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
二、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朝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
他曾与刘禹锡等人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实行革新政治的措施。不久,新政失败,集团成员纷纷遭到贬杀。柳宗元也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来又任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十一月病卒于柳州任所。当地百姓在罗池为他立庙,世代祭祀。有《柳河东集》存世。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的散文,富有社会现实内容。他的传记散文、山水游记以及讽刺小品都具有这一特色。《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欧寄传》《永州八记》《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是柳宗元的传世名篇。
三、写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朱泚作乱称帝,段秀实斥为狂贼,以朝笏击朱面额,被害,追赠太尉。到了贞元、元和年间,柳宗元有感于“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所立如是”,于是元和九年(814)在永州贬所写了此文,来辩驳人们对段太尉的曲解,同时送给正在当使馆修撰的友人韩愈,以供修史时做参考。
基础知识积累
一 词类活用
1 率以货窜名军中 。
2 杀一老卒,何甲也
3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4 乃我困汝。
5 日群行丐取于市。
6 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列入
名词活用动词
败坏
形容词使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
手,名词作状语
衣,破音异读
二 固定结构
1 然则郭氏功名其
与存者几何
2 处贱,无以拒也。
既然这样,那么
没有用来 办法
三 文言句式
1 欲谁归罪
2 请辞于军。
3 汝又取不耻。
4 汝将何以视天地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意动用法
宾语前置
五、思想内容分析
1.基本内容
通过段秀实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和节显治事堂等三件逸事,多侧面地塑造了这位正直官吏的形象,颂扬了段秀实刚勇仁义的精神和清正廉洁的风操。
2. 段秀实的性格特征
全文共写了三件逸事: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和节显治事堂,分别刻画出了段秀实勇、仁、廉的性格特征。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太尉刚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守在蒲州。郭子仪第三于郭晞任尚书,代理郭子仪军营统领,驻军邠州,放纵其士卒横行不法。邠地懒惰、贪婪、凶残、邪恶之人,大都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列入军队里,就可以胡作非为。官吏不能干涉。
他们每天成群结队在市场上勒索,不能满足,就奋力打断人家的手足,砸碎锅、鼎、坛子、瓦盆,把它丢满路上,袒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撞死孕妇。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忧虑不敢说。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
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
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从泾州把有关情况禀告邠宁节度使衙门,希望能商议此事.到了节度使衙门就对白孝德说:“皇上把老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见老百姓被暴徒伤害,依然安闲自在,如果引起大乱,怎么办?”白孝德说:“愿听从您的指教。”太尉说:“我任泾州刺史之职,很清闲,事不多。现在不忍心老百姓没有敌人侵扰而遭杀害,以乱天子边地安危之事。您若任命我担任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骚乱,使您的百姓不受侵害。”白孝德说:“很好。”就按太尉的请求任命他为都虞候。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
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
“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
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
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太尉暂任都虞候一个月,郭晞手下的土兵十七人入城拿酒,又用刀刺伤了酿酒的技工,打坏了酿酒的器皿,酒流入沟中。太尉布置士兵逮捕了这十七人,把他们的头都砍下来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城门外。郭晞全营士兵大肆喧哗,全部披上铠甲。白孝德大为震惊恐慌,召见太尉说:“你打算怎么办?”太尉回答说:“不要紧,请让我到军营中去劝说。”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
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
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
“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白孝德派了几十个人跟随太尉,太尉把他们全部辞退了。解下佩刀,挑了一个年老而跛脚的牵马,来到郭晞军门下,营内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了出来,太尉笑着走了进去,说:“杀一个老兵,何必全副武装?我顶着我的脑袋来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惊愕了。太尉趁机开导他们说:“郭尚书难道亏待你们了吗?副元帅难道亏待你们了吗?为什么要以变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禀告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解释。”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
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
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
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
出听我言。”
郭晞出来见太尉,太尉说:“副元帅功勋充满天地之间,应当力求全始全终。现在您放纵士兵干凶暴不法之事,凶暴将导致变乱。在天子身边制造变乱,要归罪于谁?罪将连累到副元帅。现在邠地邪恶之人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列入军籍中,杀害人,像这样不加以制止,还能有几天不会引起大乱?大乱从您军中产生,人们都会说您倚仗副元帅,不管束士兵,这样一来,那么郭家的功名还能保存多少呢?”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
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
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
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话没说完,郭晞一再拜谢说:“有幸蒙您用大道理来教导我,恩惠很大,我愿意带领全军听从您的命令。”回头呵斥手下的士兵:“都解下铠甲解散回到队伍中去,胆敢再喧哗的处死!”太尉说:“我还没吃晚餐,请代为备办些粗劣的食物。”已经吃完了,说:“我的老病又犯了,想请您留我在军门下住一晚。”叫赶马的回去,明天再来。于是就睡在军营中。郭晞不脱衣,告诫负责警卫的卫兵打更以保护太尉。第二天一大早,同至白孝德住所,道歉说自己无能,请允许改正错误。从这以后邠州没有发生祸乱。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
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
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
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
由是无祸。
在此以前,太尉在泾州,担任营田官。泾州大将焦令谌夺取民田,占为已有,多达几十顷,租给农夫耕种,说:“谷子将成熟时,一半归我。”这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长。农民将旱情告诉焦令谌。焦令谌却说:“我只知道收入谷子的数目罢了,不知道旱灾。”催逼得更厉害。农民都将要饿死了,无法偿还,就告到太尉那里。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
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太尉写了判决书,语言很是谦和,派人劝告焦令谌,替农夫求情.焦令谌大怒,将农夫叫了去说:“我难道怕段某吗?为什么竟敢议论我!”拿判决书铺在农夫背上,用大杖打丁他二十杖,农夫快死了,将他抬至太尉衙门的庭院,太尉大哭,说:“是我害苦了你。”立即亲自取水洗去农夫身上的污血,撕破自己的衣裳,包扎农夫的伤口,亲手敷上良药,早晚亲自先给农夫喂食物,然后自己才吃。将自己的坐骑卖掉,买谷子代农夫偿还地租,不让那农夫知道。
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
“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
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
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临时驻扎在径州的淮西军统帅尹少荣,是个刚强正直之士。来到焦令谌的住处,见到焦令谌大骂说:“你真的算得上是人吗?泾州田野如同赤土,人都快饿死了。而你却一定要得到租谷,又用大杖打无罪的人。段公是仁慈而有信义道德的人,而你却不知道敬重。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
“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
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
现在段公仅有的一匹马,低价卖了买谷子送进你家,你又不知羞耻地收下了。总之你的为人,是不顾天灾、冒犯长者、打击无罪者之辈,还取仁义之人的谷子,使段先生进出无马骑,你将凭什么面对天地,还不愧对奴隶吗?”焦令谌虽然凶暴傲慢,然而,听了尹少荣的话却也探感惭愧,汗流浃背,吃不下东西,说:“我终究不能再见段公了!”一天傍晚,恼恨而死。
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
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
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到太尉自泾原节度使被征召为司农卿之时,告诫他的家属说:“经过岐州时,朱泚可能赠送财物,千万不要接受。”待到过歧州之时,朱砒坚决要赠送大绫三百匹。太尉女婿韦晤坚决拒绝,得不到许可。到了京都,太尉大发脾气说:“你们果真没有听我的话!”韦晤谢罪说:“处于卑下的地位,没有办法拒绝。”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
太尉说:“但是终究不能将这些东西放在我们家里。”就把这三百匹大绫送到司农卿官府治事大堂,安放在梁木上面。朱泚谋反以后,太尉被杀,官吏将“栖木梁上”之事告诉了朱泚,朱泚叫人将大绫取下来一看,只见原来封条上的标志都还保存着。
太尉的逸事如上所述。
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
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
其故封识具存。
太尉逸事如右。
元和九年的一天,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恭恭敬敬地将此文呈上史馆。现今称赞太尉大节的不外乎是认为武夫一时奋不顾身,没考虑到死,以此来扬名天下,不了解太尉的为人并不是这样。我曾往来于歧、周、邠、斄之间,经过真定,北上马岭,经历亭岗堡垒哨所等,私下里喜欢询问年老的军校和退役的士卒,他们都能说一些当时的事情。
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
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
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过真定,
北上马岭,历亭障堡戍,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
太尉为人和颜悦色,经常低头拱手走路,说话的口气谦恭温和,从来不给别人脸色看。人们见到他,倒像个读书人。遇到不能赞同之事,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偶尔这样做。适逢永州刺史崔公来,说话信实,行事正直,详备地获得了太尉的遗事,再次核对没有什么疑问。有的事实恐怕还有散失遗漏,未集中到史官手里,斗胆将这篇行状私下送交给您。郑重地写下这篇逸事状。
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
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