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九中2021-2022学年高二开学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1-2022学年高二开学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09 21:3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二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
化学试题
时量:10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是一些同学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题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是运用了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B.
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是运用了化学平衡理论
C.
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是运用了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D.
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是运用了化学平衡理论
2.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
g·L-1;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W>Z>Y>X>M
B.
XZ2、W2Z2均为共价化合物
C.
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硬度一定很大
D.
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3.
关于化合物
2-苯基丙烯酸乙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易溶于水
B.
可以发生取代、加成等反应
C.
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
D.
不能使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
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H3OH(l)+3/2O2(g)=CO2(g)+2H2O(l)
△H=+725.8
kJ/mol
B.
2CH3OH(l)+3O2(g)=2CO2(g)+4H2O(l)
△H=-1452
kJ/mol
C.
2CH3OH(l)+3O2(g)=2CO2(g)+4H2O(l)
△H=-725.8
kJ/mol
D.
2CH3OH(l)+3O2(g)=2CO2(g)+4H2O(l)
△H=+1452
kJ/mol
5.
下列关于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
kJ/mol:E反应物B.
CaCO3(s)CaO(s)+CO2(g)
ΔH=+178.2
kJ/mol:E反应物C.
HCl(g)
H2(g)+Cl2(g)
ΔH=+92.3
kJ/mol:1
mol
HCl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放出92.3
kJ的热量
D.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含1
mol
NaOH的烧碱溶液与含0.5
mol
H2SO4的浓H2SO4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
6.
在36
g
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体积,CO2占体积,且
C(s)
+O2(g)
=
CO(g)
△H
=-110.5
kJ/mol
CO(g)
+O2(g)
=
CO2(g)
△H
=-283
kJ/mol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A.
172.5
kJ
B.
566kJ
C.
1149kJ
D.
283kJ
7.
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Na2O2(s)+CO2(g)=Na2CO3(s)+O2(g) ΔH=-226
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
如图所示为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关系
C.
2Na2O2(s)+2CO2(s)
=2Na2CO3(s)+O2(g)ΔH>-452
kJ/mol
D.
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
8.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中,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自发进行的是
A.
2O3(g)=3O2(g)
△H<0
B.
N2(g)+3H2(g)=2NH3(g)
△H<0
C.
2CO(g)=2C(s)+O2(g)
△H>0
D.
CaCO3(s)=CaO(s)+CO2(g)
△H>0
9.
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A.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已烷
C.
经实验测得间二甲苯仅一种结构
D.
苯在FeBr3存在条件下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10.
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气体和1mol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经2s后达到平衡,测得C气体的浓度为0.6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物质A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2mol·L-1·s-1
B.
用物质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1·s-1
C.
平衡时物质A与B的转化率相等
D.
平衡时物质B的浓度为0.2mol·L-1
11.
在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M(g)+bN(g)cQ(g)。气体M、N、Q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系平衡时与反应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3∶2
B.
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50%,若条件改为恒温恒压,则达平衡时M的转化率小于50%
C.
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
M和1
mol
N,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小于50%
D.
在5
min时,再向体系中充入少量He,重新达到平衡前v(正)>v(逆)
12.
白磷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烧伤,白磷(P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2009年1月11日,国际人权组织一人权观察曾在其报告中指责以色列在加沙人口稠密地区使用了违禁武器。该组织在报告中指出,以军在轰炸和炮击加沙地区时使用了白磷炸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白磷着火点低,在空气中可自燃
B.
白磷、红磷为同分异构体
C.
31g白磷中,含P-P键1.5mol
D.
已知P4(白磷,s)+3O2(g)=2P2O3(s)
ΔH=-QkJ/mol,则白磷的燃烧热为QkJ/mol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3.
(18分)A、B、C、D、E、F是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原子是半径最小的原子;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X;D与A同主族,且与F同周期;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4倍,A、B、D、F这四种元素,每一种与C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D、E、F三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两两皆能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C、E元素的名称B_________、C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写出C、D两种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3)可以验证C和F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结论是(填编号)_________________;
①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②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③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④比较这两种元素反应中得电子的多少
(4)向E的硝酸盐溶液中滴加过量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A、C、D、F四种元素可以形成两种酸式盐均由四种元素组成,这两种酸式盐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这两种酸式盐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8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所致。
(1)键能也可以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P-P
P-O
O=O
P=O
键能/(kJ·mol-1)
172
335
498
X
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2378.0kJ/mol,白磷完全燃烧的产物结构如图所示,则上表中X=___________。
(2)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在分析了许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规律:“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这个规律被称为盖斯定律。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以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
①已知:I.C(石墨,s)+O2(g)=CO2(g)
ΔH1=-393.5kJ/mol
II.2H2(g)+O2(g)=2H2O(l)
ΔH2=-571.6kJ/mol
Ⅲ.2C2H2(g)+5O2(g)=4CO2(g)+2H2O(1)
ΔH3=-2599.2kJ/mol
则由C(石墨,s)和H2(g)反应生成1molC2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吸热/放热)反应。
②已知3.6g碳在6.4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放出xkJ热量。已知单质碳的燃烧热为ykJ/mol,则1molC与O2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H为___________。
15.
(12分)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
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
min
0.6
mol/LH2C2O4溶液
H2O
3
mol/L稀硫酸
0.05mol/L
KMnO4溶液
1
3.0
20
2.0
30
1.5
2
2.0
3.0
2.0
3.0
2.7
3
1.0
4.0
2.0
3.0
3.9
请回答:
(1)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若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υ(KMnO4)
=
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
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
mL
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
min
0.6
mol/LH2C2O4溶液
H2O
3
mol/L稀硫酸
0.05
mol/L
KMnO4溶液
4
3.0
2.0
2.0
3.0
_____
t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4分)探究CH3OH合成反应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CH3OH的产率。以CO2、H2为原料合成CH3OH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I.CO2(g)+3H2(g)=CH3OH(g)+H2O(g)
△H1=-48.5
kJ?mol?1
II.CO(g)+2H2(g)=CH3OH(g)
△H2=-92.4
kJ?mol?1
Ⅲ.CO2(g)+H2(g)=CO(g)+H2O(g)
△H3
回答下列问题:
(1)△H3=___________kJ?mol?1
(2)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CO2和3molH2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H3OH(g)为amol,CO为bmol,此时H2(g)的浓度为___________mol?L?1
(用含a、b、V的代数式表示,下同),反应III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3)不同压强下,按照n(CO2):n(H2)=1:3投料,实验测定CO2平衡转化率和CH3OH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CO2的平衡转化率=×100%;CH3OH的平衡产率=×100%。
其中纵坐标表示CO2平衡转化率的是图___________(填“甲”或“乙”);压强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图乙中T1温度时,三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为同时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和CH3OH的平衡产率,应选择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高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
低温、高压
D.
低温、低压
答案
1.
C
2.D
3.B
4.B
5.B
6.D
7.C
8.C
9.AD
10.AC
11.C
12.BD
13.【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②③
⑥.
Al3++4OH—=AlO2—+2H2O
⑦.
NaHSO3
⑧.
NaHSO4
⑨.
H++HSO3—=H2O+SO2↑
14.【答案】(1)470
(2)
①.
2C(石墨,s)+H2(g)=C2H2(g)
ΔH=+226.8kJ/mol
吸热
②.
-(5x-0.5y)kJ/mol
15.【答案】
①.
2KMnO4
+
5H2C2O4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10CO2↑
+
8H2O
②.
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H2C2O4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③.
0.04
mol
/
(L·min)
④.
生成物中的Mn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⑤.
MnSO4
⑥.
与实验1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或:所用时间(t)小于1.5min
16.【答案】(1)+43.9
(2)
①.
②.
(3)
①.

②.
p1>p2>p3
③.
T1时以反应III为主,反应III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压强改变对平衡几乎没有影响
(4)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