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邵东三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高考)
必修一
时量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
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秦朝时,尚书是少府(九卿之一)属官,掌政务文书,地位较低。汉武帝时期,赋予尚书决策的职能,司法审查大权也转由尚书和廷尉共同行使。这一变化说明
A.
汉武帝时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B.
秦汉政治制度之间缺乏传承性
C.
西汉的中央官职实行分权制衡
D.
尚书已成为中央最高决策机构
2、“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说的是科举制,这一制度创立于隋唐,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曾有人对唐朝进士出身情况做出了如下统计,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
A.
依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
B.
兼顾寒素、小姓,扩大选拔范围
C.
沿袭以门第出身作为选官的标准
D.
杜绝了世代公卿、门阀恩荫现象
3、罗马法规定,债权人获得的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罗马法
A.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主要调节公民间的债务纠纷
C.实现了罗马经济的平稳发展
D.体现了公平理性的立法理念
4、美国两党制自出现伊始,两党虽然在一些问题上立场不同,并且矛盾十分尖锐,但是,所有的政党活动、政党体制都是在宪法的框架内完成的都自愿在宪法的约束下进行政党之间的较量。这说明美国两党制的产生
A.平衡了不同阶层的利益
B.适应了国家政权的运行机制
C.推动了国家统一和团结
D.提高了民众参与政权的热情
5、甲午战后,俄、法、德二国为了维护在中国的权益,三国海军到日本海面示威,干涉还辽。在对日发出通牒之前,法国政府最有可能经过的程序是
A.由总统拟定内容后再由总理发出
B.由总统经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发出
C.由总理拟定、总统同意后直接发出
D.由总理拟定、议会同意后再出总统发出
6、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鄂西、鄂豫陕、川陕等各根据地名称,可以发现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革命根据地基本都位于各省交界的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这种分布特点
A.
导致了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B.
借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C.
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
D.
表明中共尚未找到正确道路
7、据某学者统计,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从“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政治策略方针的转变中,以宣言、通电、决议等多种形式,正式发表抗日主张290次。该学者旨在说明
A.
宣传是实现全民族抗战的有效手段
B.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C.
国共两党揭开了由对峙到合作序幕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艰难
8、1908年3月,在纪念巴黎公社起义37周年国际大会上,列宁指出巴黎公社的失误在于:是没有“剥夺剥夺者”,二是对敌人过于宽大。据此,列宁认为
A.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不成熟
B.巴黎公社背离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C.应对资产阶级采取专制手段
D.巴黎公社颁布的措施极为不合理
9、2020年5月28日,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表决通过。而在66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部宪法也同样意义非凡。以上法律均体现的原则有
A.
议会至上和自由主义原则
B.
民主集中和人民主权原则
C.
三权分立和法律至上原则
D.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10、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认为各民主党派是以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阶级联盟。1956年初,中央认定各民主党派“已经基本上成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团体”。2010年中共中央统战部指出民主党派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种变化表明
A.
各民主党派的性质没有变化
B.
中共对民主党派政策与时俱进
C.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D.
中国社会政治环境长期稳定
11、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
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
B.
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两极格局的羁绊
C.
基本清除了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元素
D.
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12、1949年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1990年,巴黎统筹委员会大幅度放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禁运项目由成立初的400个减少到120个。这一变化反映了
A.冷战对峙格局的终结
B.欧共体版图的扩张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13、“面对西方的挑战,苏联提出两个阵营两个平行市场,加速东欧国家的苏维埃化进程,通过签订友好合作条约、实施莫洛托夫计划、成立经互会,组成了社会主义阵营。”这一“挑战”主要来自
A.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B.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C.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4、基辛格指出:“1961年,约翰·肯尼迪自信地宣称,美国可以‘付出任何代价,承担任何义务’.以保证自由世界获得胜利。三十年后的今天,美国已不能像当时那样要求立即实现其所有目标。”这可以用来说明
A.
冷战思维制约了美国对外政策
B.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
美国构建单极霸权秩序的困境
D.
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合作
15、根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综合国力课题组”在2000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1998年世界七大国——美、日、法、德、英、俄、中的综合国力值分别是14461、8208、7524、6628、6900、4807、3276。这反映了
A.
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
B.
各国实力均有所增长
C.
法、德的独立性增强
D.
多极化格局已然存在
16、“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反映了
A.
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转变为对手
B.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
世界由两极格局转为多极格局
D.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二、非选择题
(52=15+15+12+10分)
17、(15分)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解的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材料三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4分
(2)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6分
(3)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5分
18、(15分)阅读下列材料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著名学者、政治家,1928年出生于波兰,后移居美国,20世纪50年代后发表了一系列国际政治方面的著作,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气氛弥漫,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认为“不能把缓和作为美苏接触的最终目的,而只能把它作为实现美国利益的手段……一定不能忘记了竞争”,并坦言“我相信实力应该是达到合乎道义之目标的手段”。1989年他表示“到下个世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的在历史上衰亡”。苏联解体后,他继续鼓吹美国“要做全球领导者”,并把中、俄视为“潜在威胁”。
布热津斯基曾提出“如果苏联多担心一点我们的对华政策,我们就可以少担心一点对苏政策”。1978年访华时,他代表美国接受中国的“建交三原则”一一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为两国正式建交扫除了障碍。进入新世纪,他多次公开表示“美中两国之间稳定、合作的伙伴关系对两国均有裨益。”“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不能不考虑全球影响的阶段。美国必须认识并习惯自身在军事、金融等领域统领世界的时代结束了。”
—
—据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等
(1)根据材料,概括布热津斯基的主要思想。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布热津斯基进行评价。8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世界大事年表
20世纪80年代
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东欧剧变;APEC成立。
1991年
美国经济快速增长;海湾战争;苏联解体。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7年
香港回归中国。
1999年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科索沃战争爆发;欧元问世;澳门回归中国。
2001年
“911”事件;以美国为首的驻阿联军发起阿富汗战争。
2003年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2011年
北约军队发动利比亚战争。
2015年
巴黎系列恐怖袭击案;俄国出兵叙利亚。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2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唯真的延安之路1939年6月,旅居菲律宾的华侨王雨亭,送年仅15岁的儿子王唯真奔赴延安,分手时留下临别赠言: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但愿你锻炼体魄,充实学问,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王唯真跟随一个30人左右的华侨司机归国服务团,驾驶着海外华侨捐赠给八路军、新四军的22部美制大卡车和宋庆龄女士赠送的一部大救护车,车上满载着药品、纸张和汽油等。12月,终于来到延安。1940年11月,王唯真调到新华社工作,先后担任英文翻译和广播科国际新闻编辑。这些新闻,是处在延安山沟里的党中央及时掌握世界战局的主要信息来源。1947年春,蒋介石命胡宗南军队进攻延安,中共中央遂有组织地从延安撤离,王唯真随着新华社社长廖承志东渡黄河。1949年,王雨亭陪同陈嘉庚来北京参加筹备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父子分别10多年后重逢。王雨亭感慨地对儿子说:“唯真,当年你选择奔赴延安的路走对了。”
——据《抗战家书》
概括海外华侨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做出的贡献。谈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应该学习王唯真怎样的情怀。10分
历史试卷(高考)答案
1.ABDBB
6.CBCDC
11.BCCCAB
17【答案】(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4分
(2)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6分
(3)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关系: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5分
18.【答案】(1)思想:倡导地缘政治,坚持冷战思维(保证美国的全球战略优势);崇尚实力至上;主张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强调中美合作。7
(2)评价:布热津斯基对国际政治格局有较清醒的认知,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著名学者、战略理论家;奉行现实主义,推动中美建交,长期致力于维护中美关系,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外交家;其思想的出发点始终是构建和维护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代言人。8
19【答案示例1】论题:冷战结束后,美国妄图建立单极世界。
阐释: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数地区性冲突中,都有美国的身影。
美国相继攻打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且不断制裁伊朗,扶植亲美政权,企图控制伊斯兰教国家。
1999年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10年美国华盛顿号航母公然黄海海域进行军演,近年来又不断挑动日本、菲律宾等国家的我国东海、南海地区滋事。
支持北约东扩,加强以菲律宾等盟友国家的控制。
因此,我们认为美国借重充当世界宪兵的力量,妄图建立自身领导下的单极世界。
【答案示例2】论题: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阐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格局已经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欧和日本迅速崛起,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出现了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此后,欧盟等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又加剧了世界格局多极化。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所拥有的与美国可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的崛起等都冲击了美国的超级大国的地位。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使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世界多极化至今仍然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2分
20【答案】贡献:赠送物资,参加革命;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参加解放战争;参加政协会议,参与新中国建设。6分
情怀:心系祖国,具有爱国主义的精神,投身革命事业,追求进步等。4分