.此时贵阳附近的天气特征是(  )
A.阴雨连绵 B.晴空万里 C.大雪纷飞 D.暴风骤雨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8),回答17-18题。
17.图8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A.①-降水 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 D.④-地表径流
18.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海洋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凝结降水
读“某季节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据图判断,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 )
A.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B.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20.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2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喜马拉雅山脉是
A.两个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B.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张裂形成的 D.两个大陆板块张裂形成的
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图10),回答22~23题。
22.四种地貌景观形成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四种地貌景观形成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计算,目前的高度应是20 000多米,但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的珠穆朗玛峰测量高度是8844.43米。据此完成24~25题。
24.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 作用是 (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流水作用
25.导致珠穆朗玛峰只有8 844.43米的主要原因是( )
A.岩浆活动 B.内力作用 C.地壳运动 D.侵蚀作用
26.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27.与图12中代号对应正确的是
A.①—褶皱,④—地堑
B.①—断层,③—褶皱
C.②—断层,④—地垒
D.①—地堑,③—地垒
28.地壳运动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褶
皱构造可形成
A.宽大的裂谷
B.高大的山脉和谷地
C.断块山地
D.火山
29.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成因是
A.风力侵蚀搬运作用 B.风力搬运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沉积作用
30.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处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第Ⅱ卷(综合题,共55分)
31.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13),回答下
列问题。(8分)
图13中气压带D的名称是
画出风带C的风向。
(3)图13中气压带A与气压带B控制下的大陆西岸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其主要原因是
(4)气压带、风带随 南北移动而移动;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向 (方向)移动。
(5)在图13中B、C带交替控制下的大陆西岸,其干湿状况为冬季 ,夏季 。
32.读全球洋流模式示意图(图14),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以中低纬大洋环流为例,其分布规律按时针运动方向可表述为北(半球) 南(半球) ;按照洋流的冷暖性质,以大洋为中心,东侧多为 流,西侧多为 流。
(2)图①②中中可以形成渔场的是 ,其主要原因是

(3)全球大洋环流可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 具有重要作用;对局部地区来说,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 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 作用。
(4)某油轮如在②处发生原油泄漏事故,洋流对该污染能够起到 作用。
3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从性质上看,甲图中B是   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地。
(2)甲图为    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后,E 地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F处是    气压中心,该天气系统位于    半球,在其控制下多为      天气。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 __ ___循环,
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__ _____循环。
(3)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把____ ____圈、 __ _ __圈、__ ___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 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5.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17),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该图中涵盖的地球外部圈层有 、 、 。
(2)写出三大类岩石的名称。①为 ;②为____ ___;③为__ ___。
(3)图中字母所示的内力作用B为 、C为 、
E为 。图中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6.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___ _。
(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_______
_ 。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常年受C气流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 ____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 ______。一年中,受气流C和30°N附近气压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 __
_ _。
(5)图示季节,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_带会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欧大陆形成___________(气压中心)。
第二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D A A A D B A D A D C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B D C B D C B D A D B C B
第Ⅱ卷(综合题,共55分)
31.(图13),回答下 列问题。(8分)
(1)副极地低气压带 (2) 风向略 (3)A 空气对流运动强烈(或盛行上升气流)
(4)太阳直射点 北 (4)多雨 少雨
32.读全球洋流模式示意图(图14),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顺 逆 寒 暖 (2)① 是寒暖流交汇的海区
(3)全球热量平衡 增温(或变暖) 增湿(或变湿) 降温(或变冷)减湿(或变干)
(4)扩散(或稀释和净化)
3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冷 C (2)暖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3)高 北 晴朗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2)海上内 海陆间 海陆间 (3)大气 水 岩石 
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促使
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35.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17),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2)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3)岩浆活动 隆起 变质作用 内外力作用
36.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答案:(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南
(2)丰富 A地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的产生;而B地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较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4)全年温和湿润 全年高温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 亚洲高压
1
图2
eq \o\ac(○,1)
④E


图8





图10
图12
60°N
30°N

90°N
B
D
23.5°N
A
图13
C

30°S
60°S
30°N
60°N
90°N
90°S




图14
岩浆

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