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单元测试(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单元测试(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6-25 11:33:49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 )
A. 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 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 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 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发达
2.下列地理事物具有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
A. 气温和降水 B. 煤炭和石油 C. 山脉和岩石 D. 城市和道路
3.下列四幅图,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 )
4.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属于(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 非地带性现象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A.62°N--68°N B.52°N--58°N C.50°N—54°N D.52°N—62°N
6.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下图是30°N附近的五座名山的垂直自然带比较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1、2、3、4、5所代表的植被类型的名称是( )
A.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
D.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
8.贡嘎山的垂直带谱与下列哪一座山的垂直带谱最相似( )
A.乞力马扎罗山 B.阿尔卑斯山 C.珠穆朗玛峰 D.安第斯山
9.右图是等高线地形图上过P点的两幅剖面图,两剖面线垂直相交于P点,则P点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 )
A. 山峰 B. 盆地 C. 鞍部 D. 山谷
下图为某大陆沿海某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若仅从地形因素考虑,右面的四幅剖面图与图1沿EF线地势起伏状况最符合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若左图的比例尺为M,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为N,则( )
A. MN C. M=N D. 无法判断
12.按气温垂直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该地区地势最低点和最高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①1120米 ②920米 ③820米 ④620米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13.下列山地,山麓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山顶为积雪冰川的是( )
A 阿尔卑斯山 B 喜马拉雅山 C 武夷山 D 天山
14.符合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的是( )
① 我国西北的绿洲 ② 俄罗斯北部的苔原 ③ 东南亚的森林 ④ 青藏高原的草甸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5.下列叙述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主要是受水分条件影响而形成的是( )
A. 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所经历的自然带
B. 燕子春来秋往所见到的自然带
C. 沿埃及尼罗河谷地绿色长廊所见的自然带
D. 攀登新疆博格达峰所经历的自然带
16.从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可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是( )
A. 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 B. 温暖的浅海环境
C. 严寒的深海环境 D. 氧化性强的干燥环境
17.关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性,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大气降水越多,流动性越大 B. 平原的流动性大,山地的流动性小
C. 我国东部地区的流动性大于西部地区 D. 等高线密集的地区流动性大
读右图,图中曲线为等温线,回答18——20题。
18.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19.该区域所属的自然带可能是(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热带雨林带
20.有关图中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等温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受当地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B. 图中A处的气温低于B处
C. 等温线在海上向北突出的原因可能是受到寒流影响
D. 等温线在海上向北突出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暖流影响
二、综合题
2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等高线中标注出该区域的最高点(以H表示),该点海拔约 米。
(2)在下图的网格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3)在剖面图上标出M、N两点,将地形分成3类,分别实行封山育林、经济林种植和适度规模的农业种植。对你的地形划分和土地利用方案加以简要说明。
(4)在图示区域内,拟修建一个小型水库。从地形特点考虑,选择水坝的最佳位置,用“//”标注出。
22.读我国局部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1)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 、 ;属于地势中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 。(均填字母)
(2)沿图中铁路线bc自东向西依次可经过哪些自然带?
图示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远不如云贵高原,试分析其原因:
(4)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
23.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请根据下图提供的线索分析这些影响,并把分析的结果填在空白处。
24.读图分析回答:
(1)图中山峰位于北纬42°,东经128°
附近。该山峰属于我国的 __ 山地。
按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而言,该山的山麓应
属于 _____ 气候。
(2)从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来讲,应属
_分布规律,其基带的植被类型应属于 。
(3)在该山峰附近地区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它所保护的生态系统是 。
(4)该山地中的著名火山是 ___ ,根据火山活动情况分类,它属于 ___ 火山。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D 5.B 6.C 7.B 8.C 9.C 10.A 11.B 12.D 13.A 14.C 15.A 16.B 17.B 18.B 19.B 20.C
二、综合题
21.(1)H位置见上图, 600—649
(2)要求:垂直坐标标注正确 剖面线正确(见下图)
(3)M、N点的海拔分别为350米和250米 (见下图)就剖面线所在的山坡看,高于M的坡度较陡,应该实行封山育林。在MN之间的山坡,坡度中等,不宜开垦,但是可以适度发展果树种植。低于N的山前地带,地势较平缓,可以适度发展种植业。
(4)见上图
22.(1)E F A B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森林草原带 半荒漠带 温带荒漠带
(3)从气候条件和生物条件的差异上分析
(4)河流主要流经干旱区,降水量少而且没有支流流入 沿岸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23.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依次为:水位上升; 陆生植物被淹没; 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减小;减少;减轻。
24.(1)长白 温带季风 (2)垂直地带性 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 (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4)白头山 休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荒漠带 D.山地冰雪带
2.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解析】 1题解答本题应注意正确定位四座山地的位置,因为四座山地可以说有三座位于我国北方,属温带地区,因此不可能有山地常绿阔叶林带;从海拔上看,四座山地的海拔均不算太高,而且均是中纬度地区,因此不可能有山地冰雪带;从位置上看,西安南面的山脉应是我国的秦岭,它是我国的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该山脉中因降水较为丰富,不会有山地荒漠带。四座山地中的垂直带谱中基带都反映温带地区的自然带,但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相应变化,都会出现针叶林景观。2题因为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降水状况与其他地貌类型区无区别,黄土塬相对其他黄土地貌类型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因此同等降水条件下,利于地表水下渗;另外黄土塬属于黄土高地,地势较高,相对于其他地貌类型区而言,蒸发较为旺盛,综合以上分析,黄土塬上下渗较好,蒸发又较旺盛,地面平坦,因此不易形成地表径流。
【答案】 1.D 2.D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3~4题。
3.从地理学角度看,古诗描述的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4.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解析】 中国塞北和江南之间的差异为南北差异,即高低纬度之间的差异,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为热量。
【答案】 3.A 4.D
下图为我国杏树开花盛期物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导致杏树开花盛期由南向北推后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6.造成石家庄与太原杏树开花盛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解析】 纬度越高,温度越低,杏树开花盛期越晚,故导致杏树开花盛期由南向北推后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石家庄比太原纬度稍高,但石家庄杏树开花盛期更早,主要是因为太原位于黄土高原,地势高,气温低,杏树开花盛期晚。
【答案】 5.A 6.C
下图是以北半球为例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7~10题。
7.④气候类型的显著特征是(  )
A.全年温和湿润
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C.一年干、湿两季分明
D.终年炎热干燥
8.⑤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受西风带控制
B.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C.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9.②气候类型分布区的地带性植被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季雨林
10.读某地区气温和降水分布状况图,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与该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⑤ D.⑥
【解析】 第7题,④气候类型分布在40°N~60°N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第8题,⑤气候类型分布在30°N~40°N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第9题,②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10题,分析所给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状况图可知该地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对应数码⑤。
【答案】 7.A 8.D 9.B 10.C
下面左图是某沿海地区两地气温随时间变化曲线示意图,右图是某区域海陆分布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对应①、②情况的下垫面分别是(  )
A.湖泊和沙地 B.山地和平原
C.裸地和林地 D.乡村和城市
12.若①、②曲线分别表示甲、乙两地气温年变化情况,则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南美洲 B.欧洲
C.非洲 D.大洋洲
13.依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流经乙地沿岸的洋流应是(  )
A.秘鲁寒流 B.千岛寒流
C.本格拉寒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
【解析】 第11题,根据左图可知①的气温变化幅度比②大,这说明①的热容量比②小,故①、②对应的下垫面可能分别是裸地和林地。第12题,根据右图,若甲、乙在北半球则分别属于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两地的气温变化都较大,不符合左图,因此甲、乙只可能分别是南半球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结合世界各大洲的气候分布可知,只有南美洲南端纬度较高且存在着明显的东西差异。第13题,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乙地西侧沿岸分布的应是秘鲁寒流。
【答案】 11.C 12.A 13.A
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三个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大小的比较,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15.图中②地的自然植被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温带草原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点在于空间定位,①位于大西洋,②位于欧洲西海岸,③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从①到③气候的海洋性减弱,大陆性渐强;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 14.B 15.C
读某大陆局部地区年降水和年均温等值线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25 ℃等温线向西折向纬度低的地区,主要是由于(  )
A.山脉的延伸 B.植被的稀疏
C.沿岸的寒流 D.河流的流向
17.图中①、②两地分布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C.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解析】 图中25 ℃等温线向西折向纬度低的地区,说明该区域气温较同纬度地区要低些;结合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可判断主要是加那利寒流影响造成的,注意非洲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位于图中20 ℃等温线处,没有延伸到此处:①、②分别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侯区。
【答案】 16.C 17.A
据奥组委官员介绍,原定的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是从珠峰南坡登顶,从北坡下山,实现“跨越”。新方案将原来的“南上北下”改为“北上北下”。据此回答18~19题。
18.如果按计划设想,登顶队员“南上”,依次经过的垂直自然带是(  )
A.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B.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高山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
C.高山草原带—高寒荒漠带—高山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
D.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19.新方案“北上北下”的主要因素是(  )
①南坡主要在尼泊尔境内,协调工作比较难 ②中国登山队员以前很少从南坡登顶 ③登山队员对北坡的路线了如指掌 ④北坡海拔高度低,风力较小 ⑤北坡雪线低,雪崩少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
【解析】 第18题,珠峰南坡在亚热带地区,基带属于常绿阔叶林带,自然带谱向上受水分和热量影响,依次呈现针叶林、草甸、荒漠景观。第19题,新方案“北上北下”主要因素是南坡主要在尼泊尔境内,协调工作比较难;中国登山队员以前很少从南坡登顶,对北坡的路线了如指掌;北坡海拔高度和南坡一致,珠峰南坡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加之坡度较缓,雪线较北坡要低,所以北坡雪线高。
【答案】 18.D 19.B
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根据材料,回答20~21题。
20.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  )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21.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
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
【解析】 第20题,阿斯旺大坝建成后改变了尼罗河每年定期的泛滥,下游河水减少,导致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第2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由于水文条件的变化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
【答案】 20.D 21.C
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若渔场a处附近水域水温比往年异常升高,则可能出现(  )
A.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异常频繁
B.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出现森林火灾
C.秘鲁、智利等地干旱
D.渔场a饵料丰富,渔业丰收
23.图中b处自然带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
A.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地形
B.南北延伸,南北更替 地形
C.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洋流
D.垂直延伸,东西更替 洋流
【解析】 第22题,渔场a处附近水域水温比往年异常升高,则表明产生了厄尔尼诺现象,则可能出现我国东南沿海台风减少,东南亚炎热干燥,秘鲁、智利等地出现洪涝,秘鲁渔场产量减少等现象。第23题,B处自然带受安第斯山脉阻挡,无法向东部扩展,只能南北更替与延伸。
【答案】 22.B 23.B
下表为我国大陆上四个地点的气候资料。读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4~25题。
地点 ① ② ③ ④
年降水量(毫米) 303.8 116.5 780.1 864.6
一月平均气温(℃) -17.2 -9.0 -1.9 5.0
七月平均气温(℃) 19.8 27.3 23.2 28.7
24.自然状态下陆地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的是(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5.下列对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地位于半湿润区
B.②、③两地的河流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①、②两地附近高山垂直分异显著
D.③、④两地都有红、黄壤
【解析】 结合资料分析可知,①、②两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③、④两地位于东部季风区,所以自然状态下陆地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的是①、②两地;③、④两地都有红、黄壤。
【答案】 24.B 25.D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5分)
(1)图甲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4分)
①    ,②    ,③    ,④    。
(2)图甲中自然带从⑤到①表示的是自然带的    规律和    规律。(2分)
(3)自然带②在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是否有分布?    ,原因是        ;它在40°N高山上的分布的上限高度约是    。(4分)
(4)图乙是沿46°S作的南美洲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处的自然带与图甲中的
    (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处的自然带名称是    ,原因是    。(3分)
(5)自然带⑤在    洲分布最广,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地区。(2分)
【解析】 该自然带分布图综合了纬度地带性规律与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判读难度较大。根据图中的雪线以及纬度的分布等因素可以判断出各个自然带的名称。①~⑤分别为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南半球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是不存在的,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雨林带在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分布最广泛。根据46°S以及该地区位于南美洲可以判断,A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处因受地形的影响降水较少,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
【答案】 (1)寒带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纬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3)无 该纬度范围内几乎全部是海洋 4 000米
(4)③ 温带荒漠带 位于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5)南美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横穿我国北方地区,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但长城的修筑却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采用了不同的构筑方法,长城的西半段全部用夯土筑成;东半段曲折延伸,外部用砖石彻成,内部夯土。
材料二 明长城图。
(1)长城东西两段构筑方法不同,其原因是(  )(2分)
A.东段是平原,西段是戈壁
B.东段降水多,西段降水少
C.东段人口少,西段人口多
D.东段地势平坦,西部地势起伏大
(2)长城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举例说明长城的分界线意义。(4分)
(3)沿长城自东向西跨越的自然带有哪些?这反映了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4分)
【解析】 此题以长城为切入点,考查了我国东西自然环境的差异,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由此导致长城东西段构筑方法的差异及自然带规律性的更替。历史上长城虽然是军事建筑物,但其地理界线意义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由于长城两侧降水差异,地形的差异,导致自然植被不同,进而形成长城以北的畜牧业和长城以南的种植业,而从事相应活动形成了以北的游牧民族和以南的农耕民族。
【答案】 (1)B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我国古代农业和牧业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农业文化和牧业文化的分界线。
(3)自东向西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反映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8. 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     坡,D表示     坡。(2分)
(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    ,    。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                 。(3分)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              。(2分)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试总结,山地自然带数量多少与该山的   和   有关。(2分)
【解析】 我国位于北半球,山地南坡的热量条件较好,故自然带分布界线较低的B是北坡;乙山是位于西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该山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自然带丰富,故D是南坡,,B坡雪线较低,一方面与其纬度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该坡降水量较大有关。甲山的纬度比乙山高了许多,因此甲山的温度条件较乙山差,相同的自然带在甲山分布的高度较低。云杉林在甲山的A坡没有分布,与该处的降水量小有关。
【答案】 (1)北 南
(2)纬度较低 相对高度较大 面向北冰洋、大西洋的迎风坡,降水量大
(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
(4)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 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5)海拔高度 所处的纬度
29.我国在南极洲建成第三个科学考察站——昆仑站
新华网南极中山站2009年1月28日电: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在素有南极“冰盖之巅”之称的冰穹A地区宣告建成。
冰穹A地区空气稀薄,年平均温度接近零下60摄氏度,含氧量仅为内陆的60%左右,被学者称为“不可接近之极”,昆仑站则正是位于南纬80度25分,东经77度06分,海拔4 087米的 “不可接近之极”。(12分)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盛行风向考虑,昆仑站的门窗应注意避开________方向。(2分)
(2)昆仑站选在1、2月份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南极地区气温明显低于北极地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南极洲特有的鸟类是________,它利用________等适应南极洲的气候。(4分)
【解析】 昆仑站处于极地东风带,盛行东南风,所以考察站的门窗应避开东南方向;1、2月份南半球是夏季,是南极洲气温最高的时候,有利于考察站的建设;第(3)题主要从地形、洋流、冰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等方面说明南极气温低于北极的原因。南极洲寒冷的气候对植物、动物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动物通过稠密的羽毛、很厚的皮下脂肪等来适应环境。
【答案】 (1)东南
(2)这时是南极洲的夏季,温度相对较高,有利于考察站的建设
(3)南极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多,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大,南极地区为陆地,北极地区为海洋,陆地的比热小,降温幅度大
(4)企鹅 皮肤下很厚的皮下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