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第三课时)比热容综合应用(习题课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3(第三课时)比热容综合应用(习题课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共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08 18:5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3章
第3节
课时3
比热容综合应用
(习题课)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1.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巩固并加深对比热容及其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热量计算。
【难点】公式的应用。




1、吸热公式:
Q吸=cm(t-t0)或Q吸=cmΔt
2、放热公式:
Q放=cm(t0-t)或Q放=cmΔt
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Q吸:物质吸收的热量
Q放:物质放出的热量
c:
物质的比热容
m:物体的质量
t0:物体原来的温度(初温)
t:物体后来的温度(末温)
Δt:
变化的温度
知识回顾
1.
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为国际单位制单位:
Q→J、C→J/(kg·℃)、m
→kg、Δt



2.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三个因素都有关系,注意这里指的是温度的变化量,而不是物体的温度。
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3.
审题时要注意“温度升高到····”和“温度升高了····”的区别。
4.
公式只适用于无物态变化时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计算。
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温度升高到”是指物体的末温,“升高了”是指物体温度的变化量。




热平衡
(1)概念: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若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称为“达到热平衡”。
(2)热平衡方程:Q吸
=
Q放(若放出的热量没有损失)。












答:水吸收的热量是2016J。
答:铅块放出热量是2080J。
=2.1×103J/(kg·℃)
答: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J/(kg·℃)

答:牛奶吸收的热量是1.875×104J。
答:要用热水约0.62kg

答:铁钉的初温是1020℃

4∶3
解析
小于
2
解析
7.(2021·陕西宝鸡期末)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
C.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D.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
7.(2021·陕西宝鸡期末)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
C.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D.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
解析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